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角,从企业领袖、组织管理、战略布局、商业模式、产品、营销等多角度阐述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的纲领和方法论
"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不确定,一切都在变化,颠覆无处不在。对于企业家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以转型为主题,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形式,这个时代正在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和企业价值结构进行重塑与创新,而只有那些具备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的人才有机会登上新的历史舞台,主宰新商业时代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企业家必须先刷新思维,思维入口打不开,转型出口找不到。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这是一部权威的详解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纲领的著作,它从新思维、新动力、新趋势、新模式等视角深度解构了"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转型的系统方法论--裂变式转型。
宏观层面,它不仅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新常态,还介绍了企业面临的新的生存形势和发展趋势,以及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2个层面、3大障碍和4个阶段;微观上则不仅深刻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领袖的裂变、组织的裂变,还系统讲解了企业的战略布局转型、商业模式转型、产品服务转型,以及营销模式转型,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大局观和方法论。
书中涉及众多的新经济形态和新商业模式,如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经济、O2O模式、C2B模式、平台模式、跨界模式、众筹等,对读者一定会有所启发。 本书亦有众多作者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如企业裂变模型、未来营销模型、商业布局模型、O2O完全营销模型、门店互联网化模式等,这些原创性的思想与模型,也会对企业的裂变式转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译者
中国新一代商业战略思想领袖和商业模式策划首脑,上海璟畅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Ennio Uomo高级定制男装主理人。多家企业董事及常年管理顾问,"裂变新势力"社群发起人、杨龙新商业频道主编,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MBA。
开发并主讲了一系列"互联网+"课程,如《裂变式转型纲领》《商业模式实战纲领》《新微商创业实战纲领》等。已经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这些企业包括昂立国际教育集团、上海通路快建、四川健和集团、北京清晨集团、福建金威服饰、江西合力泰集团、杭州华元宠物、福州鑫金悦戴斯酒店等,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目录
推荐序二 裂变,从宇宙星辰到世间万物
前言
第1章 新商业时代 ∥ 1
1.1 走进新时代 ∥ 1
1.1.1 新常态 ∥ 1
1.1.2 新经济 ∥ 3
1.1.3 新商业文明 ∥ 3
1.2 向死而生的转型 ∥ 4
1.3 企业家的蜕变 ∥ 6
第2章 裂变式转型纲领 ∥ 7
2.1 企业裂变的本质 ∥ 7
2.2 企业裂变式转型模型 ∥ 10
第3章 "互联网+"时代的领袖裂变 ∥ 12
3.1 领军人物的资质 ∥ 12
3.2 领军人物的基因 ∥ 13
3.2.1 信仰 ∥ 13
3.2.2 创新 ∥ 14
3.2.3 情怀 ∥ 15
3.3 领军人物的品格 ∥ 16
前言
全新的商业时代,企业家要想完成自我超越,唯一的通道就是学习。最先学习什么?毫无疑问是趋势,先要学会读懂时代。其实经营企业就像带兵打仗,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战场,过去的经验、套路等在新的战场都将失灵。要想打胜仗,必须先熟悉战场,然后才能基于战场制定新的作战地图。
"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最大的挑战就是不确定,一切都在变化,颠覆无处不在。对于企业家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以转型为主题,以"互联网+"为工具,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形式,正在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和企业价值结构进行重塑与创新,而只有那些具备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人才有机会登上新的历史舞台,主宰新商业时代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企业家必须先刷新思维,如果思维入口打不开,转型出口就找不到。
关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家思维,笔者认为有三大不同层级。第一层级是老板思维,即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老板,关注的焦点是管理、营销、财务。大部分老板都具有这种思维,站在企业内部看问题;其把盈利赚钱作为经营的核心要义。第二层级是投资家思维,即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投资者,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审视企业,关注的焦点是行业、模式、数据。到达这个层级的企业家,已经能站在企业之外看问题,不断寻找产业发展机会,迎合资本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学习和创新商业模式,不断积累数据,并能基于数据分析做决策;其把倍增企业价值作为经营的核心要义。第三层级是产业资本家思维,即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产业资本家,站在产业资本家的角度俯览企业,关注的焦点变成了风口、产融、生态。到达此层级的企业家具备宇宙思维,能够站在全球发展、国家大势的高度看问题,敏锐捕捉产业风口,懂得运用金融杠杆,并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调动利益相关者,构建互生共赢的生态系统;其把建立生态圈作为经营的核心要义。很显然,以上三大思维层级的频次是不一样的,所裂变的能量也自然不同。企业家只有处于更高的思维层级,才能拥有更宽阔的视角,才能更好地应对不确定的竞争。
本书定位为"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纲领,主要讲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特征和企业裂变式转型纲领,其中系统阐述了领袖、组织、趋势、战略及商业模式等经营要素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整体的裂变式转型。书中涉及众多的新经济形态和新商业模式,如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经济、O2O模式、C2B模式、平台模式、跨界模式、众筹……这些新思维、新模式、新案例,对读者一定会有所启发。本书亦有笔者众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如企业裂变模型、未来营销模型、商业布局模型、O2O完全营销模型、门店互联网化模式等,这些原创性的思想与模型,也会对企业的裂变式转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序言
作为一名商学院的教授,在与那些参加EMBA学习的诸多企业家们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就在短短的2014年到2015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随着微信圈的裂变,太多的新名词、新信息扑面而来。"让猪飞起来"的"风口",尽管催生了一小批光鲜的企业,但却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家感到"呼吸困难"!
