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美)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 拉姆.查兰(Ram Charan) 查尔斯.伯克(Charles Burck)
- 译者: 刘祥亚
- 丛书名: 领导梯队建设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50071
- 上架时间:2013-3-12
- 出版日期:2011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2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管理 > 领导学 > 执行力

编辑推荐
全球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
经典畅销作品
打造高绩效的执行体系
领导和整合人员选育、战略制定、运营实施三大核心流程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执行是战略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执行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执行是各级领导者的主要工作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过去十年,“执行”可能是中国最常用的管理词汇之一,无论是企业家、经理人员,还是政府官员、社会组织领导人,谈到战略规划和任务的实施,一定要再三强调“执行”。企业家认为“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政府官员提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执行”为何如此重要?什么是“执行”?究竟如何才能打造高效的执行体系呢?本书将给读者做出详尽解答。
众所周知,企业的“执行”体系建设包括三个层次——企业层次、部门层次和个人层次,本书重点讨论的是企业层次,也就是企业的执行系统建设。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白金版)》通过对大量著名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的研究,提出了企业执行体系建设的系统架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要点包括:
“执行”之所以关键,在于“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是战略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各级领导者的主要工作,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执行的三大基石是领导者的七项基本行为、企业的文化变革框架和知人善任。
执行的三大流程是人员选育流程、战略制定流程和运营实施流程。思考并不能使我们养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作译者
博西迪因把联信公司改造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而享有崇高的声誉。在担任联信公司总裁期间,他带领公司连续多年在现金流和收益方面实现较高增长,并取得了连续31个季度每股收益率超过13%的辉煌业绩。
博西迪于1957年作为一名实习生进入通用电气公司,在为联信公司工作之前,他在通用电气公司从事过管理和财务工作。他曾先后担任通用电气信贷公司(也就是现在的通用电气资本公司)的首席运营官(1979~1981年)、通用电气服务和原料部门执行副总裁及总裁(1981~1984年),以及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和首席执行官(1984~1991年7月)等职位。
拉姆·查兰(Ram Charan)是一位资深顾问,他曾为包括从新兴公司到《财富》500强在内的许多公司的CEO和高级主管提供过咨询服务,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福特汽车、杜邦公司、EDS、环球电影工作室和Verizon。他的著作包括《CEO希望你知道的》(What the CEO Wants You to Know)、《有效的董事会》(Boards That Work)、《高管路径》、《所有行业都是增长型行业》(Every Business Is a Growth Business)(合著)《领导梯队》(合著)等。查兰博士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和《财富》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并获得哈佛商学院MBA和DBA学位,目前任教于哈佛商学院和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
目录
执行的定义
中文版序
作者简介
专文推介一 柳传志
专文推介二 宋振宁
专文推介三 徐中
导言
第一部分 为什么需要执行
第1章 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3
强调执行的时代已经来临 9
为什么会出现执行不力 19
第2章 执行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23
CEO乔的烦恼 24
施乐公司的执行不力 26
朗讯的执行失控 28
EDS的执行成功 31
第二部分 执行的三大基石
第3章 基石一:领导者的七项基本行为 41
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和员工 41
前言
事情开始于1991年,当时,在通用电气工作了34年之后,我被任命为联信公司的CEO。由于已经熟悉了通用电气这样一个言出必践的环境,所以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计划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到达联信公司后,我发现人们的计划和他们的行动之间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让我大吃一惊。公司里有很多聪明、勤奋的员工,但他们的工作效率却非常低下,而且他们并不看重实际的执行工作。
表面上看来,联信公司拥有和通用电气以及其他大多数公司相同的基本核心流程:人员选育流程、战略制定流程以及预算或运营实施流程。但和通用电气不同的是,联信公司的这些流程大都没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而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对这些流程进行深入的管理,你就将得到预期的产出,否则,你就应该问一问自己:我们的产品定位是否准确?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将计划转变为具体的结果?我们是否选择了适当的人员来执行这些计划?如果答案为“否”,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确保自己的运营计划能够带来切实的效果?
