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郑志强编著的《尼康数码单反摄影从新手到高手》介绍了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的主流技术、尼康镜头及附件、摄影技术、摄影理论、专业级相机设定、各种不同题材实拍技法和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核心问题等知识,使读者在学完本书之后即能够彻底掌握数码单反摄影。书中摄影作品出自多位摄影师之手,题材丰富,使摄影者足不出户即可见识到优美的湖光山色、各地的民风民俗、绚丽的舞台表演和激烈的体育比赛等。对于初学者来说,抽象的摄影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更不用说熟练应用了。本书对于摄影概念从*基本的实际运用讲起,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全书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
内容简介
郑志强编著的《尼康数码单反摄影从新手到高手》面向为数众多的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用户,内容由易到难,语言简洁流畅。本书首先介绍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的主流技术及操作概要;进而介绍摄影方面的基本技术及理念,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够对摄影领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介绍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知识,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掌握摄影这一艺术领域的各方面知识。
《尼康数码单反摄影从新手到高手》可供尼康相机的初级用户、业余摄影者和专职的摄影从业人员作为学习之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彻底认识尼康数码单反相机
1.1 尼康相机进化简史
1.2 尼康DX与FX画幅
1.3 尼康单反主流机型分析
1.3.1 中低端机型(D3100、D3000、D5000)重要参数对比
1.3.2 中高档机型(D90、D300s、D7000)重要参数对比
1.3.3 高档机型(D700、D3x、D3s)重要参数对比
1.3.4 D3000&D3100——物美价廉的入门机型
1.3.5 D5000——入门首选
1.3.6 D90——超高性价比
1.3.7 D300s——中档机型的巅峰之作
1.3.8 D7000——中档机型新贵
1.3.9 D700——全画幅主流机型
1.3.10 D3s——高感、高速的代表
1.3.11 D3x——尼康机皇
1.3.12 D800/D800e——像素之王
1.3.13 D4——高感、高速之王
1.4 高解像力与高像素的取舍
前言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内容全面:本书介绍了尼康数码单反相机的主流技术、尼康镜头及附件、摄影技术、摄影理论、专业级相机设定、各种不同题材实拍技法和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核心问题等知识,使读者在学完本书之后即能够彻底掌握数码单反摄影。
·作品丰富:书中摄影作品出自多位摄影师之手,题材丰富,使摄影者足不出户即可见识到优美的湖光山色、各地的民风民俗、绚丽的舞台表演和激烈的体育比赛等。
·简单易懂:对于初学者来说,抽象的摄影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更不用说熟练应用了。本书对于摄影概念从最基本的实际运用讲起,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全书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
编著
2012年7月
序言
我曾经与一位电视台的记者外出采风,他每到一处,都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交叉成方框,从方框里看即将拍摄的东西,这位记者那次拍摄的连续报道成为当年的最佳新闻,后来他当上了电视台的台长。
人类的眼睛是无法比拟的镜头,通过不断转动眼球可以看到全景和局部景观,也可以轻易推远拉近,并且在头脑中高速还原色彩与形状。这是初学摄影的朋友必须过的第一关,首先学会从方框里看世界。取景框、液晶屏、显示器、电视机、纸张、相框都是矩形的,练习摄影,必须先练习用好这个矩形,因为一切的拍摄、后期都是在这个矩形里进行的。很多老鸟一看到要拍摄的对象,脑海里会立刻判断这个框应放在哪里,使用多少焦距的镜头,对焦点在哪个位置,距离大约为多少,相机的机位在哪个位置会更好,是否会等到更好的机会(或者光线)。其实,这个训练很容易,你可以用硬纸做一个小方框,放在口袋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取景,也可以像那位记者一样,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交叉成方框,这比拿着相机比划好,因为拿相机你会选择变焦而不是行动,你会选择轻易按下快门结束这个练习而不是反复对比研判。熟练运用方框看世界的确是摄影入门的第一功夫,一旦这个基本功练好了,摄影腾飞就有了基础,甚至可以说长了翅膀。无论如何要记住,摄影之眼是方的!
