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理工科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近年来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书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书内容精炼,由浅入深,概念清晰,推导严谨,内容结构模块化。每章均精选了大量例题和习题。其中例题及习题涵盖核心内容,选题宽泛,难易兼顾。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使用,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参考书。
本书特色
集成度高,包括教学内容、实验实训、Multisim仿真。
突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加强电气技能素质培养。
系统、精炼的内容,满足多种方式的教学需求。
典型、丰富的例题,精析核心内容的问题求解。
新颖、宽泛的习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内容简介
要介绍电路理论基础、磁路基础、变压器和电机、可
编程序控制器、模拟电路基础、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及
其应用、数字电路基础、模数转换技术、常用检测传
感器,*后还介绍仿真软件Multisim 11.0在电工电
子技术中的应用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本书适用于高
等院校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也可作为高
职高专及成人教育相应专业的选用教材,还可作为研
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 电路理论及电路分析方法
1.1 电路元器件
1.2 基尔霍夫定律
1.3 电路分析方法
1.4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5 叠加定理
1.6 等效电源定理
1.7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1.8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习题与仿真
第2章 暂态电路分析
2.1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
2.2 换路定则与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2.3 RC电路的暂态分析
2.4 RL电路的暂态分析
2.5 暂态电路的应用
习题与仿真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前言
本教材是机械工业出版社规划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科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作者近年来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教材共15章,主要介绍电路理论基础、磁路基础、变压器和电机、可编程序控制器、模拟电路基础、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数字电路基础、模数转换技术、常用检测传感器,最后介绍仿真软件Multisim 11.0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在内容的编写上本教材的指导思想如下。
(1) 本教材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知识的引出顺其自然,难点的介绍由浅入深,重点的讲解特色突出。同时,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
(2) 本教材内容精练先进,充分体现了理工科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注重理论教学;注重计算机仿真;注重动手能力与工程实践。
(3) 本教材在结构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将学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融入教材,有利于宽口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适合于本科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
本教材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编写,田慕琴、陈惠英担任主编,杨铁梅、任鸿秋担任副主编,李凤霞编写第1章、第9章,陈惠英编写第2章、第15章,陶晋宜编写第3章,王跃龙编写第4章,高妍编写第5章、第14章,任鸿秋编写第6章,申红燕编写第7章,吴申编写第8章,田慕玲编写第10章,田慕琴编写第11章,杨铁梅编写第12~13章,全书由田慕琴、陈惠英统稿。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优秀教材,受益匪浅,同时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有关编辑及工作人员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也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感谢使用本书的各高校同行教师和读者,虽然我们精心组织,认真编写,但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媒体评论
本书特色:
集成度高,包括教学内容、实验实训、Multisim仿真。
突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加强电气技能素质培养。
系统、精炼的内容,满足多种方式的教学需求。
典型、丰富的例题,精析核心内容的问题求解。
新颖、宽泛的习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