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Working Identity: 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

编辑推荐
犹豫不决只会让你一再拖延,光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被浪费的。你是真心想寻求改变吗?那就从现在开始。
想想你能做什么,或者你想做什么,立即开始;只要你勇敢去做,你的智慧、力量和能力都会被发掘出来。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一名审计人员抛弃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创办了一家玩具公司;
一名职业技术经理人走出了知名企业,成为独立咨询顾问;
一位将要拿到终身职位的文学教授,成为股票经纪人;
一名律师放弃了原有的一切,成为一名船长……
如果你很想知道他们如何完成这么大的转变,那么本书非常适合你。
传统观点告诉我们,要想转型成功,首先要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然后据此来实施一个可行的方案。
然而,职业发展专家伊瓦拉博士告诉我们:转行并非换个工作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自我的重塑。我们应该从实践中认识自我,而不是通过理论;通过在现实中尝试,而不是通过内省。随着尝试新的行动,接触新的组织,寻找新的角色榜样,向周围的人们重新讲述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职业追求会变得越来越清晰,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自画像。
伊瓦拉博士对来自各行各业的39位成功转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提炼出一系列职业转型的普适策略。这些策略与你已知的传统观点完全不同,是全新的、颠覆性的。伊瓦拉博士的“职业转型三部曲”将带领你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身份,发现一个未知却更美好的自我。
作译者
(Herminia Ibarra)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在2002年进入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之前,她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13年。伊瓦拉博士曾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
伊瓦拉博士在顶级学术和应用期刊上发表了很多学术文章,包括《哈佛商业评论》《行政科学季刊》《管理学会评论》《管理学会学报》和《社会心理学季刊》。她也教授企业行政管理类课程,在世界各地开办有关人力资源、职业发展和组织变革的研讨会。
伊瓦拉博士本科毕业于迈阿密大学,并且获得耶鲁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目录
作者简介
前 言
致 谢
第1章 重塑自我 1
● 皮埃尔:从精神科医生到僧侣 2
● 露西:从技术经理到独立教练 7
● 殊途同归 12
● 职业身份的转变 15
● 实践中的职业身份 19
● 本书概述 22
第一部分 职业身份的转变
第2章 探索可能的自我 26
● 加里的故事 27
● 引领转型的职业偶像 33
● 关于职业身份的问题 39
● 迈出第一步 45
第3章 新旧角色的转换 50
● 琼的故事 50
● 转型中期 59
前言
俱乐部正在举行“结构化交际网络”活动,目的是帮助那些渴望重塑自我的人,其中不乏曾经位高权重、因裁员而离职的经理人。我曾经被邀请参加探讨关于“如何利用人脉帮助职业转型”的问题。人们心甘情愿地购买了价格不菲的入场券,因为他们确信我会告诉他们如何在职业转型中,摆脱过去的自我并重塑新的自我,而在他们现有的人脉圈中,无人能做到这点。因为我们现有的人脉圈只能对现有的工作起到帮助,但对于新的职业来说,无济于事。俱乐部的这次活动是对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的一次实践。根据这个理论,想要认识我们之前不认识的人,最快的办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人脉圈去认识尽可能多的人。
设计这些有色圆点的目的是为了简化交流的过程,这样可以省略常用的开场白,比如“你是谁”“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和“你追求的是什么”等一些在我们找工作时会被反复问到的问题。使用这些圆点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带着各色圆点的参与者让会场的气氛像派对一样热烈。几乎没有人只按照自己身上圆点的两种颜色寻找交谈对象。他们各自丰富多彩的职业背景可不是两种颜色的圆点就能代表的。他们未来的职业梦想也是色彩斑斓的。你会听到有人尴尬地轻声一笑,那种尴尬就像他们在解释自己胸前的“口香糖球贩售机”一样。那个晚上,大家的热烈交谈,为他们各自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选择。
职业转型前的准备
就像参加了乡村俱乐部活动的那些人一样,随着我们对改变的渴望逐渐被唤醒,担忧、兴奋、不安、渴望、自我怀疑、愤怒和恐惧等各种情绪也接踵而至,而且人们大多如此。
如今,处于职业发展中期的职场人士所面对的最紧迫的问题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真的适合我吗?我要不要改变方向?”在过去的20年里,辞掉工作进入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人数显著增加,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然而,与乡村俱乐部的那些人不同的是,大多数人在考虑职业转型的时候,并没有各色圆点来提示我们所处的行业和希望从事的行业。
