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赵乃真等
- 丛书名: 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应用型规划教材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3062
- 上架时间:2005-3-22
- 出版日期:2005 年2月
- 开本:185×260
- 页码:362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信息系统 > 综合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工学 > 计算机
教材 > 计算机教材 > 本科/研究生 > 计算机本科其他类教材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特色:
本书兼顾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综合性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差异;介绍了有关信息和系统基本原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运行环境等问题,并保持了各部分在逻辑上的关联性和独立性。
本书涉及了信息系统几乎所有最重要的问题,且比较概括地勾画出现代MIS的知识体系,书中融入了作者多年授课的心得,在论述时力求通俗易懂,并注重和实际相联系,最终达到帮助读者建立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体框架的目的。
为了节省篇幅,本书对部分其他课程也涉及到的知识点未做详细的讨论。
本书十分重视培养读者从方法、认识的层次理解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同时给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另外,强调社会、经济、文化、道德规范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也是本书特色之一。
本书兼顾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综合性和对不同专业的需求,介绍了有关信息和系统基本原理、系统开发方法以及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等方面问题。在讲解时力求通俗并注重和实际的联系。
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信息专业信息系统导论类型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信息系统管理和开发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书。
目录
1.1 信息的定义
1.2 信息的属性
1.3 信息的价值
1.4 信息资源管理
1.5 信息意识和我国信息化战略
1.6 小结
习题
第2章 信息系统
2.1 系统科学的产生
2.2 系统理论基础
2.3 系统理论的发展
2.4 管理信息系统
2.5 信息系统的工作模式
2.6 MIS的质量
2.7 小结
习题
第3章 信息系统应用
3.1 信息系统的类型
3.2 层次信息系统
前言
现在,写信息系统的书不少,各自都对知识进行了剪裁。其中有些书在阅读后反而弄不清究竟什么是信息系统?学了这门课有什么用?不少读者只关注编程的语言和工具,学习完了甚至说不清什么是信息以及为什么要管理信息,更弄不清应该如何管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编程失去了目标,背离了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如果说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是生长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基础知识土壤中的一棵大树,树干就是信息和系统的知识和意识,树枝就是各种开发方法,末梢枝叶则是各种具体的开发语言、工具。本书就是按照这种认识来组织的,编写时力求比较完整概括地勾画出现代MIS的知识体系,并融入了多年信息系统讲课的心得,尽可能给学习者提供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本书的主线如下:什么是信息(信息的价值)、如何管理信息(系统)、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的价值(信息系统应用)。本书在编写时考虑到以下一些特征:
(1)涉及信息系统所有最重要的问题,建立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体框架:
(2)从方法、认识的层次理解,强调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
(3)不做过多细节层次的讨论,留给其他课程讲解;
(4)强调社会、经济、文化、道德规范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本书的结构包括3个部分,各部分逻辑上互相关联但又相对独立,重点讲述一方面的问题,方便使用者在学习和参考时根据需要作不同的选择。
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基础,其中:
· 第1章、第2章是理论基础:
· 第3章、第4章为知识基础,包括系统和技术知识。
第二部分为开发方法和技术,其中:
· 第5章一第7章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第8章为开发实例。
第三部分涉及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问题,包括:
· 第9章为信息系统管理;
· 第10章为信息社会和信息人才。
本书安淑芝、武淑萍、王琦等参加了编写工作,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热情和认真的工作使本书得以按时出版。还要衷心感谢各章所列文献的作者,书中参考和引用了他们的一些观点和论述。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表达不清晰的地方,欢迎读者斧正。
序言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是当前人类社会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先导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以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系统集成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新的世纪里,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产业将发展成为现代产业的带头产业,人类即将跨越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因此,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社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产生了一批新的职业岗位,毋庸置疑,信息及其相关职业将成为未来最紧缺的职业。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与应用的人才需求将呈多元化、多层次趋势,表现在科学、技术、产业、应用、服务诸多方面。不仅需要从事科学、技术研发的人才,而且更需要把研发成果转变为现实产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仅要有能从事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才,而且更需要能从事计算机和信息产业、应用、服务工作的人才;以及在各类人才中的精英人才、领军人物。这实际是对我国计算机和信息类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结构调整,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大力培养具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长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是这些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可以在相应的行业、企业担任各种技术工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如何发展应用型教育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本套教材是以培养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进行的课程与教材改革尝试。在本套教材的策划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多次组织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参加的研讨会,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体现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此基础上我们力求能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和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并体现在这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在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上,力求在保持学科科学性的同时,体现工程和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尽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法,加强案例性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和加强能力培养方面,增加方案性设计习题和实际训练性题目,以培养学生的专门技术能力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计算机和信息类应用型教材编写还处于改革的初步尝试阶段,希望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师也能够参与到教材建设工作中来,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推动课程改革并提高教材质量。
高 林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