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
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放下对原生家庭的“偏执”
让爱与真实的力量指引你勇敢前行
钱庄
KnowYourself创始人
陈赛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徐凯文
北京大学副教授
韧心旎
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
倾力推荐
内容简介
目录
推荐序二
序言
声明
第1章 原生家庭会伤人 /1
我最依赖的人,却伤我最深 /4
原生家庭之伤的四种类型 /7
第2章 直面原生家庭 /24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25
什么阻碍了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认识 /27
原生家庭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34
我们该不该允许自己愤怒 /47
沉浸于吐槽父母,我们得到了什么 /51
我们失去了什么 /53
第3章 为何原生家庭会伤人 /56
了解父母,打破原生家庭魔咒 /57
爸妈,请不要这样爱我 /59
创伤使人爱无能 /74
寻找原生家庭创伤的根源 /87
第4章 走出原生家庭之伤 /93
前言
已经成年的我应当如何与伤害过我的父母相处?
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真的会毁掉我的一生吗?
……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作者,我时常在咨询工作中、文章评论栏里、网络论坛私信中看到以上类似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心理知识的普及,“原生家庭”成了媒体舆论中的热门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现有的自我评价、观点态度、人际互动、婚恋关系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然而,很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始终充满着爱与滋养。许多人从原生家庭中“继承”下来的,不仅是关怀与爱护,还可能是苦涩与伤痛。
读到这些问题以及它们背后的原生家庭故事,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些问题、这些故事,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曾这样苦苦追问过他人,期盼有人能够给我答案。经历无数次失望之后,我才猛然发觉,原来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一直都埋藏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只有真诚、真心、真实地对待自己,我才能够拨开创伤带来的迷雾,发掘内心的答案。
因此,我萌生了动笔写下这本书的念头。我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陪伴你走上我曾经走过的疗伤路,帮助你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
虽然这是一本关于原生家庭创伤的书,然而,如果你期盼着从书中获得“解气”的感觉,那么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本书中讲的不是伤害与怨愤,而是经历过伤害后的勇敢与独立、爱与滋养、真实与坚定。
本书的写作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享受,也非常疗愈的经历。作为一名立志投身于创伤治疗的心理咨询师,也作为一名曾在原生家庭创伤迷雾中苦苦挣扎的成年子女,我始终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使命,把我临床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个人治愈原生家庭之伤道路上的所感所思,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告诉所有品尝过这般苦涩的伙伴,你并不孤单。
因此,本书既是我的工作总结,也是我的个人感悟。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来自朋友、同行以及社区的帮助,他们的殷切期盼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写作的初心。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以下几位:首先,感谢我的伴侣昊。他在生活上、精神上以及心灵上的陪伴与支持,增强了我完成这本书的力量。其次,感谢我的挚友Yida,她是本书的第一位读者,也是我愈合之路上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她的影响下,我切身感受到了“真我”的力量。最后,感谢我的挚友韧心旎,感谢她为本书作序,也感谢她在生活中兼任我的“心灵导师”一职,每每与她谈话,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心而生的成长动力和生活灵感。
经历了自己的愈合过程,也通过观察其他人的愈合之路,我深刻地体会到,虽然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永远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作为自我人生的唯一掌控者,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能力挣脱原生家庭之伤的枷锁,拥抱真实、健康、美好的人生。我始终坚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源源不断的真实力量,只有它才能够引领我们走出这人生中最苦涩的泥沼,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因此,我希望把本书献给经历过原生家庭之伤的你,愿它成为你愈合之路上的陪伴,也愿真实的力量永远与你同在。
媒体评论
—— KnowYourself创始人钱庄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回到童年,绝不仅仅是源于成年人某种乡愁的驱动,或者一种巨婴式的怯懦,而是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成长,这是理解自己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在我们最为弱小的人生之初,隐藏着我们之后一生各种情感模式的密码。我们是否信任别人?我们能否欣赏自己?我们的多少淘气与愤怒可以被包容?当世界伤害我们的时候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向谁倾诉心中的伤痛?……而今天的我之所以是一个平凡、正常、合理、健康与快乐的人,是因为在遥远的过去、生命的最初,曾经有两个人给予了我足够的爱与保护。为此,我的心中充满感激。
——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陈赛
常有来访者感叹我如此极力反抗我的父母,最终却发现自己完完全全是他们的翻版。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而潜移默化。本书作者是一位潜心学习、实践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和科普工作者,在书中,她通过自己的临床经历和人生体验深入地介绍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和怎样走出负面影响。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强调面对原生家庭创伤,不为怨恨,而是独立和改变。影响我们人生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只是其中一个,且可以改变。
—— 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
阅读此书也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作者生动有力的文字将裹挟读者的思绪,带他们回归内心世界的柔软之处,很多真实伤痛或许因此会暴露出来,但好在痛苦本身并不可怕,它往往在被理解、被言语化表达后,让人感到彼此间的陪伴,获得心灵的释放。我相信,这本系统全面,既富于专业性又充满同理心的书,将为千千万万曾经遭受过和正在经历着原生家庭创伤的人带来疗愈和希望。
—— 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韧心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