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导读篇
绪论
0.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目标 2
0.2 教材编写结构 2
0.3 教材使用建议 3
0.4 教材特色 5
0.5 课程设计报告 6
0.6 实验小结参考实例 6
0.6.1 实例1 6
0.6.2 实例2 7
0.6.3 实例3 8
工具与环境篇
第1章 路由器 12
1.1 初识路由器 12
1.2 路由器的选择 13
1.3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 14
第2章 交换机 17
2.1 初识交换机 17
2.2 交换机的选择 19
前言
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不断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影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使其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和考研必考科目。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学校都配有不同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有不少学校设立了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来帮助学生真实感受并理解网络的内在工作原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际工程和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编写目标是在计算机网络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尤其是对网络核心内容、协议和算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计算机网络核心内容及经典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根据具体场景设计、部署、分析、管理、运维网络的能力。编者团队在多年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和教学计划的多样性,提供可以选择、组合的教学内容,从而为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的教师提供系统化的、灵活的教学参考,同时也给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本书特色
强调理论实践的融合性
教材的每一部分都针对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构建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同时,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回顾、思考、动手中完成对数据包的分析,掌握协议的工作原理。
强调教学安排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差异性,结合本校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对教材提供的实验进行选择、组合,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教材提供了综合设计,将组网、协议、网络编程能力结合起来,师生可将这部分内容与基本实验进行灵活整合。
强调教学资源的完整性
教材提供了基本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说明;对基础实验,设置了多个问题,并在书末提供了答案,引导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和学习;对综合设计,介绍了应用场景,为分组或团队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该书配备的PPT也将作为电子资源提供给教师,读者可从华章官网http://www.hzbook.com上搜索下载。
本书结构
本教材主要分为四篇:导读篇、工具与环境篇、基础实验篇、综合设计篇。内容框架如下:
导读篇(绪论)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目标、教材的特色以及教材的用法。
工具与环境篇(第1~4章)介绍了主要网络设备的功能、基本配置方法,以及协议分析工具和模拟器。
基础实验篇(第5~8章)提供了分别对应TCP/IP协议栈不同层次的基础实验。
综合设计篇(第9~12章)提供了多个网络应用案例,便于学生从整体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的全部过程。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部分实验报告样例,并以附录形式提供了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读者对象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师生和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编写的,不仅适用于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也适合计算机网络爱好者参考、学习,从事计算机网络运维的工程师亦可参考本书。
媒体评论
本书按照TCP/IP协议栈自顶向下的顺序设计各层的基础实验,然后通过综合性课程设计将各个基础实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的工作过程,初步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实施、运维的基本方法。
本书特点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书利用实验拓展理论知识点,便于学生将知识点与实践内容进行对应地理解与掌握。
通过综合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安排了四个综合设计项目——校园网的搭建、A Life of Web Page、基于SMTP和POP3协议的邮件服务器的搭建、网络爬虫的设计和实现,综合应用组网、协议、网络编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实际的网络在不同层次上如何协同工作。
使“做”和“思”有机结合。在本书的每个实践环节中,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和操作,还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和进阶的内容,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更高层次的实践。
内容灵活度高,可以自由组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书中选择适合的内容用于教学,也可以将综合设计项目根据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拆分成多个子任务来完成,从而支持不同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