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如果你正在仔细阅读本书的前言部分,那么就说明你很有可能已经决定要获得思科认证。如果读者想从事网络行业,成为一名成功的技术人员,就有必要了解Cisco。Cisco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排常高,有些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在全球很多地区和市场上,网络就等同于Cisco。如果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网络工程师,获得Cisco认证意义重大。
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第一个人门级的Cisco认证是1998年开始的“Cisco认证网络助理”(CCNA,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认证。在CCNA认证的前三个版本中,应试者只需通过一门考试就可以获得证书。不过,这项考试在内容的覆盖面和难度上不断增长。因此,这项考试的第四个主要版本于2003年宣布,Cisco虽然将延续单一认证(CCNA),但也提供了两个同样可以获得认证的考试选项:单次考试选项和两次考试选项。两次考试选项允许应试者大致掌握一半内容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再准备下一个考试。
考试结构
对于2007年6月公布的现行认证方案,除了CCNA(640-802)考试之外,Cisco还推出了ICND1(640-822)和ICND2(640-816)考试。(之前在2003年~2007年间举行的考试被称作INTRO和ICND。)要想获得CCNA认证,应试者可以选择通过ICND1和ICND2两门考试,还可以选择一次性直接通过CCNA考试。CCNA考试完全涵盖了ICND1和ICND2考试的所有内容,但后者为想要获取认证的应试者提供了两个选择。两次考试的方法为经验不足的应试者提供了机会,因为一次可以只学一部分主题。而单次考试则为一次性学习所有内容的应试者提供了获得认证更加划算的方法。
虽然两次考试选项对一些想获得认证的考生十分有用,但是Cisco设计在ICND1考试时考虑到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CCNA认证的发展程度已超出入门级网络技术人员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Cisco需要有一种认证更好地反映出入门级网络工作所需的技能,因此Cisco设计了ICND1(Interconnecting Cisco Networking Devices)课程,以及相对应的ICND1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小型企业网络中入门级技术人员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为了证明掌握处理入门级工作所需要的技能,Cisco推出了一种新的认证:CCENT。
图I-1所示为获取CCENT和CCNA认证所需要通过认证和考试的基本架构(注意,这里没有为通过ICND2考试设置单独认证)。
如图所示,尽管考生通过ICNDI考试获得CCENT认证,但并不是一定要在获得CCNA认证之前必须得到CCENT认证。考生可以选择绕过CCENT认证,直接参加CCNA考试。
ICND1和ICND2考试所涵盖的内容并不相同,只有很小一部分内容重叠。ICND1涉及了IP寻址和子网划分的内容,而ICND2则涵盖了更加复杂的子网划分,即使用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所以ICND2所涉及的子网划分内容难度要更高一些。CCNA考试则涵盖ICND1和ICND2考试的全部内容
虽然CCENT慢慢地越来越受欢迎,但CiscoCCNA认证仍是IT行业最受欢迎的入门级网络认证项目。CCNA认证可以证明持有人对Cisco产品线的最重要组织部分,即路由器和交换机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证明了在协议和网络技术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
CCNA考试形式
