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书中所描写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缓慢而沉静的,必须以一颗单纯安静的心,才可以察觉其细微的变化。
——李清志
只有这本书的文字与影像,能真正留下去年的北国初春。重新打开扉页时,欲雨未雨的晨光,欲晴未晴的午后,再次以同样的温度降临在心头。
——陈芳明
内容简介
文学书籍
《散步全日本》内容简介:九州岛大分县森林中的温泉小镇由布院的独特魅力,那是日本OL票选温泉胜地第一名;看金鳞湖上日出时的晨雾,旅途中的劳累,便随之袅袅蒸散;走过鸟居,去神社,在后人供奉成的结界中,一切平安;在奈良沉浸于盛唐的文化氛围中,仿若时光被召回公元710年;冬天白雪纷飞的轻井泽,在“茜屋咖啡店”里,如获重生,感受大仓陶园限量的精致品;去日本旅行季节感最浓厚,四季变化,丝毫不爽,百花齐放;梦回京都,不忘那清水寺、三年坂、哲学之道、水路阁、石坪小路……
一本以日本旅游为主轴的文学游记,用心描述一个旅人在悠闲慢活旅途中的生动记忆,并分享了从日本九州岛、东北、京都到东京等地感受到的心灵悸动。在旅途中体会人情温暖,思索人生哲理,寻找日本旅游名所中的深远文化。我们有时候会为了旅程风尘仆仆、劳累不堪,但走过这么多地方之后,只求一个能好好休息喘气的角落,看一时的美景享受仿若一世的清幽。
海报:
作译者
曾郁雯,毕业于台大历史系,知名作家与珠宝设计师。著有《戏梦人生:李天禄回忆录》、《阿足:台湾的母亲》、《爱情是毒药》、《鲸鱼在唱歌》、《珠宝,女人最好的朋友》、《今天是幸福日》、《就是爱珠宝》、《京都之心》。
前言
北国的时间光泽
北国的阳光与雨水带来友善的春天。早上是欲雨未雨,下午是欲晴未晴。空气中散发着分辨不出的确切温度。走在黑瓦白墙的巷道上仿佛回到迷惑的古典时代。总是在转角处,与鞠躬作揖的妇人不期而遇。初春降临这个礼仪之邦,心里告诉自己,已然到达奈良。2010年4月,我与一群台湾文化人去日本关西,造访“2010年平城迁都1300年祭”的纪念活动。同行朋友的行列里,林文义、曾郁雯夫妇也在其中。
日本于我,是一个爱恨交加的北国。那种复杂的感情,有些承自父亲的世代,有些则是从历史阅读中获得,而更多的是,与日本友人频繁过从的经验。对于这种相生相克的情感,有时也颇觉可疑。在文学接触过程中,与日本遭逢千百次,但从来都一直停留在雾里看花的谜团深处。从文学史的视角来看,台湾先人留下太多黯淡幽微的抑郁之心。那种悲伤与愤怒,似经典般深深印在我的体内。纵然没有经过战火的烟硝,却常常可以超越时空,去想象上一代人的委屈与向往。总是希望那些囚禁在苦痛历史中的幽魂,能够在战后世代的阅读中获得伸张。崎岖不平的梦境,也移植到我回望历史的心情。然而,古都的魅力有时也使幽囚之心禁不住摇荡。可能是方格纸窗的寂静,也可能是寺院后苑细石图案的诡魅,使旅人的心境得到安顿。日本作家的细腻描写,使如梦的古典宛然出现在眼前。
奈良是日本的文化心脏,它的脉搏牵动着多少日本人的乡愁。对亚洲人来说,这个心脏也是一种圣洁的象征。在这本游记散文里,郁雯以两篇长文,分别记录九州岛福冈与关西奈良。从历史系毕业的她,在台湾以珠宝设计闻名。但是在观察旅途中的人物风景上,却常常流露柔软敏感的眼神,而那也是她随身携带照相机的锐利鹰眼。在奈良的弯曲小巷,低头走过枫叶初开的绿影之下,重叠的嫩叶在阳光下交错伸展,映照出层次参差的绿色。在那里,发现一个小小的庭园,四周围拢着肃静的林木。旅途中,不期然发现了一个寂静之地,使疲惫之心获得淘洗。静静坐在绿荫下,看见郁雯举起相机,选择不同角度拍摄同一张嫩叶。她专注如神,观察每一片漫不经心的枝叶,仿佛是在面对从未相遇的日本灵魂。对于每一位旅人,所有的风景都注定成为过往烟云。如果连那么小的一片叶子都不放过,那么她所看到的日本与我所观察的,想必也会截然不同。
多年来,认识已久的郁雯,每次相遇仿佛都是初识的感觉。她具有成熟女人的历练,任何风浪波动都无法摇撼她的意志。坚定的性格,柔软的心情,构成她日常细节的艺术。她完成的《戏梦人生》,便是李天禄生命史的完整纪录。她的文字精确,观察细微,使一个时代的艺术见证完整生动地保留下来。她的历史之旅,为陈旧的时光染上鲜明色泽。让人在阅读时,可以感觉到每一个文字都在熠熠发光。《散步全日本》属于地理之旅,她依然执著于留住车窗外每一座青山、每一棵绿树、每一个湖泊。日本的古典之美,都不禁让每位路过者发下誓愿,恨不得把如梦的风景印在记忆里。但是,所有的难忘与不忘,最后都要归于遗忘。只有这本文字与影像,真正留下去年的北国初春。重新打开扉页时,欲雨未雨的晨光,欲晴未晴的午后,再次以同样的温度降临在心头。