尽管职业转型十分常见,但没人知道如何避免职业转型带来的焦虑。大多数人在向新工作转型的过渡期,都会经历一段迷茫、失落、彷徨,并且缺乏安全感的时期,而且这段彷徨期持续的时间比任何人预期的要长很多。常春藤联盟(包括八所美国的著名大学)的名片盒没有用,殷实的家底和家人的全力支持也无法减轻你的焦虑感。与跳槽到一个新公司或新行业做自己所熟悉的工作,或在我们熟悉的领域里调动到另一个岗位不同,彻底改变我们的职业方向一定会令人感到恐慌。
努力找到适当的职业转型方法是充满艰辛的,但是这一过程可以增加我们重塑自我的成功概率,并且可以使我们从工作中找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尽管职业变化看起来像是一个随机的、由不可控因素决定的过程(这些因素可能是迫于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将事情按轻重缓急重新排序,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非常意外地获得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其实都是一些常见的、已被人们了解的变化模式在起作用。所有的职业变化都是如此。在为写本书而做的研究中,我发现,一些表面看似迥异的案例其实属于一些共同的类型,而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和杂乱无章的行为背后,却蕴含着一系列清晰明了的(尽管是非传统的)应对策略。
改变职业,改变自我
这本书主要包含两个简单易懂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我们的职业身份不是一个埋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等待发掘的宝藏。其实,它是由很多种可能性组成的:有些可能性是明确和具体的,取决于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所在的公司,以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还有一些可能性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可能被发掘出来的潜能里或者自己的梦想里。第二个观点,改变职业意味着改变自己。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职业转型不是将一种身份替换为另一种身份的过程,而是形成一系列新的可能的身份。这些简单的观点会推翻我们对职业转型的原有看法,并告诉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该用于行动而不是思考,应该做而不是想。显然,这是一种非传统的策略。
传统观点告诉我们,要想转型成功,首先要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越清楚越好),然后据此来实施一个可行的方案。理论上来说,用自我反省的方法或借助标准化的问卷调查,配合专业人士的咨询,可以帮助自己认清自我。一旦了解了自己的气质类型、需求、能力和核心价值,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公司了。接下来就进入大家所熟悉的环节了:先设置目标,再明确条件,最后写出列表,这种实用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通常的情况下找到一份工作。凡事预则立。传统的方法反对我们在准备好或者想清楚行动方向之前就草率行动。
然而,职业转型的过程并不遵循传统的方法。我们从实践中认识自我,而不是通过理论;是通过在现实中尝试,而不是通过内省。我们通过行动发现实际的可能性,比如,通过尝试新的行动、接触新的组织、寻找新的角色榜样,向周围的人重新讲述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职业追求,会随着我们不断了解到的他人的经验和从他人处得到的验证变得越来越清晰。对于新的信息,我们会先理解,再吸收,然后添加颜色和轮廓,再着色,画出阴影和具体形状。就这样,新的选择帮助我们完成整个自画像,向我们展示那个我们梦想成为的新自我。想要重塑自己,我们需要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在我们选出那个代表着未来可能性的有色圆点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有哪些可选的调色板(比如行业、专业、职业),以及调色板上有哪些颜料(具体的工作和职业角色的榜样)最适合我们。这并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可能会说:“我想从暖色调开始。”然而,在我们选出合适的颜色之前,我们必须先找出存在哪些可能的选择,然后在现实生活中来检验它们。职业转型也是如此。我们不但需要生动的范例以便模仿,也要做出具体的尝试。综上所述,职业身份其实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明确的步骤,去建立和形成可能的自我持续过程。
本书是你的“菜”吗
当你听说一个律师放弃了原有的一切,成了一名船长,或者一名审计人员抛弃了她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创办了一家玩具公司的时候,你会感到异常的兴奋,并且很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如果你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吵着要换个工作,但几年了还是没有动静,而有些人突然放弃了原有的一切,并从事了一项全新的职业,你也一定会对这本书充满兴趣。