ICNDI、ICND2和CCNA考试的基本形式是一样的。当考生到达考试中心并登记完毕后,监考人员交给考生一些基本考试说明,并带考生进人一间安静的备有PC的房间。考生坐在PC前,在考试计数器开始计时之前,还可以做一些考前准备工作,如做一道模拟题来熟悉下PC和测试引擎。考试只要具有普通的PC使用技能,就不应该对考试环境有任何问题。另外,第24章“最后冲刺”中介绍了一个Cisco网站,其中可以看见Cisco真实考试引擎的一个演示。
当考试开始时,考试引擎会向考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考生回答完一道试题之后,便可以进入下一道试题。考试引擎不允许考生返回上一题去更改答案。这是千真万确的,当考生进入下一题时,前一题的答案就不能更改了。
试题会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之一:
——多项选择题(MC);
——试题组;
——拖放题(DND);
——模拟实验室(Sim);
——模拟题组。
前三种题目在许多考试环境中相对来说都很普遍。多项选择题只要求考生单击正确答案旁边的圆圈。Cisco一般会告知需要选择的正确答案的个数,考试软件也会阻止考生选择过多的答案。试题组则是一个普通的情景案例和与整体情景有关的几道多项选择题。拖放题要求考生左键单击按钮或图标并保持不释放鼠标按键,然后将其拖曳到另一个区域,最后释放左键,通常是将目标拖放到列表中。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将五项内容按照正确的顺序拖放排列才能正确完成。
后两种试题类型都利用网络模拟器来提问。有趣的是,这两类试题实际上可以使Cisco评估两种不同的技能。首先,Sim问题一般描述一个问题,考生的任务是配置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来解决该问题。考试引擎接着会根据考生更改或是添加的配置来给该题打分。有意思的是,Sim试题是Cisco(至今)唯一已经公开确认打分有所偏颇的试题类型。
. 模拟题组可能是考试中最难的题型。它们也使用网络模拟器,但不是让考生通过更改配置来回答问题,每道题包括一道或多道多项选择题。考生需要使用模拟器来检查某个网络当前运行状态,为了回答问题,考生要能解析所能记住的任意一条show命令的输出内容。Sim试题要求考生排除与某配置相关的故障,而模拟题组则要求考生利用所掌握的网络理论和配置命令知识与show命令输出联系起来,分析正在运行的和故障的网络。
CCNA考试范围
从笔者上学以来,每当老师宣布要安排考试时候,总会有人间:“考试范围是什么?”即使在大学里,学生也都会尽可能获取与考试相关的详细信息。这么做本质上是想知道哪些应该着重掌握,哪些只需稍微了解,哪些可以根本不去学。
对于每种Cisco认证考试,Cisco希望考生不仅知道考试的相关主题,而且清楚每一主题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为此,Cisco为每门考试都公布了一系列考试目标。这些目标都列出了具体的主题,如IP寻址、RIP和VLAN,同时也包括各个主题所需掌握的技能种类。例如,某个考试目标可能会以“描述……”开头;另一个有可能是以“描述、配置和故障处理……”开头。后一个目标清楚地说明了考生应该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该主题。Cisco通过主题和技能水平列表来帮助考生依此备考。
尽管这些考核目标对考生很有帮助,但不要忘了Cisco增加了一条免责声明,也就是所有发布的与认证考试相关的考试主题都是指导性的。Cisco会尽可能使考题都在所声明的考核目标范围之内。笔者从相关人士了解到,每道考题都经过分析以确保其在所声明的考试主题当中。
CCNA640—602考试主题
CCNA 640-802考试实际上涵盖了ICND1和ICND2考试的所有内容,至少是基于已公布的所有考试主题。根据公布的考试要求,除表L1和表I-2以灰色突出显示的主题之外,CCNA考试主题包括这两张表格中的所有主题。但是,注意这些突出显示的主题仍然属于CCNA640-802考试的范围,之所以这些主题没在CCNA考试主题中列出,原因是ICND2考试主题中涉及相同的内容。简言之,CCNA=ICNDI+ICND2。
ICND1和ICND2课程大名冈