一旦你心目中有了拍摄的意图,这个矩形里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取舍的元素了,你要保留什么,去除什么,什么角度,元素的位置如何安排等,一切都在这个方框里进行,故事就在方框里发生,不管这个方框是3∶2还是16∶9,是6×7还是6×6。我们不可能像导演拍电影一样左右取景框里的人物,也不能像画家画画一样摆布画布上的元素,摄影比它们难,需要在这个方框里捕捉瞬间的画面,捕捉最能说明故事的最典型画面,这不是摄影师能决定的。摄影需要运气,当然,也需要你学会让故事发生在取景框里。取景框,就是摄影师的方形舞台,只有舞台始终在眼前,摄影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导演”。
我的摄影观
不同艺术形式在表达方式上会有差异,有的只靠文字表述,有的需要演员说唱,有的只靠乐器和旋律,有的只有身体动作,摄影则只靠影像,理解它们也需要不同的方法。
如果我们把制造影像当成快乐,就像把填饱肚子当成快乐一样,那种快感是极短暂的,甚至仅仅是一种快感。影像只有被再观看才是有意义的,哪怕是你自己观看。不被再次观看的影像,或者说永远不被展示的影像,毫无意义,也没有一点乐趣可言,如同没有观众的电影,没有听众的音乐,永不出版的小说。换句话说,对于拍摄的画面,如果你自己都不再看,更不展示给他人,是毫无价值的,这种拍摄也没有快乐可言。
总有人拿不准自己的影像作品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一个标准问题。喜欢或不喜欢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正如音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人喜欢声乐,有人喜欢器乐或者电子乐。但好不好不是主观的,是有标准的。美食香茶之美不在咀嚼之间,而在口中余香与回甘的韵味,艺术作品同样如此,没留给观众想象和思考空间的作品一定不是好作品。
影像是表达个人情感的,这是影像的核心。人类的情感是如此丰富,无穷无尽,变化多样,甚至每个人每时每刻的情感都不同。试图用影像告诉观众哲理是徒劳的,那是一条邪路,影像不是长篇大论,是不需要文字的。很多人喜欢用“影像表达美”来定义影像的核心,我觉得很不全面,有时候,影像是令人惊恐、不安、愤怒的,这个“美”与愉悦相差甚远。有些影像让我们悲伤、激愤、昂扬、怜悯,有些影像让我们发现未知的世界,于是新奇、兴奋。情感如此丰富多彩,语言在它面前显得那么贫乏。
你的个人情感在影像里蕴含了多少,读者的情感就同样被激发起多少。数码影像是电子文件,情感蕴含在哪里呢?
一是表达的完整性,主体、环境、构图、视角、影调等构成将完成影像基本的情感叙述和基调。善于概括和提炼的人,其影像构成会简洁直观,他们能轻易地驾驭自己的情感、被拍摄的主体和其他元素,顺利完成一次情感表达。有些人面对同样的机会,找不到表达方式或者表达得很不完整。同样的拍摄机会,不同人的表达差距很大。
二是影像技术的完整性,对焦、曝光、色彩、对比度等技术因素的变化,可能会让影像更好或者一无是处。如果你觉得影像模糊、死黑或者色彩怪异能够对应你的心情,你大可使用,不过,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一张令我震撼的照片是模糊的、死黑或者死白的、色彩怪异的。
概括起来,“一情二性”(情感核心、表达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完整性)就是我的摄影观了。
邵克难:生于烟台,现居于北京。毕业于中文系,后读经济学硕士,曾任某大型国有投资公司总经理,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后辞职经商。1982年学习摄影,1993年使用尼康器材,先后使用F801、F100、D70、D200、D3、D3x等单反相机。2006年创立北京影音俱乐部(www.avclub.com.cn)及BAC人民公摄(www.bacphoto.cn)。《大峡谷》、《通向皇宫的道路》、《梦想照进现实——湘西芙蓉镇》、《感悟商贾之风》等文章及摄影作品在杂志《国家人文地理》和《数码摄影》上发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曾展示过其关于塞罕坝的专题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