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CCNP ISCW Official Exam Certification Guide
- 原出版社: Cisco Press
- 作者: (美)Brian Morgan Neil Lovering
- 译者: 夏俊杰
- 丛书名: Cisco职业认证培训系列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78466
- 上架时间:2014-4-2
- 出版日期:2008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52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考试认证 > CISCO认证考试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 > Cisco
编辑推荐
第一本中文版CCNP ISCW 认证考试官方学习指南。
全书紧密围绕ISCW考试主题,在内容的组织和编写上切实凸显了认证考试需求,是一本非常好的CCNP ISCW考试自学材料。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是Cisco CCNP ISCW认证考试(642-825)的官方学习认证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远程工作者服务实现技术(包括HFC和xDSL)、帧模式MPLS的实现(包括MPLS体系架构和MPLS VPN技术)、站点互联IPSec VPN的实现以及网络安全策略(包括设备加固、IOS防火墙、IDS和IPS)等,为广大ISCW备考人员提供了翔实的学习资料。为便于读者深入掌握各章所述知识,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材料,并且在每章都提供了测验题和复习题,以加强读者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本书主要面向备考Cisco CCNP ISCW考试(642-825)的技术人员,全书紧密围绕ISCW考试主题,在内容的组织和编写上切实凸显了认证考试需求。此外,本书也非常适合从事大中型企业远程接入及ISP网络方案设计和优化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网络管理员参考。
作译者
目录
第1章 描述网络需求
1.1 “我已经知道了吗?”测验
基本主题
1.2 描述网络需求
1.3 智能信息网络
1.4 SONA
1.4.1 网络基础设施层
1.4.2 交互式服务层
1.4.3 应用层
1.5 Cisco网络模型
1.5.1 Cisco分层网络模型
1.5.2 园区网架构
1.5.3 分支机构网络架构
1.5.4 数据中心架构
1.5.5 企业边缘架构
1.5.6 远程工作者架构
1.5.7 WAN/MAN架构
1.6 融合型网络中的远程连接需求
1.6.1 中心站点
译者序
本书作者是网络通信领域的资深专家,经验丰富,写作内容精炼实用。本书作为Cisco CCNP ISCW认证考试的官方辅导教程,在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考试主题和设计实践并辅以案例研究,因而不但是广大ISCW认证考试备考人员的最佳参考手册和学习指南,而且也是所有从事大中型企业远程接入及ISP网络方案设计和优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员、网络设计师和网络咨询师的最佳案头参考书。此外,本书在编排结构上也非常适合不同读者的阅读和查阅,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跳跃式阅读。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无私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内容涉及面广,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尽量准确表达作者原意,特别是某些专有名词术语的译法,译者在多年网络通信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及标准规范,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仍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夏俊杰 xiajunjie@msn.com
2008年元旦..
于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献词
致:Beth、Amanda和Emma,感谢你们无私的关爱与支持,是你们让生活变得如此 美丽。
——Brian Morgan
谨将本书献给我的妻子Jody和我的孩子Kevin和Michelle,是他们给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追逐梦想的动力。
——Neil Lovering
致谢
首先特别感谢我们的家人,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促使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去完成本书,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感谢我们的朋友,在悄悄流逝的时光中给我们鼓励、校正我们的动机。
永远要感谢本书的整个团队,感谢Mary Beth、Chris和Tonya在本书写作期间的耐心与劳动,他们永不放弃的决心是本书能顺利出版的重要力量。...
