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Confronting Capitalism:Real Solutions for a Troubled Economic System
- 作者: (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 译者: 郭金兴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37052
- 上架时间:2017-9-18
- 出版日期:2016 年6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财政/金融 > 金融 > 资本市场/运营/结构

编辑推荐
资本主义当下正面临接踵而至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都在放缓。财富越发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了获得短期的利润,资源被过度开发;好工作很难觅得。
菲利普·科特勒直言不讳:指出了削弱资本主义的14个主要问题;包括持续贫困、自动化时代创造工作机会的困难、居高不下的债务负担、富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过大、高昂的环境成本、从繁荣到崩溃的经济周期以及其他问题。
在深入分析了困扰资本主义经济的各项问题之后,本书提出为实现共享繁荣和更高的目标,需要激发每个企业的活力,也需要政府采取政策,为民众提供更多的保护。科特勒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共同行动起来,实现积极的改变。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在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危机中,"大衰退"使金融业的缺陷与经济泡沫的危险暴露无遗。然而,此后危机的余波暴露了更多的问题,资本主义结构性的缺点如此严重,以致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的福利。
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如此广泛:缺少报酬丰厚的工作机会,就业不足,沉重的消费债务,陷于贫困之中的孩童如此之多,让人羞愤。跨国公司与超级富豪利用避税天堂逃避税收,剩下的中产阶级、小本经营的业主以及其他为了过上好日子而奋斗不已的人,却只能艰辛度日。
"美国梦"怎么了?资本主义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效了,声名卓著且接受过经典经济学训练的管理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如此断言。14种相互关联的力量,正在逐渐削弱曾经辉煌的市场经济的威力。
本书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脆弱性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扫描。
从税收漏洞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到企业游说对政治产生的腐蚀作用,作者清晰简明、鞭辟入里的剖析,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鸟瞰整幅图景,又能了解问题的细微之处。
作译者
菲利普·科特勒 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营销学杰出教授。以营销大师而闻名的科特勒受到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此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师从诺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获得博士学位。他出版的著作超过50本,包括最为畅销的《营销管理》。他现在居住在芝加哥。
译者
郭金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台湾东吴大学客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两项,省部级课题一项,2008~2014年主持"南开-潇湘晨报指数"研究,出版《房地产虚拟性及其波动研究》《资本理论与货币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著作三部,翻译阿瑟·刘易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目录
引言 资本主义的成就与缺陷 / 1
第1章 持续贫困 / 15
贫困的原因 / 17
解决贫困问题 / 21
关于美国贫困问题的一点看法 / 23
第2章 日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 27
托马斯·皮凯蒂登场 / 29
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 30
不平等的危险 / 36
缩小收入差距鸿沟的政策建议 / 39
第3章 受苦的劳动者 / 57
组织工会 / 59
最低工资的问题 / 60
帮助工人获得基本生活工资的其他建议 / 65
工人的工作满意度问题 / 67
第4章 在自动化时代创造就业 / 71
技术进步的影响 / 72
更多的人口,更少的工作 / 75
谁受的影响最大 / 77
译者序
作为一位营销大师,科特勒起初受到的却是经济学专业训练,在米尔顿·弗里德曼、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这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指导下,科特勒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厚的经济学理论背景和丰富的企业咨询经验,使科特勒能够洞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剖析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同时,三位论文指导教授和两所经济学研究学府,对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所持的观点鲜明对立,人所共知,受这种学术氛围的熏陶,科特勒对资本主义的优点和缺陷均有深刻的了解,能避开一些极端的论调。
在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数百年中,受到的批判至少与赞誉一样多。本书指出的资本主义14个弊端,前人都曾不同程度地论及,如贫困问题、收入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周期、狭隘的自利主义、追逐消费、目光短浅、唯利是图、政治腐败,如此等等。与以往的批判相比,本书的新意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老问题出现的新动向,依据最新的数据和材料,梳理有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二是注重从微观的角度,尤其是从作者所擅长的企业领域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比如收入不平等、政治腐败和环境问题,与企业利用避税手段来逃避税收、通过游说活动来影响政府政策、避免承担由于负面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等问题息息相关。从企业层面,深刻了解问题产生的微观机制,也有助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三是作者既分析资本主义问题所在,也在试图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使之有所改进。
在实践中,资本主义形态各异,从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虽有起伏,但社会主义的成分和因素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无论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执政的政府是否明确承认这一点。资本主义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并演化出新的表现和特征。
