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现代物流基础(第2版)》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作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和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现代物流基础(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物流管理理论,针对物流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技能等内容,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及技能教学特点,提出物流管理及培训的新理念。
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为物流的基本知识,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仓储与配送、配送中心,物流系统,现代物流与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组织与控制,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其中包括物流成本控制、智能交通与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物流服务、现代企业物流作业和物流现代化等详细内容、原则、策略和技术,每章都配有物流案例精选和复习思考题。
《现代物流基础(第2版)》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高专学校等物流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用于物流培训。
目录
1.1 物流概述
1.1.1 物流与流通、生产的关系
1.1.2 物流的概念与分类
1.2 物流与物流管理
1.2.1 物流的基本活动
1.2.2 物流管理
1.2.3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1.3 现代物流业
1.3.1 现代物流业的行业组成
1.3.2 现代物流业的特征
1.3.3 中外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3.4 21世纪物流发展的趋势
习题1
第2章 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
2.1 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2.1.1 运输
2.1.2 存储保管
2.2 现代物流的增值功能要素
2.2.1 采购
媒体评论
1.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国外对物流学的概念描述有以下要点。
(1)物流学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
(2)物流的作业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与空间价值。
(3)物流的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物流的分类
通常采取以下对应划分方法: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等。
(1)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2)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产品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本书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是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
(3)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指超出一家一户的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性和广泛性。
(4)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为不同典型的具体物流活动,如企业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书摘
1.1.2 物流的概念与分类
1.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国外对物流学的概念描述有以下要点。
(1)物流学的研究对象是贯穿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一切物料流,以及有关的信息流。研究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
(2)物流的作业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与空间价值。
(3)物流的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2.物流的分类
通常采取以下对应划分方法: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等。
(1)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2)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针对某一产品进行的物流活动也是微观物流。微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本书经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动皆是微观物流,即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
(3)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指超出一家一户的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的物流体系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性和广泛性。
(4)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企业物流又可区分为不同典型的具体物流活动,如企业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