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Model-Based Engineering for Complex Electronic Systems
- 作者: (英)彼得·威尔逊(Peter Wilson)
- 译者: 黎飞 王志功
- 丛书名: 电子电气工程师技术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71322
- 上架时间:2018-1-23
- 出版日期:2017 年10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子其他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工学 > 电工电子

编辑推荐
彼得·威尔逊(Peter Wilson)博士是南安普顿大学电子和电气工程系教授。他曾经在苏格兰的Ferranti公司担任高级设计工程师,还在美国俄勒冈的Analogy公司担任技术专家。在从南安普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开始从事学术和教学工作,他发表了80多篇论文,撰写了两本书。他还是IET会员、英国特许工程师和IEEE高级会员。
H. 艾伦·曼图斯(H. Alan Mantooth)博士是阿肯色大学电气工程方面的杰出教授,以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及CAD方面的“21世纪讲座教授”。他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从阿肯色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1990年从佐治亚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Analogy公司担任了8年建模工程师,此后他回到阿肯色大学工作。他发表了200多篇关于IC设计、CAD、建模及功率电子电路的论文,拥有3项建模软件方面的专利,撰写了另外两本书。他是IEEE会士、美国工程荣誉学会和美国电机工程荣誉学会会员。
当前,消费者对设备的超链接性和移动性的需求促进了片上系统的发展。面对新的复杂电子系统,工程师们需要使用基于模型的严谨设计方法,才成功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质量的系统。本书由基于模型的设计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世界级专家写成,正是开发可靠的复杂电子系统的权威指南。
本书从基于模型的工程方法、开发技术和技巧方面揭示了如何进行基于模型的复杂电子系统设计,还演示了如何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实现这些方法。本书不仅可供电子系统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软硬件工程师以及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IC系统设计领域学生的专业教材。
本书特色:
展示了开发稳定的电子系统需要的基于模型的工程方法、技巧和技术。
针对现有任务给出了一个关于方法和模型的工具箱,其中包含大量将方法和模型付诸实践的实例。
通过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大量工业实例来展示不同方法的应用。
内容简介
出版发行: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
责任编辑:谢晓芳 责任校对:李秋荣
印刷:三河市宏图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2017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186mm×240mm1/16 印张:21.25
书号:ISBN 978-7-111-57132-2 定价:89.0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客服热线:(010)8837899188361066 投稿热线:(010)88379604
购书热线:(010)683262948837964968995259 读者信箱:hzjsj@hzbook.com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封底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本书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韩光/邹晓东
作译者
彼得? 威尔逊(Peter Wilson)博士是南安普顿大学电子和电气工程系的一位学者。他曾经在苏格兰的Ferranti公司担任高级设计工程师,还在美国俄勒冈的Analogy公司担任技术专家。在从南安普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开始从事学术和教学工作,他发表了80多篇论文,撰写了两本书。他还是IET会员、英国特许工程师和IEEE高级会员。 H.艾伦?曼图斯(H.Alan Mantooth)博士是阿肯色大学电气工程方面的杰出教授,以及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及CAD方向的“21世纪讲座教授”。在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从阿肯色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于1990年从佐治亚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Analogy公司担任了8年建模工程师,此后他回到阿肯色大学工作。他发表了200多篇关于IC设计、CAD、建模及功率电子电路的论文,拥有3项建模软件方面的专利,撰写了另外两本书。他是IEEE会士、美国工程荣誉学会和美国电机工程荣誉学会会员。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基于模型的工程基础
第1章 基于模型的工程概述2
1.1 引言3
1.2 建模的多晶面4
1.3 层次化设计6
1.4 模块划分8
1.5 规范8
1.6 采用MBE的关键与障碍8
总结10
第2章 设计与验证过程11
2.1 设计过程导论12
2.2 确认、验证和需求12
2.3 设计与验证过程13
2.4 系统/功能级:可执行的规格表14
2.5 结构级15
2.6 实现级16
译者序
我们受机械工业出版社委托,对本书进行了翻译,旨在向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子设计领域的工程师介绍有业界实际参考价值的权威参考,并为集成电路及其系统设计领域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一本详实而权威的中译本参考教材。