2010年5月24日于政治大学台湾文学所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芳明
沉静的冒险
日本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面是其前卫科技的先进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其传统精致的文化内涵。年轻的时候,总是着迷于日本的科技设备、前卫建筑,以及充满未来想象的新干线列车。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日本的喜好,却慢慢转向那些传统的老房子、缓缓飘落的樱花花瓣,以及摇摇晃晃的老式电车。
我记得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京都,满心欢喜地只是想去看建筑师高松伸、若林广幸等人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充满科幻前卫的想象,特别是高松伸的作品“ARK”,整座建筑像是一台巨大的涡轮引擎,其建筑造型甚至被引用在《蝙蝠侠》电影中,成为高谭市的美术馆;另一座由若林广幸设计,位于祗园里的怪异建筑“丸东十七号”,造型犹如机械火箭的装置,与京都其他传统建筑形成极大的反差,被称作是“京都的异型”。
当时虽然也去看了安藤忠雄早期的作品,但奇怪的是,当年的心境似乎被那些怪异的夸张建筑所迷惑,对于沉静素简的安藤建筑,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只觉得这样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一片灰蒙蒙的,无趣极了!
随着年纪达到“不惑之年”,对于生命中事物的感觉,似乎也开始转变,所谓的“不惑”,可能就是对于过去无法了解或难以了解的事物,有了重新的体悟。不知不觉中,我似乎开始对安藤忠雄看似平淡无奇的建筑有了新的发现,我看见了安藤建筑中光影缓慢的移动,看见那些引诱人前进的汩汩水声,同时也感受到安藤先生在建筑中所刻意布置的空间禅意。
曾郁雯这本关于日本旅行的新书《散步全日本》,给我一种熟悉而相同的感受。她过去曾
到过日本许多地方,看过许多日本的新奇事物。不过这些年来她开始聚焦在日本那些古老而永
恒的事物上,沉默不语的石灯笼、宇治的暮色、寺院中的紫藤,以及京都的老咖啡屋等。
书中所描写的事物,基本上都是缓慢而沉静的,必须以一颗单纯安静的心,才可以察觉其细微
的变化。这或许是与作者的岁月心境有所关联。过去的她,多才多艺,活力充沛,对什么都充
书摘
舞殿。
舞殿入境来。
想去镰仓想了很久,有时候想归想,即使很近的地方也到不了。
咫尺天涯,缘悭一面。
终于在2010年1月从东京搭JR横须贺线来到镰仓,这个虽然也是观光景点却很能自得其乐的小镇。
身为镰仓幕府宗社的鹤冈八幡宫,是源氏家族和日本武士的守护神。若宫大道一路从宫前大石段(大石阶)连续到主街,两侧高挂朱红色“鹤冈除厄大祭”纸灯笼,就好像一条星光大道。参道左右两旁就是马路,车水马龙,还可以看到身着古装的神职人员在参道上走来走去,轻松自在,好像同时置身于两个时代。
马路边上的店家也很有趣,卖地方小吃的名产店挤满了观光客和刚放学的学生,太平盛世莫过于此。八幡宫有一股安祥自在的气质,但位于主殿前方的舞殿却有一段凄美的故事。1063年源赖义平定奥州返回镰仓,为祀奉源氏家神及保佑而建造宗社,1180年源赖朝以神意迁建八幡宫于现址。当时他们常常举办活动,流镝马、相扑、舞乐,文武双全。
12世纪末15岁的静御前遇见源义经,坠入爱河,变成他的爱妾。义经后来被兄长源赖朝指控谋反,带着静御前逃亡吉野山,但吉野山当时禁止女人进入,夫妇二人被迫分手,她坚持不肯透露义经去向。因怀孕逃过一死的静御前竟被仆人出卖,押送到镰仓被软禁。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知道静是有名的“白拍子”(指穿着平安朝白色礼服、金色乌帽献舞的舞女),想一睹她的舞姿,静托病屡次拒绝。有一次赖朝与政子到鹤冈八幡宫,又将静召来跳舞,她推说:“妾今不堪离别之悲,宁有意歌舞乎?”但源赖朝再三强迫,静无奈,边舞边唱思慕义经的悲歌,舞姿曼妙、歌声悲凄,引起众人感伤。源赖朝十分不悦,幸好政子出手相救,静又逃过一劫。静产下的儿子被赖朝命人杀死,1189年,义经在奥州的衣川遇害,静获释返回京城,过着凄凉的日子。政子怜惜她惨淡度日,经常馈赠所需。时至今日,每年9月镰仓祭,舞殿都会特别表演“静之舞”,纪念这位20岁就抑郁而终的“白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