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Digital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 Design, Fourth Edition
- 作者: (美)查尔斯L.菲利普斯
- 译者: 王萍
- 丛书名: 国外工业控制与智能制造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73562
- 上架时间:2017-10-23
- 出版日期:2017 年7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 > 工业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
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兼顾数字控制系统和模拟控制系统的关系,注重从经典方法到现代方法的自然过渡,强调计算机辅助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讲解,示例丰富且具有连贯性,习题配置充分。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的数字控制系统教材,也可作为控制工程师的自学读本。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1
1.1 概述1
1.2 数字控制系统2
1.3 控制问题3
1.4 卫星模型4
1.5 伺服电动机系统模型5
1.6 温度控制系统8
1.7 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9
1.8 小结11
参考文献11
习题11
第2章 离散时间系统及z变换16
2.1 引言16
2.2 离散时间系统16
2.3 变换法17
2.4 z变换的性质19
2.5 求z变换23
译者序
从控制系统的组建方式上看,数字控制系统通过“采样”和A/D(模/数)转换、D/A(数/模)转换,将模拟控制系统中由硬件控制器完成的连续模拟运算转换为由计算机执行的离散数值运算;从理论意义上讲,控制系统问题是系统模型的求解问题,数值方法适用于离散系统模型求解,由于只求数值解,所以摆脱了解析方法的局限,同时可以实现快速求解,这使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更宽广;从工程角度看,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控制器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物理系统,在数字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使命由数字计算机担当,它通过数值计算实现的系统控制的策略(算法)更丰富,例如数字滤波、数字PID,以及模糊和智能控制算法等。
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编程的灵活性为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组织和实现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并为更高级的控制策略的实施和更复杂的特性补偿提供了可能,从而大大强化了控制器的功能,并使复杂控制系统的品质得以改善;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功能为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多种现实的解决途径,使得大工业生产自动化的实现成为可能。现代工业控制工程中广泛应用分层、分布式、集生产管理与过程控制为一体的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系统,即所谓的分散(集散)控制系统就是基于数字控制系统构建的。
奥本大学电气工程系Charles L.Phillips教授等撰写的这本著作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在以下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1) 起止于实际案例的编写方式,使读者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教材在对必要的数学知识和特殊的“采样/数据保持”内涵讲解之后,分别介绍了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贯穿始终的应用示例;章后习题与章内讲解配合紧密、章间内容前后呼应。当你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开始本书的学习后,会发现,结束本书学习之时,你已有能力对类似于飞机自动着陆、新生儿的自动供氧等数字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2) 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相融合。将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组织成两门课程是形成目前比较常见的教材编写体系的客观背景。与此不同,本教材从一开始(第1章除外),就针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具体分析和设计问题将这两种方法相融合,每一次从经典方法到现代方法的过渡自然、衔接顺畅,令人耳目一新。这一编写方法可为从事控制类课程的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改革思路。
3)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贯穿始终。为了方便读者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删繁就简是许多控制类教材的通常做法。这会使学习者依然解决不了实际的复杂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问题,承担不起实际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使命。本教材各章均强调使用MATLAB软件对相关问题的实现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同时给出各段程序及程序运行结果,如此,在准确掌握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要领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计算机辅助方法,有助于学习者增强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有王萍、王娟、窦冰杰、王迪和石君志,其中,王娟博士完成对第3~6章的初译,窦冰杰完成对第9~11章的初译,王迪博士翻译了附录Ⅲ和附录Ⅳ,其余章节及附录由王萍翻译,同时也由她完成全书的统稿和审校。
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文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王萍
2017年4月于天津大学
前言
本书基于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离散时间系统课程以及美国和欧洲的短期集中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受那些参加短期集中课程的执业工程师的影响,本书的内容和定位更侧重数字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的实际问题。
第1章对全书内容梗概进行了简要介绍。第2~11章讲述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这时,知晓一些连续时间系统的知识将非常有助于理解相关的内容,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是z变换和向量矩阵差分方程,这些内容在第2章讲述;第3章的议题非常重要,讲的是采样信号、采样器及数据保持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是本书后续内容的基础,其中特别强调了其内涵及应用局限。
接下来,第4~7章讲解如何将第2章的数学方法应用到离散时间系统(特别是数字控制系统)的分析中。第8章介绍经典的设计方法——基于频率响应的伯德图法,现代设计方法安排在第9~11章。第12章就离散时间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给出了几个实际案例研究。本书各章均强调使用MATLAB软件对相关问题的实现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
与前几版相比,第4版的变动内容如下:
●在全书各章追加了基于MATLAB的应用举例;
●新增一章(第11章)讲述系统辨识问题;
●对大部分章节内容增补了习题;
●对章后习题进行了重新编号,以便于将习题与正文内容对应起来;
●第8章增加了基于MATLAB pidtool工具包的设计方法;
●第12章添加了两个案例研究;
●删掉了关于数字滤波器实现方法的内容(上一版的第11~14章及附录Ⅴ和附录Ⅵ),以节省篇幅,并使读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控制系统设计上。
章后习题与章内基本内容相辅相成。章内的多数例题配置了小段MATLAB程序,并给出了计算机执行那段程序的结果,对这些程序稍做修改,就可用于对章后习题的求解。
为了帮助教师用好本书,我们制作了一套PPT及含有章后习题答案的手册。作者认为,章后习题是本书不可或缺的部分,所有使用本书的人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索取章后习题答案及PPT材料的请求可直接发给本教材外方出版商(service.cn@pearson.com)。
在奥本大学,基于本书第2~11章讲述的控制内容开设有三门课程。其中,第2~8章用于开设一门研究生课程,占4学分系列课程中的1个学分,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则将其用于一门3学时的课程;还可以将2~8章用于20学时的本科生课程,不过这时应删减掉许多内容,如状态变量、改进的z变换、非同步采样、闭环同步采样等;第3种课程所获学分为3学分系列课程中的1/3学分,这时应先修前述的一种课程,课程中,先介绍第2章状态变量的内容和第4章的状态变量模型,然后详细讲授第9~11章的现代设计方法。本教材已经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使用,他们用书中第2~11章的内容在近期组织了一门一学季3学分的课程,同时完成了与之配套的PPT。
最后,衷心感谢我们的许多同事、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奥本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工作人员,他们促成了本书前三版的出版。特别感谢奥本大学电气工程系系主任J.戴维·欧文教授这些年来的帮助和鼓励。还要感谢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的同事和学生们对第4版教材的支持和所做的贡献。
奥本大学查尔斯L.菲利普斯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H.特洛伊·内格尔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阿兰尼亚·查克拉博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