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适用学生层次:\\\\\\本科生\\大专\\高职高专\\\\//适用课程:会计、工商、外经等商科各专业
从企业全局和资金运动视角将企业的“业、财、税”合一,通过思维导图和Excel展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易把握全局和本质;教材设计了“引入案例”、“问题与思考”、“拓展阅读”、“职业道德与公司管理”等模块,旨在训练思维能力;紧把时代脉络,体现新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展现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的会计处理,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转型需要。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主要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计学基础对会计初学者兴趣的提升、专业的认可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书遵循认知发展规律,科学地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从全局和资金运动视角将企业的“业、财、税”合一,通过思维导图和Excel展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易被初学者接受。本书设计了“引导案例”“问题与思考”“拓展阅读”“职业道德和公司管理”等板块,紧密把握时代脉络,体现最新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让学习者了解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的会计处理,通过提升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来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财务转型需要。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经管类各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实务工作者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作译者
近5年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一项获河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二等奖;主要完成省级教学质量工程3项;主编教材18部,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部;独立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6篇,其中南大、北大核发期刊10篇。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章 会计学和会计职业 / 1
第一节 会计及其产生和发展 / 2
一、会计和会计学 / 2
二、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 6
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 7
第二节 会计工作环境和会计职业 / 11
一、我国企业基本形态 / 11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 / 14
三、会计工作组织和会计机构 / 15
四、会计职业机会与职业道德 / 15
能力提升 / 19
第二章 会计信息和对外报告 / 20
第一节 会计信息及其要求 / 21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 21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21
三、会计的计量属性 / 24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 / 27
前言
“你认为会计是做什么的?”
“算账的。”
几乎异口同声,此时孩子们眼中有星星在闪动,那是他们对未知的渴求和对新知的渴望。学完第一门专业课(“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再问同一个问题,同学们能用“核算和监督”来作答。但细问会发现,同学们还是把会计理解为“算账的”, 同时他们开始感受到会计的“高冷”(晦涩难懂),“科目”和“借贷”成为入门的两大拦路虎。后来,财务会计课堂,孩子们眼中的星星在一点点黯淡,有的学生眼神开始空洞起来,有的学生因实在“听不懂、学不会”放弃了。再后来,毕业前的综合实训课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专业认知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且概念理解有偏差,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大部分孩子眼中的星星不见了,性格外向的变内向,内向的变得更内向了。
迎来送往一届届的学生,见证着他们三年或四年的变化,我内心的焦虑、不安和愧疚一点点滋生出来:“怎样才能把孩子们领进门?怎样把会计讲得通俗一点、易懂一点,甚至有趣一点?”尤其近两年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迫使会计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发生改变,而高校的会计职业教育,却迟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可否将这些变革融入课程?可否由过去“重术”向着“明道”转变?可否从业务入手、以企业全局的视角来看待会计工作?可否……太多的“可否”,几乎要颠覆传统的会计教学。起初我只是想在自己的教学中这么做,没想到与施先旺教授和马荣贵教授一拍即合,于是决定由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来操刀,把我们对会计的理解写进教材。是为初衷。
写这本书,不是想在众多的会计教材中增加一本,而是为响应时代呼唤而作,是为迎接变革而作,所以本书力求做到:
一是全局视角。从智能时代的会计职业和会计学科框架入手,逐步聚焦到财务会计,再到一定规范下的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处理,从整体到局部,从业务到财务,业、财、税合一,让初学者甫一接触专业,就能将财务与业务建立关联,将财务与税收建立关联,树立企业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提升全局观念,避免形成传统财务人员“只关注自己的财务数据而不顾全局”的思维定式。
二是道术兼修。“道”是道理和规律,只有掌握规律,凡事才能简便;“术”是方法和手段,掌握方法,才能行其道。“坐而论道,束手无策;有术无道,体不附魂”,会计专业的学习亦是如此,搞明白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方可“以不变应万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事半功倍。本书设计了42个“拓展阅读”、11个“职业道德和公司管理”和17个“问题与讨论”,希望通过这些板块,加深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同时本书涉及的复杂计算,比如成本核算、复式记账、编制报表等,均以Excel辅助,更清晰地展现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术”明“道”。
三是虚实相生。把抽象的会计学原理,融于具体的业务中,将“虚的做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通过企业会计报表,展现高度凝练的“会计假设”;通过资金运动会计沙盘,使抽象的“借”和“贷”跃然纸上。资金运动会计理论,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经易庭源等老一辈会计理论家的深入研究、著书立说而推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施先旺博导团队,对此理论不断完善、创新,研究出“资金运动会计沙盘”,将企业的资金运动和借贷关系画了出来,这对理解会计学的很多基本原理和会计处理,非常有益。本书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遵循“业务流程→业务单据→资金运动→会计处理”的逻辑,使会计处理水到渠成。
四是紧跟时代。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本书设计的9个引导案例,将獐子岛、新能源汽车、华为、千人千面的电商平台写了进去,将德勤分析客户行为的“第四张报表”写了进去,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发票的扫描识别写了进去,旨在让学生们明白,当今会计的工作环境是信息化、智能化,并让学生们了解当今技术背景下会计处理的原理,不至于工作以后茫然失措。
付梓之际,感慨万千。本书能顺利成稿,与太多人的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本书获得了教育部2017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01052010、201701063040)和河南省教育厅2017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点项目(2017SJGLX133)的立项,首先要感谢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立项,正是这些项目,让我们认真思考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践行教学改革。
