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邹均 于斌 庄鹏 邢春晓
- 丛书名: 区块链技术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606147
- 上架时间:2018-12-17
- 出版日期:2018 年8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8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综合

编辑推荐
知名专家联袂推荐,实力专家联合撰写,全面性、透彻性毋庸置疑
深度讲解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与应用开发,涵盖架构、共识、加密、P2P、比特币、以太坊、Hyperledger、EOS、潜力框架、问题与测评等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知名专家联袂推荐,实力专家联合撰写,权威性、全面性、透彻性毋庸置疑。深度讲解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与应用开发,涵盖架构、共识、加密、P2P、比特币、以太坊、Hyperledger、EOS、潜力框架、问题与测评等。本书分为三篇,内容解读如下。
基础篇(第1~6章),着重讲解区块链技术思想、通用架构和核心技术。该部分写作时注意通俗易懂且兼顾全局,是学习基石与蓝图,涵盖区块链思想与价值、通用架构模型、基础概念与核心技术(加密、共识、P2P网络等)。
实战篇(第7~9章),讲解主流的区块链开发平台比特币、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的核心机制、技术细节,并给出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智能合约开发、完整的Fabric网络构建与应用开发三个案例。
进阶篇(10~12章),为进一步提升读者开发能力、眼界与研究方向,涵盖三个方面:① 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一些富有潜力、特色的区块链平台(EOS、Cardano、IOTA等);② 区块链开发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包括技术局限、各种安全问题与漏洞、应对措施;③区块链测评,从6个层面和8大类质量指标来设计区块链项目评测点和测试用例。
作译者
于斌,现任北邮在线教育投资集团总裁、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专家,是上海财经大学,亚洲财经商学院特聘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主编《金融科技概论》等专著4本,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一等奖。网络教育、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专家。
庄鹏, IBM全球服务金融服务部高级顾问经理、资深架构师。14年金融行业架构设计与战略咨询规划经验。拥有丰富的服务转型、大型企业级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大数据分析、金融支付方面的丰富实施经验。最近三年专注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架构研究,区块链相关应用和数字货币咨询研究,多次作为区块链峰会的讲师、培训专家。
邢春晓,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和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大数据管理和分析,知识工程和软件工程、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政务,商务,文化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EI 150余篇,发明专利40项。
目录
序一 处于“十字路口”的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
序二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区块链
序三 区块链与系统安全
前言
第一篇 核心技术篇
第1章 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角——区块链 2
1.1 当代互联网的局限 3
1.2 计算模式的演变 4
1.2.1 分布式计算的出现 4
1.2.2 分布式计算的挑战 5
1.2.3 比特币“突围” 6
1.2.4 比特币的局限 8
1.3 区块链的演化路径 9
1.3.1 区块链与互联网意义 9
1.3.2 区块链概念的提出 9
1.3.3 区块链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9
1.4 小结 12
第2章 区块链基本概念 13
2.1 区块链技术研究缘由 13
前言
另一方面,透过币圈纷繁喧嚣的现象,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发展进入一个百舸争流、百家争鸣的时代。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1.0和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2.0虽然在数字资产发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区块链应用落地方面却非其所长。业界涌现出很多项目,都号称是区块链3.0的代表,争相提出新的共识机制、分片机制、数据结构、跨链协议、链下计算、状态通道、隐私保护算法、治理机制和安全措施等新技术。新的理念,像区块链操作系统、区块链中间件、区块链网络、分布式Oracle层出不穷。自笔者2016年出版《区块链技术指南》一书以来,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业内需要有一本更新的,更加全面、翔实地反映当前区块链技术现状的技术参考书。
最早酝酿这本书是在2017年的5月中旬,由北邮在线董事长于斌和主任张权召集了几个区块链专家,讨论联合出书的可行性。自那以后,参与写作的各位作者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漫长业余写作。其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想象。也经常有朋友问,为什么要在区块链正值风口的时候,选择写书这种既缓慢又没有多少收益的事情,特别是笔者“重操旧业”,再作冯妇,又花一年时间来写第二本区块链技术的书呢?细想原因有三: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两年来来自读者的鼓励和鞭策使我不能停下脚步;三是世界上总得有人做苦差,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分得美差。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也就释然。
在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这一年,与其说是写作区块链图书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思考区块链,不断质疑、校正、改变自己区块链思想的过程。区块链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热点风云变幻的时代,能持续得到这么广泛和持久的关注,原因在于其独特的技术属性产生的魅力。它的点到点对等网络、去中心化的设计、信息防伪防篡改的保障、基于算法的共识机制,由此衍生出的价值传递能力,按规则客观、忠实、自动履行合约的能力,隐私保护的能力,透明、历史可追溯的特点,使它不仅可以像传统技术那样只是提升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生产关系。
因此社会很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人士都很大程度上对区块链感兴趣,原因是从区块链中看到了他们的理想工具。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看到了区块链加强监管、追踪证据的可能性;技术社区看到了技术创新的一个新方向;IT从业人员看到职业发展的新方向;创业者看到了创业的新领域;投资者看到了致富的新捷径;知识产权保护者看到了区块链确权、存证、维权的前景;反数据垄断者看到了区块链的防止大平台垄断的希望;制度设计者和管理者看到了降低信任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的潜力;改革者看到了用区块链来革除弊端,并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构组织架构、重塑生产关系的前景。
所有这些扮演不同角色,怀揣不同目的和想法的群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区块链,因此可以想象,区块链领域是多么热闹。这里面会有真知、洞见;也有炒作、夸大、神化;甚至有歪曲、抹黑。没有先入为主的广大读者群体,希望看到的是一本还原区块链技术本质,不加修饰、点缀,甚至不掺杂主观思想的纯技术书籍。这也是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才发现的一个写作驱动点。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每个区块链的观察者或从业者,都会有自己角度的观察和解读,甚至提炼成的观点和思想。这些观点和思想需要讨论,需要碰撞,需要形成共识。因此,笔者也愿借本书前言一隅,谈谈自己对区块链的看法。
笔者认为,从实质上看,区块链是一个带有共识机制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而共识的结果形成一个不可篡改的档案库。共识机制是一套协议,也是一套规则。在这个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中,大部分节点都需要遵守这套规则。如果不是这样,这个区块链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要保证系统能正常工作,共识机制的设计就很重要。它必须能激励参与节点遵守规则,同时最好能惩罚不遵守规则的节点。需要共识的是每个节点中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也就是说形成公认的、确定性的状态。在这里,可以把节点抽象成一个计算机科学里的概念——有限状态机(英文为Finite State Machine或Automata)。有限状态机指的是响应外界特定触发条件,并按一定规则做状态转换的抽象机器。例如我们日常所见的自动柜员机(ATM)就是一个有限状态机。它根据输入的指令,使系统内部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以取钱为例,从等待输入到减少库存钞票、输出钞票,再回到等待输入等一系列状态变化。在ATM的这个例子中,系统变化的规则是由后台中心化的银行核心
媒体评论
——朱嘉明,中国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
本书作者们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力求给读者提供一本完整、翔实地反映当前区块链技术体系的书籍,是广大区块链爱好者和从业者可以参考学习的工具书,值得推荐。
——姚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
本书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地理解区块链的机会,既没有夸大,也没有贬低,观点比较客观中肯,值得推荐。
——斯雪明,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协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