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杨磊 李峰 田艳生 李林燕
- 丛书名: 闭路电视监控系列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162490
- 上架时间:2016-4-22
- 出版日期:2006 年5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21
- 版次:1-3
- 所属分类:通信 > 电视
教材 > 教材汇编分册 > 高等理工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视监控系统概述
1.1 安全防范技术与电视监控
1.2 智能建筑与电视监控
1.3 电视技术与电视监控
1.4 电视监控系统的现状
1.5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图像传感器原理
2.1 CCD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CCD摄像器件的结构
2.3 图像传感器的特性
2.4 CMOS图像传感器
2.5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光学成像原理
3.1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3.2 光学系统中光束限制及系统分辨率
3.3 摄像物镜系统
3.4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电视原理
前言
实际上,自几年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电视监控实用技术》出版后,作者便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电来函,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从四川来京出差的读者刚刚在北京图书大厦买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第2版)这本书,便即刻在现场打电话找到作者,迫切咨询了许多与闭路电视监控技术及市场有关的问题,该读者说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这回终于找到答案了,兴奋不已,令作者深受感动。还有一位在吉林从事印刷工作的工程师,借来京出差之机专门找到作者,与作者探讨在印刷过程的自动化监测中如何实现基于图像监控的印刷质量同步监测问题,令作者思路顿开,并初步勾划出“自动控制一电视监控一图像处理”这一综合处理过程中各环节的实现框架。类似地,山西大同的一位读者则专程来京与作者探讨了矩阵切换器在具体实现中的一些创新想法……。另外,有多位刚刚从事安防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或是正在从事毕业设计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则通过E-mail方式多次向作者咨询了有关技术问题,有些人发来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或是系统配置图请作者修改;更有几位读者请作者帮助寻找他们在从事电视监控设备的开发或维修中所需的芯片,等等。对于以上问题,作者都尽力给与了答复。..
诚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市场、产品与技术的发展是持续的,而市场上很多新的产品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未能给出深入的技术内核,考虑到本书的编写与出版有一定的时限,而作者的时间及水平也毕竟有限,因而许多最新的技术及产品未能在本书中做深入详细的介绍,诚请广大读者见谅。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备原理与功能参数以及整个系统的构成3个部分。其中在基础知识部分(第1~5章),对图像传感器原理、光学成像原理、电视原理以及数字视频压缩原理做了简单介绍;在设备原理与功能参数部分(第6~12章),对黑白摄像机、彩色摄像机、摄像镜头、电动云台及控制器、监控系统主机、监控中心的其他设备(监视器、录像机、视频切换器、视频分配器、视频放大器、时间日期发生器、字符叠加器、画面分割器及帧场切换处理器等)及监控系统的辅助设备做了介绍;而在系统构成部分(第13~15章),则对电视监控信号的传输、电视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基于网络的电视监控系统做了介绍。
本书第1章由李峰编写,第4章由田艳生、李林燕编写,第5章中的一部分内容由王倩、张露文编写,付龙、杨娟、张雯为第5章及第14章提供了一部分文字资料,本书的其余部分全部由杨磊编写并统稿。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及科研处(http://www.cuc.edu.cn)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北京捷康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bj-jetcom.com)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林军董事长以及杨光伟、吴月泉、郑泽彬、施赫南、赵斌、孙登勇、李建勇、刘伟、白炜等同志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另外,日本腾龙公司(http://www.tamron.co.jp)的市川敬本部长、池田恭子小姐和腾龙公司上海事务所的孔令俊小姐还专门提供了关于非球面镜头的日文版技术资料,并特别对本书的该部分内容进行了认真审阅,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及编写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许多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电话:010—82050550,电子邮箱:young-lad@263.net)...
编著者
序言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编写了“闭路电视监控系列丛书”,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备原理与系统构成、电视监控系统的常见故障与排除以及新型的网络电视监控系统与设备和嵌入式硬盘录像技术等入手,对整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可能涉及的各个实用环节做一全面介绍,以使广大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相关技术原理,并触类旁通地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
丛书之厂《闭路电视监控实用教程》是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第2版)基础上修订的。该书详细介绍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各前、后端设备及传输设备的原理,删减了部分喇日内容,增加了对监控设备所采用的若干新技术的介绍,并在每一章的最后给出了本章的复习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均是本章所讲述的关键问题,复习掌握这些问题,对全面了解并掌握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很有帮助的。
丛书之二《闭路电视监控设备使用及故障排除》首先对各种闭路电视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做了介绍,然后对各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使用不当问题或设备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排除故障的具体方法。另外,对在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施工工艺问题、防雷及抗干扰问题以及其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一一进行了分析说明。
丛书之三《数字视频与嵌入式硬盘录像》对数字视频的原理、特点以及嵌入式数字视频录像技术做了介绍,并对基于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硬盘录像机的数字电视监控系统的原理及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
丛书之四《网络电视监控系统》对网络结构、网络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基于网络的数字电视监控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还特别介绍了基于网络电视监控系统结构的视频会议系统,并给出了基于网络的电视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基于网络的电视监控系统已有了无限的扩充空间,其中很多具体的实现方案都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在很多情况下,单一的电视监控系统都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进行整合,如电视监控与防入侵报警联动、电视监控与出入口控制联动、电视监控与人体特征识别及自动跟踪、电视监控与车牌照识别及车辆数据库管理、电视监控与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联网、电视监控与远程教学、电视监控与视频会议、电视监控与智能小区物业管理、电视监控与车辆运营管理,等等。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系统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而在这些系统的整合过程中,涉及到安防技术、数字视频技术、数字音频与扩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市场的拉动下,与数字电视相关的各种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相应的技术标准、算法、专用芯片以及处理、记录和显示设备也已开发完成,并且,MPEG-4、H.264等新的视频压缩格式使得在保证较高图像质量前提下的视频传输速率有效地减小到不足1Mbit/s,甚至在不足100kbit/s的带宽下也能传输很好的CIF或QCIF全实时图像。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ADSL、HFC等各种宽带网络相继开通,并陆续进入了各企事业单位及住宅小区,这无疑为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敷设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大规模的多级网电视监控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保障。由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优势近年来已初露端倪,因而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基于网络(特别是采用多级网结构)的电视监控系统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丛书的编写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及科研处(http://www.cnc.edu.cn)的大力支持,另外,北京捷康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bj-jetcom.com)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