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1.1 概述.1
1.1.1 何谓信息技术1
1.1.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
1.1.3 如何学习5
1.2 理解计算机7
1.2.1 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7
1.2.2 外观组成形式8
1.2.3 计算机系统9
1.2.4 信息的数字化9
1.3 计算机硬件14
1.3.1 主板14
1.3.2 中央处理器14
1.3.3 存储器15
1.3.4 输入设备18
1.3.5 输出设备18
1.4 计算机软件20
1.4.1 算法和程序20
1.4.2 软件的分类20
1.4.3 计算机语言21
前言
本教材第1版自发行以来,受到许多高等院校和学生的欢迎,不少教师和学生向我们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发展的要求和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推出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改版。新版的中级教材突出了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本科学生,定位在已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能对计算机和一些最常用软件进行简单使用和操作的学生。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针对文科学生学习特点,面向应用,解决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信息素养。
第2版教材重心放在提高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同时考虑了内容的完整性和初学者的需求,将更加方便学生的自学。新版教材以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平台,增强了实用性,并为了教学和学生学习方便,配备了实验指导书。本课程建议授课时间72学时,另配1∶1的上机实践。本教材共9章,章节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其他信息技术概念,4学时;第2章Windows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概念和Windows XP的应用,4学时;第3章Word文档处理,较深入地介绍Word的应用和高质量文档的处理,12学时;第4章实用软件Excel,详细介绍Excel的应用,14学时;第5章PowerPoint应用,从实用角度介绍PowerPoint的应用,4学时;第6章数据库概念及Access基础,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以及Access应用,12学时;第7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介绍多媒体技术概念和主要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础,8学时;第8章Internet及其应用,介绍Internet技术和基本应用,8学时;第9章程序设计基础,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大型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可视化软件开发基础等,6学时。
本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杨小平、王蓉、张建清、吴燕华、叶向、覃雄派、尤晓东等编写,最后由杨小平修改定稿。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陈恭和教授认真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文科各专业学生、各种技术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作为希望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各界人士的自学参考书。由于作者水平所限,谬误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1月
序言
近几年来,针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方向和重点,我们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文科计算机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如何针对文科特点,研究新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实施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文科类学生的社会需求和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指导意见,将大学文科类本科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分成3个层次:第1层次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层次是计算机应用,第3层次是计算机新应用与新技术。其中,第1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基本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应用知识、Internet应用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知识等内容;第2层次计算机应用包括:多媒体及应用、Internet应用、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SPSS(SAS)统计软件包、C语言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证券分析软件等内容,该层次的课程可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若干门学习;第3层次计算机新应用与新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的融合,要求各院系必须在专业课中设置2学分以上的课程,介绍计算机与本专业结合应用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在教学方面,根据当前入校学生基础普遍较高的特点,在第1层次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分级教学的办法,即按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分级教学方案得到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和各院系的大力支持,经过几年试行,目前已正式实施。目前的第2版教材正是配合实施要求进行的调整。
在第2版的教材中,我们继续延续上述的分层教学指导思想,配合第1层次的分级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教程》和第2层次的主要课程《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做较大修改。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教程》(第2版)以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为平台,增加了对该平台新内容的介绍。同时,根据许多读者的建议,减少了内容叙述上的跳跃,增加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介绍,使教学体系更顺畅,同时还对一些不常用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具体调整的内容如下:
细化了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内容。根据使用第1版读者的要求,将第1章的预备知识内容分成两章,更为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系统的应用,介绍了Windows XP的风格和新增的功能。..
调整了Excel应用的内容。在Excel应用章节中增加了对Excel功能和窗口的介绍,增加了图表的显示等直观表达结果的功能,删减了部分不常用的函数和宏的介绍。
增加了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内容。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在文科专业中应用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具有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新版教材加大了对多媒体技术的介绍,包括音频及合成技术、图形和动画技术、图像和视频技术、多媒体创作技术与工具等内容。
数据库技术内容做了调整。根据文科专业特点更换了案例,对体现数据库特点的查询介绍部分进行重新组织,增加结构化查询内容,压缩了窗体和报表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将放到第2层次的课程中去)。
增加了PowerPoint应用的章节。将该部分内容从原第1版第1章中独立出来。PowerPoint对文科学生来讲是必须很好地掌握的内容。第2版从实例出发,较为全面地介绍其功能和应用。
增加了Internet应用基础的内容。该章节从Internet基本概念出发,概要介绍Internet的基础应用,包括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及其他一些应用,为第2层次的教学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教程(第2版)序言《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第2版)从“基础”向前有了很大发展。在计算机应用领域,Internet应用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新版书中添加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应用,教学定位已经不再仅限于应用基础了,而是体现第2层次,把“应用”作为主要目标。同时也考虑到教材的系统性,本教程把内容分成初级篇、中级篇和高级篇。初级篇介绍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有关基础知识,是入门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中级篇则侧重于介绍Internet的典型应用,除了传统的应用外,一些新的应用技术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学完初级篇和中级篇的内容后,读者可以熟练掌握大部分Internet应用。高级篇的学习目标是要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包括让读者能够自己动手建立网站,掌握一些网络工具的高级应用等。
正如在第1版的序言中提到的,本套教材在内容上按照文科专业定位做相应选择和取舍,减少文科学生应用所涉及的技术性和理论性内容的介绍,在程序设计方面也与理工科类教学方式区别开来,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应用面上,列举各学科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本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以学科相关例子作为案例,以案例讲解概念,使学习者能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中。我们继续秉承这样的特点:对象明确、内容广泛、应用为主、体现前沿。
本套教材覆盖面广,模块选取灵活,特别适合文、史、哲、法律、财经类高校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材,其中结合各专业特点的应用性教材也可独立选择作为专业基础课教材,许多案例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实例。
参加本套教材策划和部分编写的人员有杨小平、张建清、吴燕华、叶向、尤晓东、王蓉、覃雄派、谢红、刘刚等。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陈岳、张晓京和旋天颖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
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有限,对于应用前景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知识了解也不够全面,错误在所难免,望有关专家和各位读者给予指正,先在此表达我们的谢意。...
杨小平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