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张康 Leen Ammeraal 王长波
- 丛书名: 重点大学计算机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90404
- 上架时间:2013-3-12
- 出版日期:2012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2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知识 > 图形学
教材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重点大学计算机教材)》(作者张康、Leen
Ammeraal、王长波)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的计算机图形原理及算法,并给出其相关java实现。本书从逻辑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二维计算机图形,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介绍怎样用逻辑坐标来画简单的图形和填色;为奠定基本数学基础,随后回顾了应用几何学用于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多边形和图形变换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经典的图形生成算法和分形
(fractals)技术(包括mandelbrot集和julia集)以及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三维计算机图形,深入地描述了三维透视法和线消隐、面消隐技术。第三部分介绍了java
3d的编写原理和使用指南。
《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重点大学计算机教材)》可以作为高校本科生或非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图形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开发、动漫制作、手机应用软件、网络多媒体软件等开发工作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译者
张康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终生教授,可视计算实验室主任;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布莱顿大学、英国科学与工程委员会、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任职,有22年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学经验。
Leen Ammeraal曾于1977年至1998年在荷兰Hogeschool Utrecht大学任教,之前曾在荷兰Akzo
Research and Erlgirleering,Arnhem做程序员和数学分析师,并在阿姆斯特丹数学中心研究过编译原理。
王长波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近年来一直在从事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个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多篇,有30余篇次被SCI、EI收录,撰写专著及教材2本。目前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计算机图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工程图学学会理事。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 图形学基本概念
1.1 离散点现象
1.2 用java2d画线
1.3 逻辑坐标
1.4 逻辑坐标与设备坐标间的映射
1.5 实例:用鼠标定义一个多边形
习题
第2章 二维图形的数学基础
2.1 行列式
2.2 矢量
2.3 点积与叉积
2.4 三点定向
2.5 多边形及其面积
2.6 多边形内部点的测试
2.7 点与线的关系
2.8 多边形的三角划分
习题
第3章 经典的图形算法
前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尤其是手机应用的飞速发展对于快速开发基于移动平台的应用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络数字媒体应用的蓬勃发展。Java编程语言的不断普及使得移动平台和网络媒体上的应用软件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并具有跨平台性、简单、便捷等优点。因此撰写基于Java语言的计算机图形学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基于作者多年的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经验面向国内高校的教学需求编写的,以期成为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并给出其相关Java实现。第一部分为二维计算机图形,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介绍怎样用逻辑坐标来画简单的图形和填色;为奠定基本数学基础,随后回顾了应用几何学用于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多边形和图形变换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经典的图形生成算法和分形(Fractals)技术(包括Mandelbrot集和Julia集)以及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三维计算机图形,深入地描述了三维透视法和线消隐、面消隐技术。第三部分介绍了Java 3D的编写原理和使用指南。
全书使用众多通俗易懂且可即刻运行的Java程序来实现所学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及算法;理论结合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实现能力;图文并茂,交互演示,每章都有图例演示,提供相关程序运行结果截图和项目应用实例。本书同时附有一套经典的图形生成算法的演示软件(带源码),以进一步帮助初学者理解各算法的工作原理,也可供高级读者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
本书可以作为高校本科生或非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开发、动漫制作、手机应用软件、网络多媒体软件等开发工作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崔锦、贾圆圆、叶鹏、肖昭等同学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中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