在联信公司,我们甚至没有提出这些问题。所有流程都只是一些空洞的形式,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整个公司在形式上下了很多工夫,但这些形式却大都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比如,制定企业部门战略计划的工作人员准备了足足六英寸厚的材料,但这些材料却几乎没有包含任何与战略有关的信息。运营计划实际上成了一种数字练习,人们很少关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扩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等具体的问题。很多人数年都没有调换过工作岗位,许多工厂实际上是由会计而非生产人员在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联信公司根本不可能形成任何生产力文化。它只是从工厂这一层次衡量人均小时工作成本,却没有从整个公司的角度考虑过真正的生产力增长。它是一家缺乏学习或教育的公司。每个业务部门都拥有自己的独立身份,这些部门甚至都不是在以联信公司的名义运营。有人告诉我:“我们有一个化学工厂文化、一个汽车企业文化以及一个航空制造业企业文化,而且这些文化彼此交恶。”我的回答是:“投资者们只会认得联信公司,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品牌。”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的人员、战略和运营三个核心流程在日常运营中也是各自为政。而在我看来,管理一家企业实际上就是要协调这三个流程,所以领导者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各个流程的活动中去。但前任CEO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把自己工作的全部内容定义为买进和卖出。
上任以后,我立即组织了一个新团队,并带领这个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日常运营中。结果,到我退休的时候(1999年与霍尼韦尔合并之后),联信公司的营业毛利增长了两倍,几乎达到15%,股本也从10%上升到28%,股东实际得到的回报几乎是以前的九倍。秘诀是什么?执行。
在公司确立一种执行文化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要失去它却易如反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联信公司的情况再次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只不过这次是朝着另一个方向。公司没能达到股东们预期的要求,股票价格开始下跌。与通用电气合并之后,霍尼韦尔董事会要求我再次出山。
毫无疑问,合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股票价格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合并,许多优秀的员工都纷纷离去或正准备离开,然而执行文化的流失无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们落实计划的热情开始下降,霍尼韦尔的许多计划都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
比如,在我离开之前,霍尼韦尔公司曾经开发了一种涡轮式发电机,大家对该产品充满信心,相信它必将能够在备用动力市场上一鸣惊人—对于像7-11超市这样的小型企业来说,这种产品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可当再次回到公司的时候,我却发现整个产品的生产完全脱离了当初的设计方案,按照新方案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它只能依靠天然气运转,而按照我们的设计方案,它应该还可以用石油做动力。人们希望我能提出某种方法来挽救这个产品—毕竟,我曾经大力提倡过它。但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情况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停止这个项目。
对于一家注重实际执行的企业来说,它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如果霍尼韦尔成熟地建立了一种执行文化的话,它很可能会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生产涡轮式发电机,或者它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初就给予及时的解决。
“9·11”事件后,我们被迫修改2001年度的航空运营计划,但我们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制定了一份新的计划书。我们尽量找出那些可能导致收入降低的因素,并想尽办法,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抵消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我们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协调组织所有的安全产品,并使我们的防御营销团队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拉姆:事实上,很少有领导者能在十天内就为自己公司的一个主要部门拿出一份全新的计划。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只是在进行没有实际意义的讨论。这就是那些拥有执行文化的公司和没有执行文化的公司之间的区别。
虽然知道自己是在掩耳盗铃,但大多数领导者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公司一切运转良好。他们就像加里森·凯勒(Garrison Keillor)的小说《沃伯根湖》(Lake Wobegon)里的父母那样,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孩子资质超出一般人。可当这些沃伯根湖高中的高才生到了明尼苏达大学或高尔盖特(Colgate)抑或普林斯顿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自己不仅非常一般,甚至可能连一般水平也达不到。同样,当企业领导开始了解像通用电气和爱默生电气这样的公司如何运营时,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距离世界级水平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过去,企业领导者总是要求大家要有耐心,并以这种方式来推脱自己的责任。他们通常的借口是“现在的商业环境非常艰难”,或者是“我们所进行的是一种长期战略,它的效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但商业环境一直都是非常艰难的,而人们也不再有耐心等上几年时间来评判一个企业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一家企业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赢得或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比如,强生公司是一家在医用输液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该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于外科手术和支持动脉阻塞的医用管道曾经一度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就在1997~1998年短短两年时间里,它就将自己创造的这个价值7亿美元的市场的95%拱手让人,因为对手开发出一种质量更高、价格更为低廉的技术。直到最近,强生公司才开始发起反击,并凭借自己性能更为优良的新技术重新占领市场。
当今时代,人们对一家企业的执行业绩已经达到以季度为计算单位的程度,而不再仅仅依靠数据分析。在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股票分析师们注重的是它是否正在向自己的季度目标挺进。如果分析结果是否定的话,他们就会降低这只股票的级别,转瞬之间,你就可能损失数十亿美元。
