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概述<BR>1.1 电信智能卡与移动通信发展<BR>1.1.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BR>1.1.2 智能卡概述<BR>1.1.3 电信智能卡简史<BR>1.2 智能卡标准<BR>1.2.1 智能卡的标准化组织<BR>1.2.2 电信智能卡标准介绍<BR>参考文献<BR>第2章 智能卡的架构与关键技术<BR>2.1 智能卡物理特性<BR>2.1.1 常用电信智能卡的格式<BR>2.1.2 触点<BR>2.2 电气特性<BR>2.3 智能卡的操作系统<BR>2.4 智能卡的数据传输<BR>2.4.1 协议和参数选择<BR>2.4.2 ISO协议<BR>2.4.3 USB传输协议<BR>2.5 智能卡的命令<BR>2.6 智能卡文件系统<BR>2.7 与电信智能卡有关的码号资源<BR>参考文献<BR>第3章 电信智能卡与网络安全<BR>3.1 SIM卡与GSM安全<BR>3.1.1 GSM网络概述<BR>3.1.2 基于SIM卡的GSM安全机制<BR>3.1.3 SIM卡复制的原理<BR>3.1.4 SIM卡文件<BR>3.1.5 SIM卡命令<BR>3.2 USIM卡与UMTS安全<BR>3.2.1 USIM卡与SIM卡的比较<BR>3.2.2 UICC平台介绍<BR>3.2.3 USIM卡与UMTS安全<BR>3.2.4 EPS安全与USIM卡<BR>3.2.5 USIM卡文件<BR>3.2.6 USIM卡命令<BR>3.3 G/3G共存时期终端与智能卡的兼容性<BR>3.3.1 终端对智能卡的支持<BR>3.3.2 G/3G终端与卡组合<BR>3.3.3 换卡与换号<BR>3.3.4 G/3G共存情况下的认证鉴权<BR>参考文献<BR>第4章 电信智能卡与业务安全<BR>4.1 通用自举框架(GBA)<BR>4.1.1 通用认证框架(GAA)介绍<BR>4.1.2 GBA的参考结构<BR>4.1.3 GBA流程<BR>4.1.4 GBA_U<BR>4.1.5 USIM卡中与GBA有关的机制<BR>4.2 UICC与ME之间的安全机制<BR>4.2.1 参考模型<BR>4.2.2 密钥建立过程<BR>4.3 ISIM与IMS安全<BR>4.3.1 IMS系统概述<BR>4.3.2 IMS安全体系<BR>4.3.3 接入安全<BR>4.3.4 ISIM机制<BR>4.3.5 Early IMS<BR>参考文献<BR>第5章 智能卡应用工具箱<BR>5.1 概述<BR>5.2 CAT指令<BR>5.2.1 TERMINAL PROFILE<BR>5.2.2 FETCH<BR>5.2.3 TERMINAL RESPONSE<BR>5.2.4 ENVELOPE<BR>5.3 Profile下载过程<BR>5.4 主动式会话过程<BR>5.4.1 过程描述<BR>5.4.2 主动式命令<BR>参考文献<BR>第6章 电信智能卡新技术<BR>6.1 Java Card<BR>6.1.1 Java Card简介<BR>6.1.2 Java Card系统结构<BR>6.2 在智能卡中实现TCP/IP协议<BR>6.2.1 终端与UICC之间的IP配置<BR>6.2.2 协议栈<BR>6.3 智能卡Web服务器<BR>6.3.1 应用场景<BR>6.3.2 SCWS架构<BR>6.3.3 消息流<BR>6.3.4 智能卡Web服务器URL<BR>6.3.5 动态内容支持<BR>6.3.6 本地通信协议<BR>6.3.7 本地传输协议<BR>6.3.8 SCWS的远程管理<BR>6.3.9 全面管理协议<BR>6.4 BIP协议<BR>6.4.1 数据传输<BR>6.4.2 分片管理<BR>6.4.3 传输管理<BR>6.5 GP<BR>6.5.1 GP的目标及历史<BR>6.5.2 GP的结构与相关概念<BR>6.5.3 安全域主要提供的安全功能<BR>6.5.4 生命周期管理<BR>6.5.5 卡密钥管理<BR>6.5.6 GP API<BR>6.6 GSMA提出的Smart SIM<BR>6.6.1 Smart SIM的主要服务<BR>6.6.2 应用案例<BR>6.6.3 Smart SIM给产业链带来的好处<BR>参考文献<BR>第7章 应用实例<BR>7.1 叠层卡的原理及应用<BR>7.1.1 叠层卡原理<BR>7.1.2 增值功能分析<BR>7.2 基于智能卡的NFC业务<BR>7.3 基于智能卡的手机电视业务保护<BR>7.3.1 分层密钥管理体系<BR>7.3.2 MBMS业务安全保护过程<BR>7.4 在PC中使用智能卡<BR>参考文献<BR>缩略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