其次,感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张晨霞老师和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的李婷婷博士,不厌其烦地逐字逐句审验书稿;感谢来自郑州财经学院、信阳农林学院等20余名老师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我的学生张利民,将他创办的纸箱厂会计数据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本书的会计主体之所以命名为“利民工贸”,就是出于对这位学生的感谢。当然,更要感谢家人的全力支持,让我得以静心完成此作。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精心筹划这套应用型教改系列规划教材,并为本书组织召开启动会和审稿会。因著作者认知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意见可直接发至作者邮箱463331316@qq.com。
李爱红
2018年5月于郑州
序言
新时代的大学教材建设,我认为要着力体现以下几个新理念:
(1)把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贯穿教材建设的始终。
(2)新教材应实现内容更新,如适应“中国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战略转型的需要。
(3)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要重新构建基于学生人人出彩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4)运用系统性思维开发新教材,适应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
(5)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实现大学教材与企业培训教材的协调。
(6)将纸质教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紧密结合,打造数字化教材,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7)教材编写采用开放、共享模式,鼓励和支持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多元化教材编写方式。
(8)建立多元的教材评价机制,让移动互联、富媒体智能型、课证融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活”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开发一套教材本身就很难,如果再要体现这么多新理念,岂不是难上加难。是的,这也是多年来我们研发和推广教材的痛点所在。不过,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直面挑战,担当有为,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积极拥抱教育新时代的变化并融入其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谁能想到2017年3月德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一夜刷爆朋友圈,人工智能既不是神话,也不是笑话。会计工作正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移动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移动支付、移动办公、云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可以使证账表自动生成;大数据的环境更易于财务与业务之间对接,使会计信息的分析跳出了传统会计报表的范畴;未来还将出现支付不需要中介、记录无法篡改、各种数据相互衔接的区块链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或即将引发会计核算对象、成本核算方法、会计管理方式、会计报告要求、会计考核评价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新技术在给会计实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倒逼大学会计教学内容的变革和会计教材创新。
无独有偶,财政部下发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会计教学的变革和教材建设提出了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会计工作从记账、算账、报账转向管理,这是历史潮流。现代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要体现“服务管理需要,体现管理特征,渗透管理内容”,不是开设一门“管理会计”课程就能达到的,而是整个会计课程体系的重构,要在所有核心课程中不断强化管理的思想和沟通技巧,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而这些,恰恰需要教材来呈现。
我欣喜地看到,机械工业出版社高屋建瓴、审时度势,邀请了国内会计教育界有着一定影响且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部分学者,正式启动这套财会专业“十三五”应用型教改系列规划教材。这套教材既有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管理会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传统会计核心课程,也有基于ERP的生产运作管理、财务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等新技术和跨学科的课程,在内容上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会计往前端业务和后端管理延伸,突出了管理思想和风险意识,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突出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最新会计准则及税法的要求,对会计教学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符合“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为从事30多年会计教学的一名“老兵”,我在第一时间拜读了这套教材中的代表作《会计学基础》(李爱红教授等著),真的为他们的改革勇气所折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教材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换句话说,教材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就需要有那么一批豪情满怀、辛苦耕耘、无私奉献的人。我真诚地期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财会专业系列教材,能为我国高校新一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个范式,也同样期待会计同行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做出科学的评判。
是为序。
程淮中
2018年5月
媒体评论
1. 全局视角。本书由智能时代的会计职业和会计学科框架入手,逐步聚焦到财务会计,再到一定规范下的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由整体到局部,由业务到财务,业、财、税合一。
2. 道术兼修。搞明白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方可“以不变应万变”;新技术的应用,可使事半而功倍。本书设计了42个“拓展阅读”、11个“职业道德和公司管理”和17个“问题与讨论”,通过这些板块加深读者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解,提升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同时本书中涉及计算的会计方法均以Excel辅助,更清晰地展现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术”明“道”。
3. 虚实相生。把抽象的会计学原理,融入具体的业务之中,将“虚的做实”,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本书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遵循“业务流程——业务单据——资金运动——会计处理”的逻辑,使会计处理水到渠成。
4. 紧跟时代。本书设计的9个引导案例,将獐子岛、新能源汽车、华为、千人千面的电商平台写了进去,将德勤分析客户行为的“第四张报表”写了进去,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发票的扫描识别写了进去,旨在让读者明白,当今会计的工作环境是信息化和智能化。
适用读者: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经管类各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实务工作者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