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TD-SCDMA HSDPA系统设计与组网技术
商品已成功飞到您的手机啦!快登录手机站看看吧!
>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 微信关注“互动出版网”,便捷查询订单,更多惊喜天天有
编辑推荐
《TD-SCDMA HSDPA系统设计与组网技术》内齐全面、涉及ID-HSDPA物理层基本理论、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规划优化理论、外场测试分析和长期演进策略:详细地介绍了ID-HSDPA工程建设和具体部署.兼顾理论与实际应用;系统地总结了ID-HSDPA数据网络规划、优化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外场测试结论,用于指导网络规划、优化和组网等具体工作
内容简介
书籍 通信书籍
本书从TD-HSDPA工程建设和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TD-HSDPA物理层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机制、网络规划与优化、实际案例、外场测试及未来技术演进方向,为读者深入理解TD-HSDPA承载高速数据业务理论和实际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内容充实全面,实用性强,既包括TD-HSDPA物理层理论和关键技术,又包含TD-HSDPA网络规划和优化组网方面的实际经验和案例,在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方面具有实际指导和借鉴意义。[BR>本书适合从事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工程师,通信及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TD-SCDMA系统的标准化和技术演进 [BR]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BR]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BR]1.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BR]1.1.3 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BR]1.2 TD-SCDMA系统的标准化 [BR]1.3 TD-SCDMA的业务应用 [BR]1.4 TD-SCDMA系统架构 [BR]1.5 TD-SCDMA系统关键技术 [BR]1.5.1 时分双工(TDD) [BR]1.5.2 联合检测(Joint Detection) [BR]1.5.3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BR]1.5.4 上行同步(Uplink Synchronization) [BR]1.5.5 接力切换(Baton Handover) [BR]1.5.6 动态信道分配(DCA) [BR]1.6 TD-SCDMA与其他3G制式技术比较 [BR]1.7 TD-SCDMA系统的技术演进 [BR]1.8 TD-HSDPA增强技术特征 [BR]1.9 TD-HSDPA商用部署考虑的问题 [BR]1.10 TD-SCDMA长期演进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BR]1.10.1 TD-SCDMA产业链的发展 [BR]1.10.2 TD-SCDMA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BR]1.10.3 TD-SCDMA产业面临的挑战 [BR]参考文献 [BR]第2章 TD-HSDPA空中接口协议 [BR]2.1 TD-HSDPA空中接口协议栈的引入 [BR]2.2 TD-HSDPA空中接口物理层 [BR]2.2.1 TD-SCDMA物理层概述 [BR]2.2.2 TD-HSDPA物理信道结构 [BR]2.2.3 TD-HSDPA中的物理信道配置 [BR]2.2.4 伴随物理信道(A-DPCH)的功能 [BR]2.3 TD-HSDPA空中接口MAC层协议 [BR]2.3.1 MAC实体的功能 [BR]2.3.2 UE侧MAC结构和功能 [BR]2.3.3 MAC-hs实体功能描述 [BR]2.3.4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 [BR]2.4 TD-HSDPA空中接口RRC层协议 [BR]参考文献 [BR]第3章 TD-HSDPA物理层关键技术 [BR]3.1 TD-HSDPA的技术特点 [BR]3.2 高阶调制技术 [BR]3.2.1 编码和调制对速率影响 [BR]3.2.2 QAM高阶调制 [BR]3.2.3 QAM星座重排机制 [BR]3.3 自适应调制编码 [BR]3.3.1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的原理 [BR]3.3.2 AMC技术中的信息反馈机制 [BR]3.3.3 AMC技术对TD-HSDPA性能指标的影响 [BR]3.4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 [BR]3.4.1 TD-HSDPA高效的系统架构 [BR]3.4.2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原理 [BR]3.4.3 HARQ的分类 [BR]3.4.4 HARQ的工作机制 [BR]3.4.5 HARQ技术对TD-HSDPA性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BR]3.4.6 HARQ的改进方案 [BR]3.5 快速调度算法 [BR]3.5.1 快速调度原理 [BR]3.5.2 调度算法分类 [BR]3.5.3 调度算法考虑的因素 [BR]3.5.4 三种调度算法性能比较 [BR]3.6 多载波捆绑技术 [BR]3.6.1 UTRAN侧处理流程 [BR]3.6.2 终端侧处理流程 [BR]3.6.3 