新常态的中国,其实依然遵循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旧规律,那就是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逐步演进。延展时间纵轴,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中国的新常态,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一个经济阶段,犹如从青春期过渡到成熟期,仅此而已。当然,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家们要充分意识到背后的结构性的调整,不顺势而为,面临的就是被淘汰。
我同时旅居欧洲,通过与当地企业家的交流、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发现,西方企业家的互联网焦虑症似乎并没有那么明显,反而显得更为从容不迫。这是为什么?是他们依旧迷恋于过去的好时光,不思进取吗?通过比照中国企业家,我更为清晰地得到了答案。因为早在互联网存在之前,西方几代的企业家们已经建立了商业价值观,他们在工业化大生产模式的背后,也在深入洞察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始终基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持续研发与改进,进行迭代式的创新,而互联网仅是诸多影响技术之一,因此没有太多的割裂感。
以工业4.0这一概念为例,就在2015年6月召开的国际汽车学术论坛上,国际学者们并非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好奇地揣摩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的概念。因为包括德国和日本专家在内,他们认为,所谓工业4.0的精神内核,即"智慧工厂",已经是几十年持续实践和改进的事情了,并非一夜之间创造出的新世界。请注意,即使德国工业在最近几年才提出上述概念,但整个德国工业实际上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技术系统储备,正如今年推出的新品汽车,早在四年前就已经确定技术路径并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制造出来一样。
本书,用宽阔的视野,系统地阐述了互联网思维,并通过中国和外国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案例,高度提炼了现阶段中国企业成功转型的要素模型。当碎片化地阅读了很多信息的读者们捧起本书,静下心来一气呵成地通读完后,相信会有很多全新的收获。我简单归纳三点,抛砖引玉,帮助启发读者们的思考。
(1)谁阻碍了转型
最大的转型阻碍者是企业家本人。中国企业家们尚未建立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单纯以创造个人财富为目标的人,往往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这还算好的,因为利己不损人。更为可怕的是,商场上尔虞我诈,以牺牲环境和消费者身心健康为代价,玩弄中小股民,赚昧心钱的行为在商界比比皆是。这样的人拥抱了互联网,其结果是恶行被放大,假货泛滥。
一个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也始终具有创业激情,通过不断整合与配置资源,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互联网的时代和工业大生产时代相比,仅仅是资源性质和配置方法有所改变。例如进入分享经济的今天,企业家们让消费者跨越空间与时间,分享自己的智慧、房子、车子、音乐,让原先的高价变低,并同时享受着分享的快乐,这不仅为他们自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因此,本书提到,企业家要善本。读过MBA、EMBA的企业家们,可以将善本相似地认同为企业家和企业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一个伟大的企业,都具有普世的价值主张,并因此得以在从小到大、从本国到跨国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诸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确保基业长青。
(2)转型的本源是什么
很多企业家会认为,转型就是放弃原先的业务,或者原先的事业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想说的是,转型的背后,恰恰是执着主业!书中小米、褚橙、三只松鼠等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案例,都在反复说着一件事:执着于你的主业。用互联网的时髦语言来说,那就叫单品突破。
再来比较西方企业。当中国游客在欧洲等国家旅游时,会由衷地赞叹当地产品的质量,并有发自内心的信任。西方人秉着骨子里的那份工匠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主业,然后积极嫁接新技术。同样,日本企业也有那份执着,秉着精益精神,持续改进,并因此创造了突破性的技术和产品。
因此,本书提到,企业家要归元。同样,与西方管理学语言对应,那就是加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y)。核心竞争力的表象理解,是把自己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而更为深层次的理解,是企业的组织能力(Organisational Capability)。以日本汽车企业为例,其生产层面的组织管理能力,才是产业竞争力的真正秘密。丰田公司一款汽车-卡罗拉(Corolla),2014年全球的销量为119万辆,这个级别的爆款力量是巨大的!