本书讲述的是39个人职业转型的故事,通过现有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理论对他们的经历进行了分析。基于社会科学中的案例和大量的研究,本书认为,职业转型的过程虽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仍遵循着一定的潜在规则。本书并不是通过提供一个详细的计划来帮助人们更顺利地实现职业转型,因为转型的过程并非是像计划一样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的。本书列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框架,描述了影响转型过程的因素,并道出了在转型上毫无进展的人和实现转型的人之间的区别。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读本书。本书不适合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新人,也不适合想要“放慢生活节奏”的人或者是想在当前繁重的全职工作之外得到放松的人。本书是为那些处于职业生涯发展中期的职场人士而写的,这些人是在为现有的职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育成本之后,才开始考虑职业转型的。产生此类想法的人群一般在40多岁,正处于典型的中年转型期。不过这里所说的职业生涯中期的人群的范围会更广一些:既包括那些很年轻的时候就出来工作,然后30多岁回学校读书的人,也包括50多岁时想再花15年左右的时间来体验一下不同工作的人。不管你处于什么年龄阶段,只要你拥有一定的经验,并希望能在下一个职业中取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赢,本书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另外,如果你身边的人(比如配偶、密友、敬佩的同事、得意门生或者子女)正在考虑职业转型,你也可以看看本书,以便给予他们一些建议。
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平均会在三个不同的组织中工作,而且经历一次对于自己的人生非常重要的职业转变。我们的很多朋友、家人以及同事也会经历类似的转变。了解前面的道路会有什么样的转折点以及下一步要怎么走,虽然不能减少对最终目标的不确定感,但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找到一条合适道路的机会。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你想做什么,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序言
你希望换一种职业吗?像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一样,从工程师到科幻作家?抑或像大前研一一样,从核工程师到管理咨询顾问?日复一日重复无趣的工作也许进一步刺激了你的这种想法。既然这份仅仅满足温饱的饭碗岌岌可危,何尝不抛开一切,从头再来?埃米尼亚·伊瓦拉向人们揭示了转变职业生涯的新方法。
伊瓦拉及其研究
伊瓦拉1989年获得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2002年进入法国Insead商学院担任组织行为教授之前,她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13年。伊瓦拉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曾在《哈佛商业评论》《社会心理学季刊》等刊物发表众多学术论文,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之所以能当选,正是在于伊瓦拉关于职业身份、企业战略等的研究。2003年,哈佛商学院出版了她关于职业生涯转变研究的专著:《转行: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Working Identity: 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
在研究中,伊瓦拉跟踪研究了39人,这批人的年龄介于32岁到51岁之间,平均年龄41岁,65%的参与者为男性,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这些研究对象,都属于典型的职业生涯中期人士。在两三年的时间中,伊瓦拉对他们平均进行了三次开放式访谈。其中,多数人属于两类:互联网行业创业者与投资银行、法律等专业人士。所有的受访者都有大学学历,74%拥有硕士学位(专业包括商业、科学、法律等)。
伊瓦拉在研究中对职业生涯转变的界定来自三个方面:工作环境(如从大公司跳槽到自行创业)、工作内容(离开受过长期训练的专业,如医疗、法律或科研)、心理感受(调查对象曾经体验过站在十字路口的感受)。在研究中,伊瓦拉询问受访者一些这样的问题:
● 请说说到目前为止你的职业生涯。
● 你为什么想要改变你的职业?
● 你花了多长时间进行职业转型?
● 说说你是怎样度过过渡期的。
● 有谁对你产生影响了吗?为什么?
● 你考虑过多少不同的想法或可能性?对每一种可能性做出了多少努力和尝试?
● 你在整个转型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 除了工作的变化,你工作和生活中有过其他的改变吗?
伴随职业生涯转变过程,这些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 你为什么要离开某个公司/职务?
● 关于备选的公司/职务你有什么想法?
● 你主动研究了哪些方面?是怎么做的?
● 谁在你考虑的过程中给了你帮助和激励?谁帮到了你?
● 你会如何描述整个转换过程?什么会是最困难的?
媒体评论
——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文库出品人,阳志平
从生物学博士生,到国内第一位全职拖延症咨询师。这是我亲眼见过的跨度最大的转行,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要是你早就想换工作,却拖着一直不动手,苦等“完美选择”的出现,本书就是适合你的药,赶紧来吃。这是职业生涯中最牛的逆向思维——先试后转!让你免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我就是这么做到的。
——国内第一位拖延症咨询师,高地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