另一种获取有关考试主题方向的途径是查看相关课程的大纲。Cisco提供两个权威的CCNA相关课程,即ICND1(Interconnecting Cisco Network Devices1)和ICND2(InterconnectingCisco Network Devices2)。Cisco授权CLSP(Certified Learning Solutions Providers)和CLP (Certified Learning Partners)来提供这些课程。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获得授权的公司也利用这些资料编写各自的课程教材,来教授学生如何通过CCNA考试。
关于本书和《CCENT/CCNAICND2(6401816)认证考试指南》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Cisco已经把CCNA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分成了两大部分:小型企业网络工程师通常使用到的主题(ICND1)和中型企业网络工程师通常使用到的主题(ICND2)。同样的,“Cisco职业认证培训系列”也包括了两本针对CCNA的考试用书:《CCENT/CCNA和《CCET/CCNAICND2(640-816)认证考试指南》(后文中将简称为《ICND2》)。这两本书在广度上分别涵盖了两门考试的主题,但是通常比考试所要求的内容难度更深一点,这样才确保能够帮助考生做好应付更难试题的准备。
这一节将列举本书和((1CND2))的各种特点。这两本书的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读者在阅读这两本书的话,那么没有必要再阅读第二本书的前言部分。
目标和方法
本书最重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最明显的目的是帮助读者通过ICND1或CCNA考试。
事实上,如果主要目的不在于此,那么本书的书名就会有误导读者的嫌疑。但是,本书中介绍的帮助读者通过考试的方法也可以使读者获得更多与工作有关的知识。
本书运用多种关键方法帮助读者确定哪些考试主题需进一步复习,帮助读者完全理解并记住相关细节,最终能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关主题的知识。因此本书并不试图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帮助读者通过考试,而是旨在帮助读者真正地学会并理解这些主题。CCNA认证是众多Cisco职业认证的基础。如果本书不能真正地帮助读者学习知识,那就会有误人子弟的嫌疑。因此,本书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读者通过CCNA考试:
帮助读者发现还未掌握的考试主题:
提供相关解释和信息填补读者知识上的空缺,
通过提供练习来增强读者记忆和推断考题答案的能力:
利用光盘的内容,提供有关考试主题的练习题和相关考试模拟练习。
本书特色
为帮助读者制定阅读这两本书的学习时间计划,书中的核心章节特意提供以下几个功能来帮助读者合理利用时间。
“我已经知道了吗?”小测试:每章的开始都有一个小测试,帮助读者确定学习本章所需花费的时间。
基础内容:这是各章的核心内容,根据本章主题讲解相关协议、概念和配置。
考前准备:在“基础内容”之后,“考前准备”部分列出了在学习本章之后应该完成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每一章都所包含的活动对学习该章的主题意义重大。具体活动项目如下所示:
——复习考试要点:每章“基础内容”部分中,最重要的项目旁边都标记有“考试要点”图标。“复习考试要点”活动列出本章中的考试要点。尽管整章内容都有可能会在考试中遇到,但读者应该十分清楚每一个要点上所包含的信息。
——根据记忆完成表格和列表:为了帮助读者记忆一些列表内容,光盘中有一个文档中包含了本章许多较重要的表格和列表。但该文档只列出部分信息,需要读者来完成相应的表格或列表。
——解释关键术语:虽然考试中不太可能会出现“定义该术语”这样的问题,但CCNA考试确实要求考生学习和了解大量联网术语。这一小节列出了本章中最重要的术语,要求读者写出一个简短的定义,然后将自己的答案与本书最后的术语表相比较。
——命令参考表:有些章节涵盖大量配置和EXEC命令。这些表格会列出并解释本章中所介绍的命令。为了应对考试,可参考本节内容。但是在完成上述“考前准备”时,还应该通读表格,以确保自己记住了所有的命令。
每个核心章节除了具有以上特点之外,本书作为一个整体,还提供另外一些学习资源,包括以下几点。
光盘附带的练习考试:本书附带的光盘中含有功能强大的“培生IT认证练习测试”(Pearson IT Certification Practice Test)考试引擎。用户使用该光盘和书本中的激活码,可以模拟ICND1考试和CCNA考试(读者可以使用《ICND2》中的光盘模拟ICND2考试和CCNA考试)。