前言
目标和方法
本书最重要也是很明显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通过ISCW考试(642-825)。事实上,如果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如此,那么本书的书名就有误导之嫌了。不过,本书所使用的方法除了有助于通过CCNP ISCW认证考试之外,还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日常工作能力。虽然本书及配套光盘中列出的问题足够用来准备实际的认证考试,但使用本书的方法不应仅仅简单地记住这些问题及答案。
本书和配套光盘所用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帮助读者探索需要重点复习的考试主题,全面理解和记住这些细节,并证明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考试主题。因此,本书不是试图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帮助读者通过考试,而是希望读者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主题内容。ISCW 考试虽然仅是CCNP认证中的一个基本主题,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对考察技术人员是否是一个真正熟练的路由/交换工程师或专家来说却非常重要。最后,利用本书提供的以下方法,将有助于顺利通过ISCW考试:
帮助发现还没有掌握的考试主题;
提供有关考试主题的解释和信息,以解决知识的鸿沟;
提供练习和应用场景,以加强回顾和推导正确答案的能力;
通过配套光盘上的测试题来提供有关考试主题的实践练习和考试流程。
本书阅读对象
写作本书的目的不是提供有关网络的全部主题内容(尽管读者可以这么去用本书),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通过CCNP ISCW考试。虽然可以利用本书去实现其他目标,但一定要记住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助您顺利通过考试”。
为什么要通过CCNP ISCW考试呢?因为这是通往CCNP认证(认证本身没有什么诀窍)的一个里程碑。那获得CCNP认证又意味着什么呢?希望提升能力、晋职或得到赞誉吗?如何增强个人简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继续再教育过程,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成就。也许通过认证,还能让代理商老板感到更满意,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经过认证的雇员,以便能够从Cisco公司取得更多的折扣。当然,也许还有许多其他原因。
备考策略
对于备考CCNP ISCW的读者来说,使用本书的策略可能与其他读者有些不同,主要与读者的技巧、知识和经验有关。例如,参加了ISCW教育课程的读者与通过在职培训学习交换技术的读者所采取的策略就应该有所不同。在前言关于“如何使用本书通过CCNP ISCW考试”的内容中将提供各种不同的应试准备策略,以便为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无论采取哪种策略或者背景如何,本书都能指导您如何花费最少的时间去通过认证考试。举例来说,如果已经完全掌握了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相关内容,那么就无需再从头至尾地阅读整章内容。但是很多读者为了确信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内容,而不得不阅读他们已经掌握的内容,本书提供的“我已经知道了吗?”测验就可以帮助读者确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并指导读者应该去学习哪些主题内容。
本书组织方式
虽然本书可以按部就班地逐页阅读,但本书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阅读方式,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以章节为基础进行跳跃式阅读。如果希望阅读本书的全部章节,那么本书的章节顺序安排将非常适合阅读需要。
以下是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1章:描述网络需求—本章描述了利用SONA(Service-Oriented Network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网络架构)构建IIN(Intelligent Information Network,智能信息网络)的实现网络演进的基本框架。
第2章:远程工作者连接拓扑—本章描述了远程工作者访问中心站点时的网络连接性和安全性需求。
第3章:利用电缆连接到中心站点—本章描述了为SOHO和远程工作者提供可行的网络连接性的电缆接入及其底层技术。
序言
获得Cisco技术认证是当前网络专家继续再教育的关键。通过认证计划,Cisco能够验证有效管理现代企业网的技巧和专业技术。
Cisco Press的认证考试指南和备考材料是一种非常好且非常灵活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广大网络技术专家保持知识和信息的更新,或学习新技巧提供有效手段。无论是作为传统培训方式的辅导材料,还是作为主要学习资源,都能给广大读者获得新理解、强化熟练程度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和知识验证。 ..
Cisco认证及培训队伍在不断发展,Cisco Press的书籍是唯一经Cisco授权的自学工具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一系列考试实践工具及资源材料,帮助读者全面掌握相关概念和信息。
有关其他经授权的Cisco教师指导课程、在线学习、实验以及仿真模拟都可以从全球的Cisco学习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处获得。若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www.cisco.com/go/training。
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备考科目相关的详细有用的资料。 ...
Erik Ullanderson
Global Certifications经理
Learning@Cisco
2007年2月
书摘
在整个网络互连的历史进程中,个人、企业及组织都将网络互连作为一种目标,以便更好地使用技术。如果没有所需要的技术,那么新的技术将会出现。工业领域的拓扑发展和演进总是令人赞叹的,虽然技术的先进性很难在短期内进行度量,但是网络却始终被认为是在用户社区和服务器平台(运行应用程序并存储数据)之间提供连接性的工具,而网络也总是扮演着简单传送机制的角色。
但是今天这种角色正发生着变化,随着网络作为平台的角色不断加强,Cisco在企业网的设计、构建和部署方面也引人了新的变化。
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需要提供非常高的服务和可用性级别,因而对网络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些日益增多的需要并不仅仅局限于有线接人或办公室接入,终端用户也越来越需要利用远程终端或移动终端去访问日常应用和服务。其实,需求很简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接人方法,只要能接入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