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当今广泛使用的各类移动通信系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书中还安排了适量的实训,各院校可根据设备情况开设,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可增强学生 的动手能力。
内容简介
书籍 通信书籍
本书作为通信专业的《移动通信技术》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当今广泛使用的各类移动通信系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移动通信的新技术。
全书共十章,包括移动通信概述、GSM系统、IS-95 CDMA、GPRS、3G、小灵通、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实训。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类教材,而是以移动通信系统为单元,介绍各类系统的原理与技术,突出系统间的差别。
本书适合于高职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
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概述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移动通信概念
1.1.2 移动通信的特点
1.1.3 移动通信的发展
1.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1.5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2 移动通信的组网技术
1.2.1 组网制式
1.2.2 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结构
1.2.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道结构
1.2.4 多信道共用
1.2.5 频率利用
1.3 移动通信的控制与交换
1.3.1 移动交换系统
1.3.2 移动通信中的控制技术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 GSM系统
2.1 GSM概述
2.1.1 开发数字移动通信的目的
2.1.2 GSM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2 GSM系统组成及网络结构
2.2.1 系统组成
2.2.2 网络结构
2.3 编号
2.3.1 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MSISDN)
2.3.2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2.3.3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2.3.4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2.3.5 位置区识别与基站小区识别
2.3.6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2.3.7 MSC/VLR号码
2.3.8 HLR号码
2.3.9 切换号码(HON)
2.3.10 短消息中心号码
2.4 路由及接续
2.4.1 电路群的设置
2.4.2路由选择
2.5 GSM数字信号的形成
2.5.1 语音编码
2.5.2 信道编码
2.5.3 交织编码
2.5.4 数字信号调制
2.5.5 Viterbi均衡器
2.6 多址技术
2.6.1 FDMA方式
2.6.2 TDMA方式
2.6.3 其他多址方式
2.7 频率配置
2.7.1 GSM网络900MHz/1 800MHz频段
2.7.2 频率复用方式
2.7.3 载波干扰保护比
2.8 GSM移动通信网络接口
2.8.1 A接口
2.8.2 Abos接口
2.8.3 Um接口(空中接口)
2.8.4 用户与网络间的接口(Sm接口)
2.8.5 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
2.8.6 GSM系统与其他公用电信网的接口
2.9 数字无线接口
2.9.1 信道的定义
2.9.2 逻辑信道的分类
2.9.3 突发脉冲序列
2.9.4 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2.9.5 MS测试原理
2.9.6 移动用户的接续过程
2.10 跳频技术和语音间断传输技术
2.10.1 跳频
2.10.2 语音间断传输技术
2.11 GSM系统的安全措施
2.11.1 用户识别模块(SIM卡)
2.11.2 安全措施
2.12 GSM系统的业务
2.12.1 GSM的基本业务
2.12.2 GSM的补充业务
2.13 GSM系统基站简介
2.13.1 基站主设备(Motorola M-cell 6)
2.13.2 基站天馈线系统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IS-95CDMA
3.1 码分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3.1.1 CDMA多址方式
3.1.2码分多址技术基本原理
3.1.3 扩频通信系统
3.1.4 地址码和扩频码的生成及特性
3.1.5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
3.2 IS-95CDMA通信原理
3.2.1 CDMA基本原理
3.2.2 CDMA中的关键技术
3.3 CDMA系统的体系结构
3.3.1 网络结构
3.3.2 功能结构
3.3.3 无线链路信道结构
3.3.4 呼叫处理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4,1 GPRS概述
4,1.1 GPRS产生的背景
4.1.2 GPRS的特点
4.1.3 GPRS系统结构
4.1.4 GPRS的技术及参数
4.1.5 GPRS的编号
4.2 GPRS总体结构
4.2.1 GSM系统的缺点及解决
4.2.2 GPRS的网络结构
4.2.3 GPRS系统的功能及实现
4.3 GPRS的服务
4.3.1 GPRS用户描述
4.3.2 GPRS安全保证
4.3.3 GPRS移动终端,
4.3.4 GPRS业务及应用
4.3.5 计费
4.3.6 GPRS的局限性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5.1 第三代移动通信概述
5.1.1 概述
5.1.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概况
5.1.3 3G网络的演进
5.1.4 实现3G的关键技术
5.2 WCDMA(FDD)技术
5.2.1 WCDMA技术概述
5.2.2 无线接口的分层
5.2.3 信道结构
5.2.4 信道编码和复用
5.2.5 随机接入与同步
5.2.6 发射分集
5.2.7 功率控制
5.2.8 切换
5.3 cdma2000技术
5.3.1 演进
5.3.2 信道结构
5.3.3 cdma2000 1X基本工作过程
5.4 TD-SCDMA技术
5.4.1 SDMA方式
5.4.2 时隙帧结构
5.4.3 物理层程序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 个人通信接入系统(PAS)——小灵通
6.1 PAS概述
6.1.1 个人通信接入系统的概念
6.1.2 系统的组成
6.1.3 系统的特点
6.2 PAS采用的关键技术
6.2.1 PAS的频率使用与多址技术
6.2.2 微蜂窝与信道动态分配技术
6.2.3 PAS切换与漫游技术
6.3 PAS的通信
6.3.1 空中接口
6.3.2 本地通信过程
6.3.3 异地漫游通信过程
6.4 PAS的新业务
6.4.1 PAS的数据业务
6.4.2 PASC-Mode业务