CCNA模拟器简化版(CCNAICND1 640-822 Network Simulator,LiteEdition):该模拟器是最畅销的CCNA网络模拟器的精简版,由培生公司提供,也就是用户现在就可以体验和实践Cisco的命令行界面(CLl)。这样不必购买真正的设备或者完全版的模拟器就可以开始学习CLI。用户只需从本书附带的光盘中安装该模拟器即可。子网划分视频资料(CCNA Subnetting Videos):附带光盘中包括了一系列的视频资料,展示了如何计算各种有关IP寻址和子网划分的不同情况(尤其是使用本书中介绍的快捷方法)。
子网划分练习:附带光盘中包含了6个附录(View Pmtable Appendixes中的附录D~1),分别对应第13章~第18章。每个附录中都含有一套子网划分练习题、答案和解答过程。这对学习快速准确地子网划分来说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光盘附带的实践情景案例:在光盘中的附录J“附加情景案例”(Additional Scenarios)中,包含了用于进一步学习的几个网络情景案例。这些案例描述了不同的网络和要求,需要读者完成概念设计、配置和验证。即使没有实验装置,这些案例对锻炼动手能力也很有帮助。
本书结构
本书包含7部分,共24章和3个附录,即从第1章一第24章,其中第24章包含一些总结性材料和有关通过考试的建议。每个章节都涵盖了ICND1考试的一个主题子集。本书把这些篇章分成几部分,各个核心章节分别涵盖以下的主题。
第1部分:网络基础
第1章“计算机网络简介”针对联网新手介绍了一些基本知识。
第2章“TCP/IP和OSI网络模型”介绍两种不同网络架构所使用的术语,“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和“开放系统互联”(OSl)
第3章“LAN基础”介绍局域网(LAN),即以太网,在数据链路层最常用到的概念和术语。
第4章“WAN基础”介绍广域网(WAN)数据链路层最常用到的概念和术语,包括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点到点协议(PPP)和帧中继。
第5章“IPv4寻址和路由选择基础”涵盖TCP/IP主要的网络层协议:网际协议(1P)。本章介绍了IP基础知识,包括IP寻址和路由选择。
第6章“TCP/IP传输层、应用层和安全性基础”涵盖TCP/IP主要的传输层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本章介绍有关TCP和UDP的基础知识。
第2部分:LAN交换
第7章“以太网交换概念”对第3章所涉及的LAN进行更深入和更广泛的介绍,完成本书以太网的绝大部分概念性内容。
第8章“CiscoLAN交换机操作”讲解如何访问、检查和配置Cisco Catalyst LAN交换机。
第9章“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展示如何配置各种交换机功能,包括双工和速率、端口安全性、保护CLI以及交换机IP地址。
第10章“以太网交换机故障排除”重点介绍如何获悉交换机是否按期望的正常工作,其中主要是通过使用show命令来实现。
第11章“无限局域网”介绍了无线LAN的基本操作概念,同时讲解最常见的一些安全性问题。
第3部分:IPv4寻址和子网划分
第12章“IPv4子网划分”全面介绍子网划分的整个概念。从A、B、C三类网络开始,分析要求、确定选择、计算最终的子网、在纸上分配这些子网,一切准备完毕后再对设备进行配置,部署和使用这些子网。
第13章“分析有类IPv4网络”,IPv4地址根据A、B、C三类的单播IP地址最初分为几种类型。本章着重于讲解与地址分类和由这些类所创造的IP网络概念相关的所有内容。
第14章“子网掩码转换”介绍与子网掩码转化相关的数学计算。子网掩码有三种格式。本章讨论如何快速简单地在三种子网掩码格式之间进行转换。因此读者可以多加练习,在之后的两章中会更多考虑掩码的功能。
第15章“分析已有子网掩码”,在许多工作中,之前已经有人为网络选用了子网掩码。但这种选择意味着什么?掩码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本章的重点通过查看掩码(和IP网络)来发现一些重要事实,如子网的大小(主机的数量)和网络中子网的数量。