多载波捆绑技术特征 [BR]3.7 TD-HSDPA数据传输流程 [BR]参考文献 [BR]第4章 TD-HSDPA无线资源管理 [BR]4.1 TD-SCDMA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BR]4.2 TD-HSDPA无线资源管理架构 [BR]4.3 PS速率控制算法 [BR]4.3.1 应用场景 [BR]4.3.2 PS速率控制的基本思想 [BR]4.3.3 PS速率控制算法 [BR]4.3.4 动态信道配置控制DCCC算法 [BR]4.3.5 状态迁移算法 [BR]4.3.6 DCCC算法外场性能测试 [BR]4.4 TD-HSDPA接纳控制和负载控制 [BR]4.5 HSDPA与R4动态承载控制策略 [BR]4.6 TD-HSDPA码资源配置策略 [BR]4.7 TD-HSDPA分组数据调度策略 [BR]参考文献[BR]第5章 TD-HSDPA无线网络规划[BR]5.1 无线网络规划概述[BR]5.2 TD-HSDP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BR]5.3 TD-HSDPA网络的部署策略[BR]5.3.1 TD-HSDPA网络非连续覆盖[BR]5.3.2 TD-HSDPA网络连续覆盖[BR]5.3.3 TD-HSDPA网络部分连续覆盖[BR]5.3.4 TD-HSDPA引入策略比较[BR]5.4 TD-HSDPA无线覆盖规划[BR]5.4.1 TD-HSDPA覆盖原理[BR]5.4.2 TD-HSDPA覆盖规划流程[BR]5.4.3 TD-HSDPA覆盖分析[BR]5.5 TD-HSDPA容量规划[BR]5.5.1 TD-HSDPA理论容量分析[BR]5.5.2 TD-HSDPA容量规划流程[BR]5.5.3 TD-HSDPA容量分析[BR]5.6 TD-HSDPA组网策略[BR]5.6.1 TD-HSDPA组网策略简介[BR]5.6.2 基于N频点的频率规划方案[BR]5.6.3 时隙配比规划[BR]5.6.4 码道配置规划[BR]5.7 TD-HSDPA空分复用技术[BR]5.7.1 TD-HSDPA空分复用基本原理[BR]5.7.2 TD-HSDPA空分复用信道配置[BR]5.7.3 TD-HSDPA空分复用对设备及规划产生的影响[BR]5.7.4 TD-HSDPA空分复用对传输的需求[BR]5.7.5 TD-HSDPA空分复用的部署建议[BR]5.8 TD-HSDPA传输链路规划[BR]5.8.1 TD-SCDMA Iub接口协议结构[BR]5.8.2 Iub接口的传输链路占用带宽计算[BR]5.8.3 Iub接口配置计算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BR]参考文献[BR]第6章 TD-HSDPA无线网络优化[BR]6.1 TD-HSDPA无线网络优化原则与思路[BR]6.1.1 优化原则[BR]6.1.2 优化的总体思路[BR]6.1.3 网络开通后的整体优化[BR]6.2 TD-HSDP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BR]6.3 TD-SCDMA数据业务面临的问题[BR]6.4 TD-HSDPA数据业务优化措施[BR]6.4.1 TD-HSDPA网络覆盖优化[BR]6.4.2 TD-HSDPA网络容量优化[BR]6.5 TD-HSDPA信道配置参数优化[BR]6.6 TD-HSDPA资源分配算法优化[BR]6.7 TD-HSDPA业务质量优化[BR]6.8 TD-HSDPA优化典型案例分析[BR]6.8.1 信道设置优化案例[BR]6.8.2 室内HSDPA速率优化案例[BR]6.8.3 两个HSDPA用户上网速率下降的案例[BR]6.8.4 HSDPA下载过程出现速率陡降案例[BR]参考文献[BR]第7章 TD-HSDPA外场测试和性能分析[BR]7.1 测试目标[BR]7.2 测试环境和测试仪表[BR]7.3 测试内容[BR]7.4 TD-HSDPA室外小区单用户吞吐量测试[BR]7.4.1 测试内容[BR]7.4.2 测试结果[BR]7.4.3 测试结果分析[BR]7.4.4 结论和建议[BR]7.5 TD-HSDPA密集城区覆盖能力测试[BR]7.5.1 测试结果[BR]7.5.2 测试结果分析[BR]7.5.3 结论和建议[BR]7.6 TD-HSDPA室内分布系统容量测试[BR]7.6.1 测试结果[BR]7.6.2 测试结果分析[BR]7.6.3 结论和建议[BR]7.7 TD-HSDPA室外容量的测试[BR]7.7.1 测试结果[BR]7.7.2 测试结果分析[BR]7.7.3 结论和建议[BR]7.8 基于QOS的TD-HSDPA功能和性能测试[BR]7.8.1 测试结果[BR]7.8.2 测试结果分析[BR]7.8.3 结论和建议[BR]7.9 TD-HSDPA网络质量测试[BR]7.9.1 测试结果及分析[BR]7.9.2 结论和建议[BR]7.10 测试总结与建议[BR]参考文献[BR]第8章 TD-HSPA的技术演进[BR]8.1 TD-HSUPA基本原理和组网方案[BR]8.1.1 TD-HSUPA技术的引入[BR]8.1.2 TD-HSUPA的协议架构和工作流程[BR]8.1.3 TD-HSUPA中关键技术[BR]8.1.4 TD-HSUPA组网方案[BR]8.1.5 TD-HSUPA的标准化进展[BR]8.2 TD-HSPA与TD-MBMS技术融合方案[BR]8.2.1 MBMS原理与技术特征[BR]8.2.2 MBMS技术特征 1[BR]8.2.3 HSPA与MBMS的融合方案 1[BR]8.3 TD-HSDPA+技术特征[BR]8.3.1 TD-HSPA+的标准化进程和目标[BR]8.3.2 TD-HSPA+采用的关键技术[BR]8.3.3 TD-HSPA+技术的引入策略和建议[BR]8.4 TD-LTE的技术发展和演进[BR]8.4.1 GPP LTE的引入[BR]8.4.2 LTE与HSPA+的区别[BR]8.4.3 LTE的需求设计目标[BR]8.4.4 LTE的总体系统架构[BR]8.4.5 GPP SAE的网络架构[BR]8.4.6 LTE空中接口协议[BR]8.4.7 LTE中的关键技术[BR]8.4.8 TDD和FDD技术的共用[BR]8.4.9 TD-LTE-Advanced长期演进技术[BR]8.4.10 TD-LTE项目的标准化过程[BR]参考文献[BR]附录A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