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1.2.1 按地理分布范围分类 2
1.2.2 按交换方式分类 3
1.2.3 按传输媒体分类 7
1.2.4 按拓扑结构分类 8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9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
1.4.1 网络边缘 13
1.4.2 网络核心 15
1.4.3 Internet的通信方式 17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9
1.5.1 速率 19
1.5.2 带宽 19
1.5.3 吞吐量 19
1.5.4 时延 19
1.5.5 其他性能指标 20
前言
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涉及很多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就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既是高等学校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还是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
笔者在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本科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年,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科研积累。近年来,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计算机网络均有着飞速的发展,以SDN、NFV、DTN等为代表的技术层出不穷,并在实际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能够紧跟计算机网络发展前沿,笔者基于教学、科研经验,并在查阅了大量英文文献和走访思科、华为、华三等公司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本书根据计算机网络中公认的五层体系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全书共分为九章,章节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发展历程、组成、性能指标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
第2章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深入介绍,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五层体系结构以及其他重要的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介绍物理层相关概念以及技术,包括物理层提供的服务、数据传输方式、传输媒体,以及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信道复用技术。最后解释宽带接入网相关技术。
第4章讲述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技术,首先简要介绍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然后详细介绍差错检测与纠错方法、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以及点对点协议,最后介绍以太网、虚拟局域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第5章介绍网络层,首先介绍网络层提供的服务,然后介绍网际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和逆地址解析协议、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最后介绍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网络地址转换以及多协议标签交换。
第6章讲述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传输层提供的服务、用户数据报协议,然后介绍TCP的基本原理、可靠传输的实现、流量控制以及拥塞控制。
第7章讲述应用层的基本概念,首先介绍应用层提供的服务,然后详细介绍域名系统、文件传输协议和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远程登录协议、电子邮件、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万维网、多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
第8章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新型网络架构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内容分发网络、延时容忍网络和软件定义网络。
第9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前沿专题,包括网络安全、软交换技术、网络虚拟化和移动自组织网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多位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以及宝贵的意见,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很多同学为本书提供了素材或参加了校对,在此深表感谢。笔者所在的大连理工大学阿尔法实验室的同学为本书的编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蔡丽伟、杜宏壮、冯玉凡、侯杰、侯轲、康文杰、李梦琳、李世璞、刘嘉莹、刘雷、刘明亮、刘鑫童、马凯、毛梦依、石雅洁、谢佳楠、袁宇渊、张凯源、郑文青,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内容参考了很多现有书籍、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再次对这些资料的原著者表示感谢。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72106)、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02154)等项目的资助,在此向相关部门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