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紧扣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共分11章,涵盖大学生的人格、学习、友谊与爱情、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情绪、挫折调适、网络成瘾、生命教育等常见心理障碍及防治等。书中既有理论方面的深入阐述,又有面向大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困境的案例分析、心理障碍的应对和调适能力训练、实践指导等,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目录
前言教学建议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1案例导入 有了心理障碍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1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重要意义3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6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11第四节 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17随堂演练 自我松弛训练者要记住指导语23案例点评 一场悲剧的根源——嫉妒24实践指导 辨别自己的心理困扰程度25思考与练习26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27案例导入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27第一节 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28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和障碍及其矫治38随堂演练2-1 人格简易测验(自我实现心理倾向)48随堂演练2-2 测试一下你的独立能力49案例点评 偏执型人格应主要采用心理治疗52实践指导 完善大学生的人格54思考与练习55第三章 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56案例导入 睡眠不好的男生56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概述57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64随堂演练 大学生是否存在学习焦虑的测试78案例点评 因考试受挫造成心理问题79实践指导 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80思考与练习80 第四章 大学生的友谊与爱情心理健康82案例导入 “海报情书”亮相校园82第一节 友谊的价值与培养83第二节 摆正爱情的位置89案例点评 “情爱”给人带来奇特的、诱人的紧张感100实践指导 大学生互相学习爱的能力101思考与练习102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103案例导入 “小皇帝”天生孤独,渴望交流103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104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误区及调适109第三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119案例点评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130实践指导 培养成功交往的能力130思考与练习133第六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心理135案例导入 我们需要一盏指路明灯135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136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卫生145案例点评 先留学还是先就业162实践指导 掌握规划职业生涯的技巧163思考与练习163第七章 大学生的情绪健康166案例导入 大学生张靓的心情日记166第一节 情绪及其功能和分类167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体验171第三节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及调适176随堂演练7-1 情绪日记181随堂演练7-2 情绪龙虎榜182案例点评 让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182实践指导 学会自我情绪管理184思考与练习185第八章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压力应对186案例导入 大学生心理压力不堪重负186第一节 大学生的挫折及挫折心理187第二节 挫折应对192第三节 压力应对201随堂演练 一杯水的力量207案例点评 布罗伊尔诊疗的一个“潜抑”病例207实践指导 体验挫折心理,提出排解挫折心理的有效方法208思考与练习209第九章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210案例导入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210第一节 网络与心理健康211第二节 大学生不良的网络心理及其调适214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培养223随堂演练 网络成瘾自测量表227案例点评 发现自己“e网情深”了怎么办228实践指导 促进网络性心理障碍者的人际交往228思考与练习229第十章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社会恐慌心理230案例导入 生命是大自然最高的奖赏,我们应该珍爱生命230第一节 生命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231第二节 战胜社会恐慌心理需要积极乐观的社会心态242随堂演练 心理自测:自杀态度问卷(QSA)248案例点评 重大突发事件下防止社会恐慌心理的科学应对250实践指导 体会生命的意义251思考与练习251第十一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防治252案例导入 肖某认为自己“看起来很丑”252第一节 心理障碍概述253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类型及表现256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264案例点评 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杀270实践指导 新生相互交流、沟通, 相识、相知271思考与练习271参考文献272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时代变化的节奏加快,幅度与强度增大,社会结构性变化周期也在缩短。这种急剧的社会变化、文化变迁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类在时间维度取向上的重要变化正在挑战自身的潜能。人的成长面临着比过去更多的学习与适应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助人、求助和自助,自信理性地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人成才的生存智慧之所在。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自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希望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成才、情绪调节、人格完善、求职择业、网络诱惑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日益严重,反映出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机干预机制,努力减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为此,我们根据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吸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众多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本书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出发点,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每章都把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应对和调适能力作为重点进行阐述,力图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来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是内容新颖,时代感强。本书紧紧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这一人类永恒的课题,广征博引、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给人以新鲜感。书中的观点和资料都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三是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本书体系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本书还引用了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大量事实,将说理与事实有机结合,有理有据,引人入胜,能使读者读懂并建构起比较清晰且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编写工作采用集体讨论、分头执笔、交叉修改的方式,由安徽财经大学的孙小龙任主编,葛瑶、王程、葛恒云及三江学院的曹玲琍参加编写。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引用了同行专家的有关资料,在此特表感谢!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读物,适合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者阅读和参考。鉴于时间仓促,囿于水平识见,挂一漏万、管窥之见在所难免。今后我们将不断吸收前沿信息,及时更新内容。期待各位专家和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一如既往,不吝赐教,以匡不逮。
编 者
2020年7月于蚌埠市龙子湖畔
媒体评论
本书特色
1. 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2. 内容新颖,时代感强。
3. 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读者对象: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自助读物,适合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相关工作者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