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00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基本信息
- 原书名:人工知能と経済の未来 2030年雇用大崩壊

编辑推荐
人工智能会沿着怎样的技术与产业路径超越人类?
比起前几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为什么更为深刻?
什么样的岗位会被马上淘汰?人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在20年后的失业大潮中幸免于难?
只有10%的人口有就业机会是不是危言耸听?
人工智能为什么是资本主义真正的掘墓人?
当释放流动性、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不能促进就业时,我们该如何调控经济?
内容简介
作译者
驹泽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庆应大学环境科学信息学院毕业,在IT企业工作期间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研究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2015担任驹泽大学讲师,并在2017年成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作为人工智能与经济学相关研究的先驱,在各类学会与政府研究会上发表论文与演讲。AI社会论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著有《新Java教科书》《政治经济学的数理方法》等著作。
目录
第1章
人类VS机器
霍金博士的担忧2
“终结者”会成为现实吗7
卷土重来的技术性失业8
消失的职业13
当2045年AI的智力超越人类之时21
库兹韦尔的观点为什么会被接纳24
人类的意识能上传到计算机中吗28
从科幻小说变为现实31
奇点会到来吗34
第2章
人工智能将会如何进化
第五代计算机的失败39
概率、统计性方法40
深度学习带来的突破43
深度学习的成果45
语言壁垒48
强人工智能的世界性开发竞争51
前言
这其中,尤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将会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世纪。
人工智能指的是使计算机能够从事智能性工作的技术。在我们熟知的人工智能中,iPhone手机上的语音助手Siri可算其中之一。我也经常使用Siri,如果对Siri说"8点叫我起床",手机闹钟就会在8点准时响起。不过,事实上我起不起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许多事情未来也将发生变化。例如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正力图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实现自动驾驶,由人工智能代替人类自动驾驶汽车。还有预测认为,到2050年所有的汽车都将实现自动驾驶。1
即使在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叫上一辆自动驾驶的无人车,一觉醒来就到了家--在未来,这样的日子将不再是痴人说梦。
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除了自动驾驶汽车外,还出现了自动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东京大学松尾丰副教授作为日本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认为在2025年电脑将会准确理解话语含义并进行自动翻译。
松尾丰副教授使用的是"before自动翻译"和"after自动翻译"这样的说法。2025年以后将会是"after自动翻译"的时代。届时,无论是日本企业进军海外还是反之都会比现在容易很多,世界将迎来真正的全球化。
此外,学生有可能不再需要学习英语,英语也许会从大学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只供一部分有好奇心的学生选择。
不过,这些在我们身边容易想象到的变化到2030年以后,我想可能会被认为只是小事一桩,因为那时人工智能将会极大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预计在2030年左右,人们将会开发出强人工智能。所谓强人工智能,指的是能够和人类一样娴熟地进行各种智能性操作的人工智能。
现在世界上存在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娴熟地处理某一特定方面的课题。Siri是专门用于操作iPhone的人工智能,而会下日本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人工智能目前也都局限在各自特定的领域。
这种弱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从本质上说,和以前的耕田机、自动检票机之类并没有太大区别。
最近,很多观点都谈到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工作的问题。的确,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搭载人工智能的无人机普及开来,出租车司机、卡车司机、配送人员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然而,即使机器在一些行业代替了人类,人们也可以转行去做机器无法胜任的工作。在这一点上,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检票机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如果以后陆续出现各种弱人工智能的话,它们将不再仅仅是技术,而会在"量"上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
但是,如果与人类具有同等智能的强人工智能得以实现并获得普及,其带来的变化与现有技术将有"质"的不同。因为那时一切的人类劳动都将被强人工智能及搭载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所替代,经济结构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是否会消失呢?经济是会停止增长还是会实现爆炸性的发展呢?