本书由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黎飞博士和王志功教授主持翻译,王志功教授审校。曾在该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进行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学习和课题研究的研究生许连高、聂礼通、韩婷婷、梁伟、高建银、嵇彦斌、梁栋粱、范忱、陈务、叶鹏和陈雨为本书相关章节的前期翻译做了一些工作。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王颖副编审在组织出版和编辑工作中给以了大力支持,译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翻译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前言
本书中的概念是作者在15年前就构思过的,但是直到最近我们才能说建模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把这些概念可以有效而简捷地进行传授。本书的目的不是说服工程师们采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全新的设计方法。相反,是为了向从事基于模型的工作的设计人员致谢,且向他们提供一种程序化的手续,这有望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成效。更进一步,应该向设计人员揭示,“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可以进行很多更有价值的分析。
本书是给要使用MBE方法的工程师、学生和研究者准备的一本案头参考书。本书也采用了高年级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的入门级工程技术课程中可以使用的书写风格。
本书分为三部分:基本原理、建模方法和设计方法。第一部分包括4章,涵盖了MBE的基本原理。为了使用MBE,你必须知道如何编写模型以及如何组织它们,以供重复使用。理解这些模型适合用在仿真流程中的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将它们使用到设计活动中非常重要。然而,很多文章和教材已经描述了仿真算法,因此我们将不会重复这些信息,而是总结它们以供我们所需。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专注于主画面——建模作为设计的一个手段。
第二部分更深入地讨论建模技术,以确保读者理解行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表述。在各种语言里,这些技术的大部分是通过使用建模工具而不是手工写代码来说明的。这使得建模工作集中在所需要东西的概念层面,且跳出了任何特定语言的语法或语义。本书旨在抛开硬件描述语言、C语言或任何其他可以描述模型的语言进行建模。因此,本书没有包含建模语言方面的入门知识。但是,读者可以使用所包含的建模工具去查看生成了什么。其次,在概念的层面使用那些可以生成这些语言的实用程序的工具创建模型。通过这种方式,设计者侧重于模型的效用、其在设计中指定点的可用性和必要条件,以及有效地获取该功能。毫无疑问,模型可以手工编写并成功地利用MBE设计方法。然而,门外汉的学习路程很长,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模型的设计效率的最简单有效的途径。第二部分是以即使存在巨大的模型数据库,仍然需要为每个设计获取更多的模型这一事实为依据的。目的是用这些技术去武装设计者,同时也在每一章演示重复使用这些技术,因为“需要建立的最简单的模型就是你不需要建立的模型”。
本书最后一章介绍在南安普敦大学和阿肯色州大学之间进行的一项复杂的集成电路项目案例。这个芯片包括所有模拟、射频和数字电路,且是使用本书中介绍的MBE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
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工程师,希望本书作为自学MBE基础的一个读本,能让他们在自己的某个设计中快速检验设计方法。对深入学习和解释MBE方法来说,案例研究和实例将是不可或缺的。
序言
因为这极可能表明他们对使用的器件或者设计本身一知半解。这就是为什么在电子工程师群体内可以经常听到“我不要做建模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说法。
事实上,如果没有模型,你就不能分析一个设计(无论是借助电脑还是用手工方式)以确定它是否正常工作。模型是(而且一直都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给我一个设计师,我将还你一个建模师。
更糟糕的是,很少有设计(即使有可能存在)因为工程师已经考虑到的那些方面而导致失败。它更有可能是因为工程师已经忽略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的那些方面而失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系统已经变得如此复杂,以至于工程师们必须使用计算机去创建设计,而计算机需要模型。
这正是为什么Peter Wilson和Alan Mantooth写了这本书——为了帮助模拟和混合信号(AMS)工程师们解决这一难题。
大有裨益的“经验法则”是二阶和三阶效应几乎没有作用。
如果一个设计在简单的一阶效应下不能正常工作,在将二阶和三阶效应考虑进来时它很有可能还不能工作。这丝毫不能解决问题。
基于模型的工程从简单的一阶模型(通常称为“行为级模型”,而这伴随着一种错误的暗示,那就是所有的行为级模型都是不准确的)入手,使用这些模型让大多数工程师感到便利。只有当使用这些一阶模型的设计工作开始后,工程师才会继续使用更复杂的模型。从简单的一阶模型入手有助于工程师建立设计和使用模型方面的信心,可以快速且轻松地分析、拒绝和接收拓扑结构和方法。
本书将解释与建模相关的一些错误观念,说明为何一直认为它是一种外围工作,并讨论它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的第二个贡献是包含了新一代建模工具。它们将协助创建那些庞大的二阶和三阶模型。这些新的工具借助于使用所有AMS工程师都理解的一种语言:电路、框图、等式和模块图,让建模对于工程师来说更自然。这事实上就是对“AMS工程师友好”的环境。
通过将所有这些概念都汇集在一起,作者为“基于模型的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那就是让人自然而然地将模型作为设计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AMS工程师将会对正在设计的系统更加了解并且充满自信。
最后,它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Ian Getreu
媒体评论
本书从基于模型的工程方法、开发技术和技巧方面揭示了如何进行基于模型的复杂电子系统设计,还演示了如何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实现这些方法。本书不仅可供电子系统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软硬件工程师以及集成电路(IC)系统设计使用,也可以作为IC系统设计领域的学生们的专业教材。
本书特色:
·展示了开发稳定的电子系统需要的基于模型的工程方法、技巧和技术。
·针对现有任务给出了一个关于方法和模型的工具箱,其中包含大量将方法和模型付诸实践的实例。
·通过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大量工业实例来展示不同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