大多数情况下,一家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双方执行的能力。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执行方面比你做得好,它就会在各个方面领先于你,道理非常简单:资本市场不欢迎任何所谓的长期战略。这给那些不善于执行的企业领导者带来了很大压力,并使他们逐渐意识到,执行已经成为今天的企业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执行正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缺乏执行文化的企业将遭遇重重困难,并且它们很可能会把自己的挫折归咎于其他原因。
作为一名为大小公司高层领导提供咨询的顾问人员,我与客户的关系一般都可以持续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使得我有机会对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亲自介入其中。三十多年前,当我注意到许多企业的战略计划常常不能直接反映到该企业的实际运营中时,我就已经意识到执行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主持CEO和部门级别会议时,我经常是一边观察一边研究,结果我发现领导者们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所谓的高层战略中,把关注点放在了很多智力化甚至是哲学化的问题上,却没有对具体的实施给予足够的关注。人们往往只是同意执行一项计划,随后却没有采取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行动。而根据我的本性,我总会在做出一项决策之后马上对它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我就会马上拿起电话,直接找到负责人,并提出质问:“出什么问题了?”因为我知道,执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许多领导者来说,其眼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们总是认为执行属于战术层次问题,领导者们总是把很多事情分派给别人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把精力投入到“更大的”问题上面。这种想法完全错了。执行不只是一个战术问题,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系统,它必须充分融入到一个公司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是积极的执行者,他不应该把所有的执行工作都交给下属。许多企业领导者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和宣讲最新的管理技巧,但由于对执行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实践,他们的这些理论和技巧很可能会毫无意义。这样的领导者所做的工作是没有任何实际基础的,犹如在没有地基的时候就开始造房子。
序言
过去2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在最近20年的时间里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近两位数的增长,并使这个国家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中国有理由为此而自豪。
但前方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维持如此之高的经济增长率本身就需要人们对执行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企业界的多年经历使我们得以亲眼目睹终端市场和商业模式的许多重大变革。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要想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拥有一种全新的领导理念。新型领导者们必须学会创造、激发和维系一个整合型的商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被综合而非各自独立地加以考虑的人员、战略和商业运营所带来的结果就不再只是简单的环节相加。
这也正是执行的关键意义所在。
执行是任何企业(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北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执行不只是那些能够完成或者不能够完成的东西,还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能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执行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因为人们永远不可能通过思考养成一种新的实践习惯,只能通过实践来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根据我们的观察,那些业绩优异公司的领导者们一般都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 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有着足够的了解,所以他们能够在一些重大决策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他们能够为企业的发展确立明确而清晰的目标。复杂会导致误解,简洁则会排除迷惑。
3. 他们会经常给自己的下属提供指导和培训。在这些人看来,判断自己领导能力的标准是自己所聘请的人的质量,所以他们会在确定提升对象之前对其进行充分了解。
4. 他们会通过在报酬和升职机会方面对表现不同的员工加以区别对待的方式来建立一个强大的领导基因库。此外,他们确信,如果自己能够对那些具有执行精神的人给予充分的回报,如果能够提拔那些注重执行的人,自己的公司就会逐渐建立起一种执行文化。
5. 他们了解并勇于接受现实。他们不会带领自己的公司向毫无胜算的方向(根据自己公司的经验和文化来判断)发展。
6. 他们有着坚强的性格。这种人不会因为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他们永远秉承着一种信念—止步不前者必将被淘汰。
领导企业建立一种执行文化并不是一门非常精深的科学,它其实非常直接。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你,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深入、充满激情地参与到自己的企业中去,并对企业中的所有人坦诚以待。无论你是经营一家全球性的公司还是一家小企业,执行者都必须对自己的企业、人员和运营环境有着综合全面的了解。领导者们可以通过个人参与的方式来推动自己的企业建立一种执行文化。
没有掌握执行学问的领导层是不完整的、没有效力的。如果不知道如何执行,作为一名领导者,你所取得的全部成就也不过是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业绩的集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执行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改进机遇,错过这一机遇将是对公司能量、人员和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
《执行》中文版的推出标志着本书自发行以来第12种外文版本的问世。仅在美国,本书的销量就高达30万册之巨,它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被列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国当前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并帮助这个国家的企业界人士取得更大的成功。
祝你们好运!