第16章“设计子网掩码”是第15章方法的反转,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子网掩码。如果用户需要为网络选择一个掩码,那会选择哪一个呢?为了做出恰当的选择时,用户应该提出哪些问题呢?本章主要探讨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数学运算。
第17章“分析已有子网”,大部分IP连接性的故障排除都从IP地址和掩码开始。本章利用这对信息,展示如何查找和分析IP地址所在的子网,包括查找子网的ID,子网中地址的范围和子网广播地址。
第18章“查找所有子网ID”,作为子网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有人选择了网络号和掩码。接着有人会计算和写下根据之前选择所能得到的所有子网ID。本章讲解如何完成上述工作:在网络中已经给定网络号和一个单独掩码情况下,如何找到所有的子网ID。
第4部分:IPv4路由选择
第19章“Cisco路由器操作”与第8章相似,但是重点在路由器而不是交换机。
第20章“路由选择协议概念和配置”讲解路由器如何找到所有通往各子网的最佳路由。本章还展示了如何配置IP地址、静态路由和一个路由选择协议:RIPV2
第21章“IP路由故障排除”讨论在对IP路由选择问题进行故障排除时可用的几种工具。本章还展示了一个检查IP数据包转发过程的情景案例。
第5部分:广域网
第22章“WAN概念”继续第4章所涉及的内容,完成本书中有关WAN的概念性内容,其中简要涉及互联网接人技术,如数字用户线路(DSL)和有线电视电缆。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网络地址转换(NAT)。
第23章“WAN配置”完成本书中的主要技术主题。本章重点介绍几个小型WAN配置任务,还介绍了使用Cisco安全设备管理器(SDM)来完成NAT配置。
第6部分:最后冲刺
第24章“最后冲刺”提出一个最后备考的建议计划,供读者学完本书核心内容之后参考,其中特别说明了本书中的许多学习选项。
第7部分:附录(在本书中)
附录A“‘我已经知道了吗?’小测试的答案”提供第2章一第23章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附录B“数字参照表”列出了几张有关数字信息的表格,包括二进制一十进制转换表和2的幂列表。
附录C“ICND1考试更新:版本1.0”该附录随时更新,并在www.ciscopress.com/ccna上公布。
“术语表”定义第1~23章的“解释关键术语”一节中列出的所有术语。光盘中的附录内容
附录D,“第13章相关练习:分析有类IPv4网络”列出了与第13章有关的一些练习题,特别是这些练习题要求读者找出该地址中的有类网络号和其他相关网络的情况。
附录E,“第14章相关练习:转换子网掩码”列出了与第14章有关的一些练习题,特别要求读者在三种格式的掩码之间转换。
附录F,“第15章相关练习:分析已有子网掩码”列出了与第15章有关的一些练习题,特别要求读者查看一个已有掩码,判断IP地址的结构,并计算出主机/子网和子网的数量。
附录G,“第“章相关练习:设计子网掩码”列出了与第16章有关的一些练习题,特别要求读者去检查一系列需求要求,判断哪个掩码(如果有的话)与这些需求相符,并需求的基础上选出最恰当的掩码。
附录H,“第17章相关练习:分析已有子网”列出了与第17章有关的一些练习题,特别要求读者从一个IP地址和掩码出发,找出子网的ID、子网广播地址和子网中IP地址的范围。
附录I,“第18章相关练习:查找所有子网ID'’列出了与第18章有关的一些练习题,特别是要求读者能从一个网络给定的单一掩码出发,查找出有类网络中的所有子网ID。
附录J,“附加情景案例”通过尽可能多地分析独特的网络案例,来提高故障排除和网络分析技能,可对情景案例的分析和思考,然后通过反馈来检验自己结论是否正确。该附录提供几个这样的情景案例。
附录K,“视频资料参考”:光盘中包含了几个子网划分视频,展示了如何运用第12章所介绍的子网划分方法。该附录包括来自这些视频的关键要素的复件,这对读者在观看视频时非常有用(读者不必观看视频时前后切换。)
附录L,“记忆表”中包括每章的重点表格和列表,但其中有些内容删除了。读者可以打印出这张附录,完成这些表格和列表,来进行记忆练习。其目的是帮助读者牢记有关考试的有用信息。
附录M,“记忆表答案关键点”包含了附录L练习的答案关键点。
附录N,“ICND1开放性问题”是本书之前两个版本延续下来的内容。老版本为了帮助读者通过考试,提供了一些开放性问题;但新版本中这些问题就变得没有必要了。出于便利方面的考虑,本书包含了最新版没有编辑的一些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