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经济学原理(宏观)
佟琼 杨旭 主编
这是一部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的理论问题都是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下提出的。这会使中国学生更容易接受那些来自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二是书中全部采用中国的案例,从而使中国学生在进行理论应用时少走弯路。三是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尽可能地说明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各种理论前提之间的差异。此外,为了教学的考虑,本书还引入了一些课堂实验,使得抽象的理论更容易被接受,这对老师进行教学、学生接受知识都有很大的好处。另外,考虑到各个高校现有的教学学时情况,本书在内容的选取与章节安排上适当取舍,突出了重点。
财政学 第2版
国际经济关系学概论
税收学
国际金融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投资银行学
证券投资学
国际商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计量经济学
经贸英语阅读教程 第2版
经济学原理(微观)
经济学原理(宏观)
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 1 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1
1.1 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及其特征 3
1.2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5
第 2 章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2
2.1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3
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4
2.3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概念 17
2.4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评价 19
2.5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修正 21
第 3 章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28
3.1 失业率 29
3.2 通货膨胀率 34
第 4 章 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42
4.1 实际GDP与就业 43
4.2 劳动市场与潜在GDP 44
4.3 充分就业时的失业 46
4.4 可贷资金市场与实际利率 47
前言
本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故事性和中国性相结合的需要
我们在多年的本科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和参考了多种中外教材,包括国内的获奖教材和国外著名经济学教材的英文原版和中文版。虽然上述教材有大量的优点,但还是存在着两大问题:国内教材通常比较正襟危坐,板起面孔讲道理,趣味性和故事性较差,很难激起经济学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国外教材虽然能做到“讲故事与讲道理”较好的统一,但因为教材内容过多,常常成为令学生恐怖的“大部头”,价格贵不说,还会因为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让学生阅读困难。此外,国外教材中几乎所有案例、数据均来自美国,连教材中使用的货币单位都是“美元”,几乎与我国的经济现实完全脱节。老师们认为,这种“言必称美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现实,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学以致用。为此,我们在本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尽量提高教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实际案例和热点问题,使学生觉得经济学分析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既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探究的视野转向我国充满活力和变化的经济现实。
2.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经济学分层教学的需要
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经济学教学,大多是分开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必修课程。从难度上来看,属于中级层次,除了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有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和推导。由于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多从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过去的实践表明,在还没有形成经济学思维的基础上,一下子就接受比较抽象的中级经济学知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经济学的分层教学改革,先让学生学习初级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知识,然后再学习中级经济学。实践表明,这一改革还是受到学生欢迎的,但是,初级和中级教材的分工和衔接问题又凸显出来。从我们目前掌握的国内外的教材看,一些经济学原理类的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可能更适用于全校性选修课,而不适用于经管类学生;还有一些难度忽高忽低,有些章节属于初级,而有些已达中级层次了。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初级经济学教材,在解决我们教学需要的同时,若能为具有同样需求的国内同行提供便利和帮助,我们将深感荣幸。
3. 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已于2008年1月23日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我系“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又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特别强调实践性,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增加了一些经济学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领会经济学知识。另一方面,增加了一些产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案例,使处于“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最基础的经济学课程与后续开设的产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系列课程有所衔接。我们的经济学课程组是个温暖、团结、充满朝气的团队。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统一教材、统一课件、统一出题和判卷,并常常就经济学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直言快语毫无芥蒂。在本教材的构思和撰写过程中,大家也是互通有无、群策群力。这应该是教学团队建设很重要的一方面吧。
宏观经济学部分共15章,分为导论、长期经济、短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和宏观经济学的思考六部分。其中导论部分主要介绍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定义及衡量;长期经济介绍了古典充分就业模型,古典、新古典和新经济增长三种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货币及长期通货膨胀理论;短期经济介绍了凯恩斯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经济周期和短期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主要介绍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影响;开放经济介绍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财政、货币政策效果与封闭经济的差异,以及简单的国际金融知识。
每章的体例包括本章提要、重点与难点(重点用▲标注,难点用★标注)、引导案例、正文、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练习和推荐阅读。其中“本章提要”高度概括该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本章的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可以使读者大致了解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引导案例”用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小案例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正文的学习。正文后面的“本章小结”较为详细地将本章的知识点进行概括,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复习。“关键术语”是一章主要的术语汇总,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列出。“案例分析”中的案例,密切结合正文内容,需要学生应用该章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特别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给出的课后“思考练习”数量不多,但都是针对学生特别容易出错或理解困难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做题中查缺补漏,强化知识。思考练习题的答案可登录http://www.hzbook.com获得。最后的“推荐阅读”列出了相关主题的书籍、网站和文章等,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借此加深、扩展本章相关知识。
《经济学原理(宏观)》的写作分工如下:彭兆祺编写第1、2、3章;吴昊编写第4、5章;胡雅梅编写第6、9章;佟琼编写第7、8章;周耀东编写第10、11章;李红昌编写第12、13章;杨旭编写第9、14、15章;其中,第9章由胡雅梅和杨旭共同完成。此外,佟琼、杨旭负责全书设计和统稿。
本教材可应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学原理或初级经济学宏观部分的教学,也可用于经济学全校性选修课程的教学,当然也适用于对经济学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阅读和参考。若用于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学时和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众多教材和有关著作,在此向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对本教材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马斌编辑的宽容和宝贵意见,感谢责任编辑洪海山的辛勤工作。此外,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经济学原理(宏观)》读者,尤其将《经济学原理(宏观)》作为教材的师生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