拉里·博西迪
拉姆·查兰
媒体评论
——杰克·韦尔奇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CEO,或者如果你已经是一名CEO,并希望保住这份工作,我都建议你读读这本书,并将其中的原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
——迈克尔·戴尔戴尔计算机公司总裁兼CEO
本书包含的极富实践意义的见解和建议值得所有公司的管理者们借鉴。执行是关键,本书清楚地向您解释了执行的意义,并详细讨论了执行是如何将企业的三个核心流程——人员选育、战略制定和运营实施——整合到一起的。
——L. R. 雷蒙德埃克森石油公司总裁兼CEO
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计划也是一钱不值。这也正是本书讨论的核心内容。本书为那些希望将计划付诸实施的管理者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建议,值得一读。
——拉尔夫·拉尔森强生公司总裁兼CEO
对于企业来讲,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能否将既定战略执行到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愿《执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
——杨元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这里提供了一种关于如何将目标变成现实的彻底而系统的方法。对于那些寻求提高组织效率和效力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董林雪英 (Rosalie L. Tung) 世界管理科学学会执行会长 加拿大色雷蒙商学院教授
毫无疑问,《执行》这本书应当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最为重要的读物。该书不仅告诉我们执行的重要性,更强调如何开始向执行型的领导才能过渡,这些是值得每一位首席执行官、高级领导者认真学习与实践的。
——戈泽宁美国六西格玛国际学院院长
书摘
已经很晚了,一位CE0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脸疲惫。他正在努力向一位来访者解释为什么自己伟大的战略最终却归于失败,但想来想去,他始终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太令人沮丧了,”他说道,“一年前,我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团队。我们举行了两次会议,建立了工作标准,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麦肯锡公司也来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对这项战略表示认可,都觉得这将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而且市场前景也不错。”
“我们的团队是这个行业中最出色的,没有人怀疑这一点。我分配了阶段性目标,并向每个人放权——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施展拳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所在,我们的激励系统非常清晰,每个人也都了解详细的奖惩标准。工作的时候,我们充满力量,信心十足,但我始终搞不懂,我们怎么会失败呢?”
“一年过去了,我们的各项目标均没有实现,这太让我失望了。在过去的九个月里,我被迫四次降低了收益预期。华尔街也不相信我们了。估计董事会也已经对我失去了信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且也不清楚情况到底会糟糕到什么程度。坦白地说,我估
计董事会很可能会解雇我。”
几个星期以后,董事会果然把他解雇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清楚地体现了那个不为人知的鸿沟,而这也是当今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与企业领导者谈话时,我们曾经听过许多类似的故事,媒体上此类的报道也几乎每天都有,安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英国航空公司、金宝汤、康柏、吉列、惠普、柯达、朗讯科技、摩托罗拉、施乐公司,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很有希望的公司,但最终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