6.4.3 PAS短消息业务
6.4.4 PAS定位业务应用
6.4.5 CENTREX业务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 其他移动通信系统
7.1 无线寻呼系统
7.1.1 系统原理
7.1.2 编码方式
7.1.3 频率选择
7.1.4 调制方式
7.1.5 区域联网
7.1.6 干扰与改善措施
7.2 无绳电话系统
7.2.1 系统原理
7.2.2 CT-1系统
7.2.3 CT-2系统
7,3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7.3.1 卫星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7.3.2 卫星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7.3.3 卫星移动通信使用频段
7.3.4 卫星移动迅信采用的新技术
7.3.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7.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7,5 限定空间的移动通信系统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8章 天线与电波传播
8.1 天线基本概念
8.1.1 天线基本特性
8.1.2 基站天线的类型
8.1.3 线分集技术
8.1.4 天线下倾
8.1.5 适用于GSM系统的智能天线
8.1.6 典型的移动基站天线技术指标
8.1.7 传输线基本概念
8.2 电波传播
8.2.1 概述
8.2.2 地形地物的分类
8.2.3 准平滑地形上的电波传播特性
8.2.4 规则地形修正因子
8.2.5 其他因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8.2.6 任意地形地物信号中值的预测
8.2.7 陆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
8.3 电波传播电路的计算
8.3.1 语音质量标准
8.3.2 接收机允许的最小输入信噪比
8.3.3 接收机允许最小输入功率中值(Pmin)和移动台、基站间电波传播衰减中值的计算
8.3.4 通信概率
8.4 覆盖设计
8.4.1 传播模型的选用及修正
8.4.2 基站覆盖预测
8.4.3 天线分集接收
8.4.4 系统均衡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9章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
9.1 移动通信中的噪声
9.1.1 内部噪声
9.1.2 外部噪声
9.1.3 低噪声放大器
9.2 互调干扰
9.2.1 互调干扰的起因
9.2.2 三阶互调
9.2.3 发射机互调干扰
9.2.4 接收机互调干扰
9.2.5 放大器三阶互调的计算
9.3 邻道干扰
9.3.1 调制边带扩展
9.3.2 发射机边带噪声
9.4 同频道干扰
9.4.1 同频复用距离的计算
9.4.2 定向天线减小同频干扰
小结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10章 实训
实训1 GSM基站系统的认识
实训2 GSM手机的认识
实训3 CDMA基站系统的认识
实训4 PAS(小灵通)基站系统的认识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参考资料
译者序
近年来,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经历了从模拟网到数字网,从频分系统到时分系统和码分系统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处在GSM、CDMA、小灵通共存的时期。然而,第三代的商用已提上日程,主要标准为基于GSM的WCDMA、基于IS-95CDMA的cdma2000和TD-SCDMA。为了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在第二代GSM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GPRS。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通信专业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高职高专通信学院的成立解决了高级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但由于高职高专的教学不同于中专和大学本科的教学,普通的教材已不再适宜。基于这种情况,人民邮电出版社开发出版了这套系列教材,本书就是这套教材之一。
对于非移动通信专业来说,开设移动通信课程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了解程度,为技能鉴定和日后的求职作好铺垫。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目前广泛商用的移动通信系统和系统的发展。基于这一考虑,本书编写即以各运营商开通的系统为单元,主要介绍GSM、IS-95CDMA、GPRS、3G、小灵通的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通信网基础知识,了解网络构成。书中各章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同院校可视具体情况节选,不会影响教学的完整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简单、全面地阐述各类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技术,突出系统间的不同,方便学生掌握各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书中还安排了适量的实训,各院校可根据设备情况开设,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可增强学生 的动手能力。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初次编写高职高专教材,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3月
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业务的不断拓展和通信市场的日益开放,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已成为通信运营商高层决策者们所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通信类的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通信技术发展,培养通信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
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结合通信行业的特点和通信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组织了全国通信类高职院校部分老师和部分通信企业的资深专家组织编写了这套《2l世纪高职高专通信教材》。该丛书技术新,实用性强,案例典型,既可满足通信类高职高专的教学使用,又可作为从事通信行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自学读物。
由于作者编写高职高专教材经验不足,征求意见的范围还不够广泛,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完善。
21世纪高职高专通信教材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