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朱忠霞 雷雪 张德伟
-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37133
- 上架时间:2005-2-4
- 出版日期:2005 年1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1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教材 > 通信教材 > 本科/研究生 > 通信专业教材 > 无线通信/数字通信
编辑推荐
\t\t
\t\t
内容简介
目录
1.1 微波波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1.2 微波的应用
1.3 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第2章 长线理论
2.1 引言
2.2 电报方程及其解
2.2.1 电报方程
2.2.2 电报方程的解
2.3 传输线的阻抗概念和反射系数
2.3.1 传输线的阻抗概念
2.3.2 反射系数
2.4 无耗传输线上的3种工作状态
2.4.1 行波状态
2.4.2 纯驻波状态
2.4.3 混合波状态
2.5 阻抗匹配的概念和功率传输
2.5.1 阻抗匹配的概念
2.5.2 传输功率的计算和功率容量
2.6 史密斯圆图
前言
全书共分7章。第1章概括地介绍了微波技术的概念、波段划分、特点、应用及本书的基本内容;第2章作为本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基础之一,应用分布参数理论介绍了传输线的各种概念、特性参量及其应用;第3章作为本章的基础利用"场解"的方法以规则波导为主,讨论了各种微波传输系统以及波导等效为长线的问题;第4章作为微波技术中关于各种微波电路及元件常用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介绍了微波网络基础;第5章在上述内容基础上,以"场"、"路"或"场路"结合的方法,先后介绍分析了微波不连续性和一些常用微波元器件及其特性;第6章以计算机辅助分析为基础,介绍了几种典型元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第7章介绍了曾一度为人们有所忽视的微波电子管,包括速调管和行波管的分析方法,以及其特性。
在本书编写中,如何处理好加强基础知识与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久课题,也是衡量一本教科书质量的关键;另外本书还在力求结构紧凑,叙述简捷,加强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结合长期教学与科研工作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书的第1,2,3,7章由牛忠霞编写;第4章由张德伟编写;第5章由雷雪编写;第6章由雷雪和张德伟共同完成。本书的完成得到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周东方、罗小武和张广求教授曾对本书的初稿提出了改进意见;另外博士生杜晓燕、饶育萍曾提供了部分研究资料;硕士生翁凌雯、张毅、张峰、邵颖、李现兵、曹金坤、魏、赵瑛等在录入、绘图、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此外,本书的完成参考了国内外众多的书籍及文献,仅将主要的参考文献列于书后,同时向原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酝酿不够,错漏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