近百年的历史还证明,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民众福利的有效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印证了这一点。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形态,并且长期绩效也存在很大差异。市场经济制度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虽然本书以美国经济为主要背景,但是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们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关的分析也不妨借鉴。
本书由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翻译,具体分工如下,引言和结语由我翻译,张力娇、吴岩、孙浩伟、鲁庆一、付垚、代东迪、胡映、魏彦冰、冀承、胡钰舟等同学分别负责翻译第1章和第14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和第11章、第12章和第13章。初稿译完后,我对全书做了统校,部分内容做了重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黄姗姗和杨熙越两位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特此致谢。
译稿根据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AMA)2015年的版本译出。译文尊重作者原意,以保持原著风貌,但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非严谨的学术论著,论据与观点难免存在有失偏颇之处,译者对作者表达的观点,也并非全部认同。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稿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郭金兴
2015年12月于南开园
序言
作为一位营销大师,科特勒起初受到的却是经济学专业训练,在米尔顿·弗里德曼、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这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指导下,科特勒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厚的经济学理论背景和丰富的企业咨询经验,使科特勒能够洞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剖析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同时,三位论文指导教授和两所经济学研究学府,对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所持的观点鲜明对立,人所共知,受这种学术氛围的熏陶,科特勒对资本主义的优点和缺陷均有深刻的了解,能避开一些极端的论调。
在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数百年中,受到的批判至少与赞誉一样多。本书指出的资本主义14个弊端,前人都曾不同程度地论及,如贫困问题、收入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周期、狭隘的自利主义、追逐消费、目光短浅、唯利是图、政治腐败,如此等等。与以往的批判相比,本书的新意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老问题出现的新动向,依据最新的数据和材料,梳理有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二是注重从微观的角度,尤其是从作者所擅长的企业领域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比如收入不平等、政治腐败和环境问题,与企业利用避税手段来逃避税收、通过游说活动来影响政府政策、避免承担由于负面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等问题息息相关。从企业层面,深刻了解问题产生的微观机制,也有助于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三是作者既分析资本主义问题所在,也在试图系统地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使之有所改进。
在实践中,资本主义形态各异,从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虽有起伏,但社会主义的成分和因素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无论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执政的政府是否明确承认这一点。资本主义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并演化出新的表现和特征。
近百年的历史还证明,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增进民众福利的有效方式,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印证了这一点。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形态,并且长期绩效也存在很大差异。市场经济制度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虽然本书以美国经济为主要背景,但是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在我们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关的分析也不妨借鉴。
译稿根据美国管理协会(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AMA)2015年的版本译出。译文尊重作者原意,以保持原著风貌,但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非严谨的学术论著,论据与观点难免存在有失偏颇之处,译者对作者表达的观点,也并非全部认同。由于译者水平所限,译稿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郭金兴
2015年12月于南开园
媒体评论
-- 菲利普·科特勒
书摘
当企业逐渐壮大时,它们通常受益于规模经济。由于固定成本可以由更多的商品来分担,单位成本将会下降。由于成本比规模较小的竞争者更低,品牌也更强大,大企业可以增加市场份额。它们经常通过吞并规模较小的竞争者,实现企业的成长。它们也可以通过利用范围经济来实现扩张,即扩大企业生产的商品种类。如果生产成套商品的企业在超市中售卖自己的商品,那么,在同一超市出售附属商品也能使其收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就可以获得范围经济,因为单位商品价格中与超市打交道的交易成本会更低。由此,向超市销售超过100种不同商品的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与那些在超市只销售一种商品的公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大型跨国企业的兴起。200家最大的跨国企业,如沃尔玛(Wal—Mart)、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丰田(Toyota)和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产出占全球GDP的28%。几个行业处于寡头垄断状态,少数大公司占有某类商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因此,大型飞机制造商只有有限的几家,即波音(Boeing)和空客(Airbus),实际上是双寡头垄断;一国的大型航空公司数量也是有限的,如美国的联合航空、美国航空和达美航空。美国仍是一个拥有大量小企业(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美元,或雇员人数少于50人)和19.7万家中型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至10亿美元之间)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