我在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科学,属于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课程。虽然基本没有好好学习,不过我认为自己姑且还是掌握了基础知识的。
不知走了什么好运,现在的我有幸作为一名宏观经济学者在大学教书。宏观经济学属于经济学范畴,旨在阐明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是如何决定的。因此,我将从一名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宏观经济学者的角度,论述人工智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述性学科,所以本书并不打算具体论述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将给各产业及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当然这些问题很重要,我自己对它们也很感兴趣,但这并不是宏观经济学者所擅长的领域。
我想着重谈的是,如果强人工智能在2030年左右出现的话,之后经济结构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并会给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序言
这其中,尤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将会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世纪。
人工智能指的是使计算机能够从事智能性工作的技术。在我们熟知的人工智能中,iPhone手机上的语音助手Siri可算其中之一。我也经常使用Siri,如果对Siri说“8点叫我起床”,手机闹钟就会在8点准时响起。不过,事实上我起不起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许多事情未来也将发生变化。例如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正力图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实现自动驾驶,由人工智能代替人类自动驾驶汽车。还有预测认为,到2050年所有的汽车都将实现自动驾驶。1
即使在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叫上一辆自动驾驶的无人车,一觉醒来就到了家——在未来,这样的日子将不再是痴人说梦。
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除了自动驾驶汽车外,还出现了自动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东京大学松尾丰副教授作为日本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第一人,认为在2025年电脑将会准确理解话语含义并进行自动翻译。
松尾丰副教授使用的是“before自动翻译”和“after自动翻译”这样的说法。2025年以后将会是“after自动翻译”的时代。届时,无论是日本企业进军海外还是反之都会比现在容易很多,世界将迎来真正的全球化。
此外,学生有可能不再需要学习英语,英语也许会从大学的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只供一部分有好奇心的学生选择。
不过,这些在我们身边容易想象到的变化到2030年以后,我想可能会被认为只是小事一桩,因为那时人工智能将会极大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预计在2030年左右,人们将会开发出强人工智能。所谓强人工智能,指的是能够和人类一样娴熟地进行各种智能性操作的人工智能。
现在世界上存在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娴熟地处理某一特定方面的课题。Siri是专门用于操作iPhone的人工智能,而会下日本象棋和国际象棋的人工智能目前也都局限在各自特定的领域。
这种弱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从本质上说,和以前的耕田机、自动检票机之类并没有太大区别。
最近,很多观点都谈到人工智能会抢走人类工作的问题。的确,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搭载人工智能的无人机普及开来,出租车司机、卡车司机、配送人员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然而,即使机器在一些行业代替了人类,人们也可以转行去做机器无法胜任的工作。在这一点上,自动驾驶汽车和自动检票机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如果以后陆续出现各种弱人工智能的话,它们将不再仅仅是技术,而会在“量”上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
但是,如果与人类具有同等智能的强人工智能得以实现并获得普及,其带来的变化与现有技术将有“质”的不同。因为那时一切的人类劳动都将被强人工智能及搭载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所替代,经济结构也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是否会消失呢?经济是会停止增长还是会实现爆炸性的发展呢?
我在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科学,属于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课程。虽然基本没有好好学习,不过我认为自己姑且还是掌握了基础知识的。
不知走了什么好运,现在的我有幸作为一名宏观经济学者在大学教书。宏观经济学属于经济学范畴,旨在阐明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是如何决定的。因此,我将从一名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宏观经济学者的角度,论述人工智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综述性学科,所以本书并不打算具体论述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将给各产业及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当然这些问题很重要,我自己对它们也很感兴趣,但这并不是宏观经济学者所擅长的领域。
我想着重谈的是,如果强人工智能在2030年左右出现的话,之后经济结构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并会给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媒体评论
就业、后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性失业、消失的职业、第四次工业革命、AI、就业经济、人口老龄化、"奇点"理论、全民无条件基本收入、宏观经济学、李开复、智能革命、消失的职业
◆ 营销支持/重点销售地区 ◆
北上广、江浙、三大网店、文轩网、博库网、天猫
◆ 其 他 说 明◆
◆ 编辑推荐 ◆
人工智能会沿着怎样的技术与产业路径超越人类?
比起前几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为什么更为深刻?
什么样的岗位会被马上淘汰?人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在20年后的失业大潮中幸免于难?
只有10%的人口有就业机会是不是危言耸听?
人工智能为什么是资本主义真正的掘墓人?
当释放流动性、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不能促进就业时,我们该如何调控经济?
◆ 内容简介 ◆
在一个只有10%的人口参与就业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养活那剩下的90%的人?
一本书看懂强人工智能对我们就业的冲击,以及对我们未来经济的影响。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百年前的凯恩斯"技术性失业",到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以及北欧国家的"全民无条件基本收入"。作者回顾了过去100年间经济与技术领域的思想家们的思考,并试图揭示人工智能时代就业经济的最终解药,也许这是我们人类在老龄化与低欲望化和人工智能压力下的唯一救赎之路。
◆ 作者简介 ◆
井上智洋
驹泽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庆应大学环境科学信息学院毕业,在IT企业工作期间在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研究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2015担任驹泽大学讲师,并在2017年成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作为人工智能与经济学相关研究的先驱,在各类学会与政府研究会上发表论文与演讲。AI社会论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著有《新Java教科书》《政治经济学的数理方法》等著作。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就业大崩溃:后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场经济学/(日)井上智洋著;路邈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