(3)如何实现转型
如果认同"归元",即始终坚持核心竞争力,那么转型之路如何走的答案自然就非常明显了:以足够的定力坚持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不要指望一步迈入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企业家们应该充分意识到,现有的产品或者服务还有巨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成本也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当然不是以降低员工工资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的方式。西方诸多先进的管理方式在中国依然处于导入期,尤其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们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逐步传递到整个公司,构建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sation)。这看似是个过时的词语,但是恰恰是让你的企业胜出的法宝。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才能让企业与时俱进,顺利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不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前所未有的机会。企业的研发结合互联网,使海尔正在实践的开放式研发成为可能。在突破本公司的生产环节智能化以后,可以通过物联网,使采购、供应链和售后等环节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营销创意,也可以通过类似于猪八戒网等众包网站实现外包。因此,持续提升企业自身组织能力,积极拥抱互联网,是企业驶入蓝海的重要思路。
杨龙是我的MBA学生,非常高兴看到他能够将中西方的管理理念融会贯通,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内不断思辨、践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商业智慧。看到每隔几届,都有一两位学生出版新书,实属欣慰。系统化地进行思考,恰恰是中国商业领导者们所需要加强的。企业家们在互联网时代,时间更为碎片化,这是一个真实的互联网陷阱。请花点时间,参加系统性的学习,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当你打开自己的思维入口的时候,转型的出口也就离你不远了!
王华
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教授、
媒体评论
--路至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导师/领教工坊私董会领教
本书用宽阔的视野,系统地阐述了互联网+转型,并通过中外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案例,提炼出了现阶段中国企业成功转型的要素和模型。捧起本书,静下心来,一气呵成地通读完,相信会有很多全新的收获。
--王华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教授/上海交大-马赛AEMBA项目中国区主管
本书从"互联网+时代"的角度出发,抓住传统企业转型的痛点,从理论、模式、思维、案例等多角度进行了具有时效性的阐述,内容新颖,深入浅出,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提供了 "裂变式转型方法论"的清晰路径。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意义,描绘了一片属于互联网领域发展的"宇宙星辰",不失为一本"从宇宙星辰到世间万物"的佳作!
--刘东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商网络营销总裁班创始专家
本书中的核心思想与模式对健和生物科技的转型与变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不失为一部实战佳作!
--王聚和四川健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书摘
著成此书,是对笔者过去10年学习实践的一种检验,若有疏漏之处,诚心接受建议和指正。本书在写作期间参考和借鉴了许多领域与多位专家的观点,在此一并感谢。如果涉及您的权益,请与笔者联系。
在此,感谢路长全、陈春花、曾鸣、李善友、赵大伟、包政、彭剑锋、凯文·凯利(KK)、杰里米·里夫金、克莱·舍基等专家,是他们的著作增长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思想。感谢为本书作序的专家导师王华先生、刘东明先生,感谢他们对我及本书的认可和推荐。同时感谢裂变新势力社群的理事白贵全、何兰英、崔志锋、孙美云、马奔东、项飞鹏、丁竹君、刘振东及所有铁粉、挚友对我的支持。也要感谢一些生命贵人沈柏锋、王聚和、黄铭春、路至伟、林新、吕占锋、孙钦芳等,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弟弟、弟媳及好友富诗雯、王景、陈龙、井康颖、陈川媚、林佛璋、杨少华、沈赛琴、李飞虎、赵小宾、袁亮、徐耀东、李鹿等,是他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成长。最后要感谢各位粉丝、读者朋友们,及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孙海亮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拥有创造的无限激情和能量。
杨龙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