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情感联结: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开展有效沟通的基础。
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生命深处,和孩子的内心在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然后,真正的爱与沟通才会开始。
儿童教育专业背景 十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积累的真实案例,对孩子的父母有很强的带入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情感联结”,更好地掌握书中提供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儿童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北京布布园幼儿园创办人、总园长,北京市妇联大众读书会常务理事,北京妇联新蕊计划家庭教育特聘讲师
目录
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滋养
1.爱是孩子生命发展的源泉
2.爱是孩子高自尊感和价值感的来源
3.爱是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二、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设限
1.爱孩子就是接纳他本来的样子
2.在爱中为孩子设限
3.让爱的能量在亲子关系中流淌
三、表达爱的艺术
1.你的爱孩子收到了吗?
2.了解孩子爱的语言
第二章 规则与自由
一、自由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1.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
2.自由带给孩子尊严与平和
3.真正的自由最终让孩子获得内在的自律
4.没有规则的自由是对孩子的伤害
二、儿童内在生命的建设需要有规则
媒体评论
《父母必读主编》 恽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钱志亮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应光
真诚推荐!
著名萨提亚家庭咨询师 蔡敏莉 作序推荐!
《父母必读主编》 恽梅
书摘
每次在我讲到联结有多么重要的时候,总有妈妈告诉我说,她真的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联结。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都会问对方:“你自己会跟自己联结吗?”大多数被我问到的妈妈都会很惊讶:什么是自己跟自己联结呀?
我想告诉大家,其实除了我们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还有另外一个“自己”。那个“自己”一直就在,有的时候他会听我们说话,我们会跟他互动,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把这个内在的“自己”忘掉。我们会用发达的头脑和社会的规则,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别人更喜欢的、更容易接受的模样。当我们习惯以这个模样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习惯用这样的形象和角色来跟周边的环境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身体里的另外的一个“自己”。如果我们要保持跟孩子的联结,要让自己能够感同身受地去感受孩子,有一个功课是我们首先要做的,那就是先保持跟这个内在的“自己”的一份联结。只有当你知道你自己怎么了,你才能够感受对方怎么了。
我用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场景来作说明。一个口渴闹着要水喝的孩子,他立刻就要喝水,妈妈说“你等一等,我去给你倒”,但是这个孩子就是不停地说“我要喝水,马上就要”,这时候很多妈妈的第一反应是生气,会觉得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经由一种大脑理智的判断和习得的社会规则,很多妈妈在这种时候希望孩子能够慢一点,能够学会等待,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什么就马上可以得到。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在那个时刻,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社会规则的习得,而是联结,他需要妈妈在那一刻对他的那种急迫感同身受。而当妈妈只是通过一个社会规则下形成的理智的“自己”去看待孩子的时候,是无法和孩子建立联结的,只会觉得孩子的要求有多么多么不合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被带走了,我们不是在一个频道上跟孩子联结,我们受制于自己强大的大脑和意识,并用它们来训练这个孩子。这个时候我们是无法感受到孩子的,我们和孩子没有办法彼此看见。
如果我们在那一刻能够跟孩子保持联结,能够看到孩子要水喝的强烈意愿,我们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训练他学会等待这件事情上,而是第一时间去满足他的需求。因为那样一份急迫的需求得到满足,对孩子来讲就是最好的治愈。在那一刻,妈妈想要跟孩子建立联结,想要能够感受到孩子,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会跟内在的“自己”建立联结。只有跟自己联结上,只有能够洞察自己内在真实的需求,我们才能了解孩子内在的需求;只有知道自己内在怎么了,我们才能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去体验和感受另外一个生命的状态。这时候妈妈和孩子的状态是互为映照的,妈妈会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孩子也会在妈妈身上看到他自己。
我曾经在工作坊里遇到过一位妈妈,她是一位做计算机方面工作的非常理性的妈妈。她一进到我咨询室里,我从她整个身体的姿态中看到,她是一个没有太多情感色彩的人。她坐在咨询室里的前半个小时,都是处于一个有事说事的状态,我根本没有办法走进她的内在,也没有办法跟她联结。
直到我们开始说到她的孩子。我告诉她孩子在幼儿园里一些细微的状况,告诉她这些状况背后所隐藏的心理需求,告诉她孩子如何表达这些心理需求。这时候这位妈妈开始被触动了,她开始眼圈泛红。我问她:“是什么让你觉得难受?”她哽咽着跟我说:“张老师,你说这些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的孩子好可怜。在家里,我和孩子几乎没有过你说的那种互动。大多数时候我就是安排他,告诉他该怎么做,我从来没有用你说的那些方式,跟孩子对接过。”于是我问她:“你告诉我,你有没有跟你自己这样做过?你有没有跟你自己说过‘我爱我自己’‘我此刻真的很软弱,我想哭一会儿’‘我现在很生气’?你跟自己做过这样的联结吗?”
那一刻,这位妈妈开始哭了,她哭的那一刻,其实我能够知道她内在淤堵的东西太多了,对自己的不接纳、不允许,社会的评判,这些都让她紧张,让她小心翼翼。她拘谨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没有办法感受自己的感受了。她已经很久没有办法跟自己联结了,这个时候我们很难指望她能够跟孩子有一个很好的联结。
当我们强调跟孩子联结是多么重要的时候,并不是在告诉父母放弃对自己的关照,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相反,只有我们自己内在很通透的时候,只有我们跟内在的自己联结上的时候,我们才能把这份联结的能量带给孩子。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学习和自己联结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学会看看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学会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当我们开始学会聆听自己的身体,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当我们开始内观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同时我们愿意全然地接纳自己很多的生命呈现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练习跟自己联结。我们越是更多地允许自己,就越是跟自己联结得更深刻,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跟孩子保持一份联结。
在现在的大都市里,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经常面临困顿和迷惑,生活中也经常有不如意的事情,这些对我们都是非常大的干扰。这些干扰会让我们没有办法跟自己保持联结。我常常给父母们的建议是去尝试练习冥想,哪怕只有早晨起床后五分钟和晚上睡前五分钟。如果我们能够去练习安静地和自己独处,如果我们能够时时停下来,去内观自己的内在,其实我们就是在滋养自己的生命,就是在尝试跟自己保持联结。
学会和自己联结,对现在的父母来讲,对一个家庭来讲,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跟自己联结的通道足够通畅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跟孩子联结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自身能量的流动是通畅的,这种能量就自然会流向孩子的生命。当我们允许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跟自己的生命联结上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没有障碍地去跟孩子的生命在一个频道上,去跟孩子的生命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