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资本市场在此混沌初开之时,股价涨跌纷乱,人心多空变幻,熙熙攘攘。吾恂恂而起,视经济数据,而吾国数万亿美元外汇尚存,则弛然而卧。
本书预测中国未来十年的牛市之路。**阶段为资本的商品化,始于2014年,为时三年,上证指数**上涨到8000点到10000点。第二阶段为资本的货币化,为时约六年,上证指数涨到20000点。第三个阶段为资本的泡沫化,为时难以预料,上证指数将超过30000点。
中国人民会踏上一波又一波的财富波浪。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通过梳理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史,结合中国国学的智慧与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现象,并且提出财富第三波的观点。
中国三十年经济史,可分为两条主线、三波潮流。
两条主线,一阴一阳,分别为金融货币与实体资源。
从金融角度,可以视为虚拟货币不断占据资源配置领域的历史。金融体系则为货币切入之渠道,有其趋利避害之自然之道。
从实体角度,可以视为实体资源不断向全民开放的历史。改革则为实现开放的手段,有不得不为之之势。
三波潮流,则分别为:
第一波:开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完成于1992年普通商品的市场开放与普通商品的货币化。
第二波: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腾飞于1998年,完成于2003年的房地产的市场开放与房地产的货币化。
第三波: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后,时有突破而又屡经波折,最终于今重启的资本的市场开放与资本的货币化。
财富第三波对应于第三波潮流。缘起于资本市场之兴,缘灭于资本市场之盛。财富第三波中,中国金融实现现代化,经济完成升级转型。整体社会由投资导向型向创新导向型迈进。在此过程中,经济出现由实入虚,以虚驭实的现象,阴盛阳衰。货币超发被导入资本市场与创新型经济,催生并维持资本市场的泡沫,最终泡沫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凤凰涅槃。泡沫最终不但创造了巨量的财富,也使得社会财富发生重大的转移。
要把握这种新形势下的财富机遇,国人必须抛弃已有的诸多名相束缚,以《金刚经》之能断般若,重新认识经济、金融、财富的本质。贫富成败,只在一念之间。
作译者
资产证券化与互联网金融专家。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曾先后在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平安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与金融创新研究。著有《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超越金融的极限》,组织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共10本,系统引进国外先进金融理念与技术。提出“新货币论”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货币”,“一切经济问题都是货币问题”。结合中国国学与西方制度学创作《制度套利》,并以书中理论解释中国经济与社会现象。
漆竹兰 (写作助理)
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结构化金融”微信公众号运营者。
目录
中国的财富第三波
导论
财富的哥德巴赫猜想 /001
第一节富贵的中国逻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005
第二节发财原来在投机:房地产泡沫与股票泡沫 /015
第一章
波浪式的改革开放带来波浪式的财富机遇 /021
第一节 波浪式的改革开放带来波浪式的财富机遇 /023
第二节 下一波的改革开放与下一波的财富机遇 /033
第三节 全球财富格局之中国必胜 /037
第二章
财富破局:货币超发与高考 /049
第一节 货币超发下的财富货币化 /049
第二节 高考开启的资源开放 /057
第三章
财富第一波:普通商品市场的开放与普通商品的货币化 /063
第一节 普通商品市场的开放及普通商品的货币化 /063
第二节 80年代二元化价格套利的兴起 /067
第三节 “92派”企业家的兴起与企业家的娱乐明星化 /071
序言
发达的国家都是相似的,不发达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幸。
中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当前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关键时刻。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困惑与挫败的时代。归根到底,这是一个由梦想与创业构筑的财富第三波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来临。
旧境临破未破,而新境欲立未立之时,中国经济正处元一之态。疯子与天才并进,蛮干与实干共存,泡沫与理想齐飞。看似暗潮涌动,实则生机勃勃。
当此60年不遇之局势,如何认识中国的发展历史?如何分析当前的形势?如何判断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如何洞察财富的玄机?如何实现事业的梦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知从来,何知所去?读史可以明智。借助对中国近60年,尤其是近30年以来的经济史分析,可以梳理出清晰的路径与当前的坐标。
总而言之,30年历史,分为两条主线,三波潮流。
两条主线,一阴一阳,分别为金融货币与实体资源。
从金融角度,可以视为虚拟货币不断占据资源配置领域的历史。金融体系则为货币切入之渠道,有其趋利避害之自然之道。
从实体角度,可以视为实体资源不断向全民开放的历史。改革则为实现开放的手段,有不得不为之势。
三波潮流,则分别为:
第一波:开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完成于1992年普通商品的市场开放与普通商品的货币化。
第二波: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腾飞于1998年,完成于2003年的房地产的市场开放与房地产的货币化。
第三波: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后,时有突破而又屡经波折,最终于今天重启的资本的市场开放与资本的货币化。
历史潮流,由千万亿人之意念与欲望推动,形成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之势。多少成王败寇之事,在潮流中生起、发酵、运转而最终沉寂。回顾30年历史,正应孙文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之论断!
普通商品的货币化与房地产的货币化,顺势而为如众水东流,一泻千里。资本的市场化以及资本的货币化,何以在中国屡遭挫败?中国没有掌握现代金融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代金融技术依托于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重新架构以来,就确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设计理念,资本市场被相对忽视了。
资本市场大兴于信用货币时代。信用货币摆脱实物之束缚,一变而为唯心所造之物。人心造币,币造人心。币即是心、心即是币。财富之道,亦虚亦实,自此变矣。
虚拟与实体,一阴一阳,阴阳转化,方生万物。中国经济现有之思维,过度贬斥虚、阴,一味推崇实、阳。须知人类之经济活动之所以不同于动物之本能,正在于其虚、阴。臂为心使,实为虚用,本是天地自然之道。
当前中国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阳盛阴衰,阴阳不调。中国经济要升级转型,往更高的形态发展,正面临一个由实入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