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揭秘硅谷集成电路、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诞生过程,解码硅谷走向世界创新中心的基因和文化
内容简介
目录
硅谷简介 / 1
第一篇 奠基硅谷
第1章 硅谷的智慧之源:斯坦福大学 / 8
第2章 硅谷创业之源:二战后的斯坦福大学 / 14
第3章 硅谷之父: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 / 20
第4章 现代电子工业之源头:特曼与“冷战”共同造就的早期硅谷 / 26
第5章 硅谷的创业传统:惠普公司 / 32
第6章 早期硅谷企业的管理传统:惠普之道 / 45
第7章 晶体三极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 50
第8章 硅的到来:第一家硅谷晶体三极管创业公司 / 59
第二篇 创业摇篮
第9章 硅谷传奇:“叛逆八人帮”和仙童半导体公司的诞生 / 70
第10章 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半导体公司 / 76
第11章 半导体工业之父:罗伯特·诺伊斯 / 84
第12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种子:英特尔公司的诞生和成熟 / 93
第13章 硅谷企业的幕后推手:风险投资家阿瑟·洛克 / 110
第14章 来自得州仪器公司的推动:杰克·基尔比的贡献 / 118
第三篇 信息技术的诞生与成长
第15章 晶体三极管之前的计算机 / 130
前言
今天,高科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但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对高科技的源头大多一无所知,对于手机、电脑、互联网的产生、原理和界限也同样知之甚少。好奇的人们会问,今天的高科技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电脑、手机及互联网来自何处?今天的太空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3D打印会怎样改变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究竟会将人类带到哪里?要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了解这一切的源头—硅谷。
本书以硅谷中的人物经历和公司创办形式为例扼要地讲述了硅谷的诞生与成长过程。
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斯坦福大学的诞生。20世纪初的无线电技术是硅谷成就的第一步,斯坦福的特曼教授、斯坦福电机系的无线电实验室和惠普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硅谷的诞生(见本书第一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硅谷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晶体三极管的发明和第一家晶体三极管生产企业在旧金山湾区的落户。尽管肖克利的事业很快就结束了,但正是肖克利把硅带进了硅谷,是肖克利用硅点燃了硅谷的高科技之火,使之燃着了硅谷,燃遍了世界(见本书第一篇)。
20世纪50年代末,以诺伊斯为首的来自肖克利公司的“叛逆八人帮”创立了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半导体缔造了半导体工业,它为半导体工业制定了生产流程、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这一时期的得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半导体同时发明了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应用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正是这一技术把我们带入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见本书第二篇)。
“叛逆八人帮”和仙童半导体,很快就成了一个硅谷传奇、一个高科技传奇、一个美国传奇。这种叛逆和创新精神奠定了硅谷的产业文化,影响了几代硅谷人,直至今日,其影响依旧不衰(见本书第二篇)。
20世纪70年代,随着IC技术的普及,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很快以英特尔、苹果和微软公司的创立为标志,进入了百姓家中。这一时期,为高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投资业也形成了自己的行规(见本书第三篇)。
20世纪末,源于“冷战”的互联网技术是高科技的象征。硅谷成了世界瞩目的互联网公司发源地。以网景、雅虎、谷歌和脸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是工业革命4.0的领头羊。互联网和软件产业主导了硅谷,硅谷成了无硅(silicon less)的硅谷(见本书第四篇)。
进入21世纪后,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主导的智能产品开始了对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改造。该时期,硅谷的标志性人物是埃隆·马斯克,他创办的Pay-Pal、特斯拉、SpaceX、太阳城公司是这些产业的标志。它们为硅谷产业链添加了在线金融服务、太空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等新鲜血液。3D打印和量子计算在硅谷也是热门话题(见本书第五篇)。
人类终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将是以人工智能取代常规脑力劳动的时代,人类最终会到达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未来。我们无法预言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人们会有怎样的生活,我们甚至不知道今天的技术会发展到哪种地步。但我们一定会以审慎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不可预知的未来(见本书第六、七篇)。
本书的出版,主要归功于华章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欧俊先生和华夏文摘网站的网友杜欣欣女士与她的先生老吴。美国500强得州仪器公司全球销售及技术支持高级副总裁谢兵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副总裁陆惠晨先生对本书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意见。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达拉斯分会前会长,现任全国总会财务长陈信芬博士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最后是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
钱纲
2018年春
媒体评论
提起硅谷,很多人心中会充满好奇和景仰。作者以工程技术人员特有的文笔,简洁、 清晰、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个看似平凡,实则是才华、激情、梦想及资本碰撞后,世界为之改变的故事。
陆惠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副总裁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硅谷简史, 也是现代世界最新科技的缩影。此书布局宏大,内容详实,横跨软件和硬件领域。 作者不仅具备科技创新的深度专业知识、深厚的历史功底,还能让科学家和创新大师们在历史中活生生地展现出来,本书实为不可多得的杰作!
书摘
对大学与企业关系的思考
1924年,特曼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随即被布什聘为麻省理工的助教。有时候,历史的偶然性实在是出人所料。1924年年底,就在特曼准备在麻省理工安身立命之际,特曼回斯坦福探亲时患上了肺结核。病好后,特曼留在了斯坦福,任电子电工程学教授和电子通信实验室主任。
瑞安教授对特曼的真心让他尝到了人间的真情。他卧病期间没有哪家公司愿意聘他。但瑞安教授和斯坦福没有忘记他,布什和麻省理工也没有忘记他。等到能工作的时候,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为他保留着职位,这让他很感动。连他的儿子都认为特曼能够一生忠于斯坦福,是源于他生病的经历,因为斯坦福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忠诚和真情。
特曼真是选对了专业,选对了学校。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在电子工程中发生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导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收音机兴盛的年代,麻省理工却不再关注这一热门技术了。1920~1925年,收音机零售额从200万美元增长到3.2 5亿美元。广播时段也大增,大幅增长的还有广告收入。但麻省理工的教授不再研究无线电了:维纳的兴趣回到了数学上,肯涅利退休了,布什成了政治家。
但是,斯坦福抓住了机会。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特曼发现教室里的一个学生是他过去的邻居好友,小赫伯特·胡佛。特曼和胡佛在斯坦福不但重温了少年时的友谊,还成了一生的好友。
接下来的几年是特曼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元气,同时他和胡佛建立了斯坦福的第一个独立电台。
特曼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无线电专家,他的成就并非因为他的学术成就,而是来自他非同寻常的教学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尤其是在大学与实业相结合上的开创性贡献。特曼为人谦逊,话不多,衣着呆板还有些木讷。但他一踏上讲台,讲起课来妙语连珠、娓娓动听。当词典中还没有“电子”这个词的时候,特曼就已经开始撰写有关无线电工程的教科书《无线电工程》了。此书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是美国电子工程专业的经典教科书。书的版税远高于他做大学教授的收入,支持了他从1930~1947年的36项专利的研究。1937年,特曼成为电机系主任。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斯坦福在电机、通信等方面成为西部的旗帜。
1929年11月,美国东部刮起暴风雪,许多地区被大雪封锁,铁路和空中运输中断,好几艘船沉入海底。这场天灾拉开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序幕。大萧条导致全美1500万人失业。危机和苦闷中的斯坦福师生们,企图改变这种不可抗拒的宿命。特曼参加了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它有个奇怪的名字——“技术主义”。它鼓吹由“科学家联盟”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人道的高度技术化的社会。这个团体试图在人和机器之间寻求调和,其核心是教育与企业结盟思想的变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