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Economyths: Ten Ways Economics Gets It Wrong
- 原出版社: Wiley

编辑推荐
你认为有经济规律这码事吗
你认为经济风险可以统计吗?
你认为经济是理性而有效的吗?
你认为经济是公平的吗?
你认为经济增长会让我们快乐吗?
——如果答案为Yes,那么你需要一读这本书!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第1章无政府的经济
理性力学
理性经济学
虚构的曲线
明显抖动的“手”
曲线与麒麟
经济气象
新兴经济
第2章有关联的经济
微粒理论
原子市场
随机运动
变化无常,可能崩溃
供电风暴
网络科学
修复电网
第3章不稳定的经济
效率、稳定性及理性
前言
——HG威尔斯(1866—1946)
彭博社网站(Bloombergcom)在2008年年初发起了一次预测投票,其结果是,2008年将是金融市场的繁荣之年。没有人预测会发生亏损,平均的预测结果是将有11%的收益率。他们满心希冀,却不知脚下已经酝酿形成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地震。截至该年年底,标准普尔指数下挫38%,全球市场蒸发29万亿美元,全球经济的诸多根基化为废墟。1
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分若干阶段,但或许其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金融服务公司雷曼兄弟的倒闭。这家公司资产逾6 000亿美元,它的破产堪称美国公司史之最。雷曼兄弟公司还是金融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之一,它的倒闭使得危机滑向了一个极为危险的新阶段。很多人担心整个全球金融体系会彻底崩溃。当然这事没有发生,市场终于起死回生,不过,这些事件的余震如今依然在全球各地时有发生。
经济学家未能预测出信贷紧缩或随后发生的世界经济衰退并非偶然。如后文所示,即使采用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金融预测成功的记录也一直少得可怜。而这一次,模型不仅未能预测出金融危机,而且实际上还诱发了危机。
在危机爆发的前些年,金融家们在进行决策时就已经变得越来越依赖定量的数学模型。即便这些模型不能准确预测出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人们认为它们可用来计算风险。例如,为了弄清一揽子贷款会有多大的风险,他们只需要采用一个基于标准经济理论的简单公式或风险模型就进行统计计算。这样看起来不错,很不错,以至于定量分析开始使用模型来下更大更复杂的赌注。
当然,即使在危机大举肆虐之前,就有迹象表明那些模型未能捕获经济的真正风险。在雷曼兄弟倒台的头一年,即2007年8月11日,由美国房价所导致的市场意外波动让该公司的一位雇员做出如下评论:“那些模型预测说一万年内只能发生一次的事件,其实在三天之内就有一天发生。”2
尽管这听起来极不正常,但高盛的财务总监说得更离谱:“我们注意到,连续几天出现了25倍标准方差事件。”3打开天窗说亮话,就算沧海变桑田,一个25倍标准差事件也不一定轮得上一次——遑论一周之内每天都发生。
不用成为数学家,你就能看到处于世界金融体系核心地位的那些模型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错误。但是,如此多的薪水丰厚的专家全然错估了经济的运行,这怎么能说得通?正如伊丽莎白女王在造访伦敦经济学院时所说:“为何无人预料到?”4
风暴预警
其实,并非每个人都像定量分析人士及其数学模型那样对金融危机感到惊愕。早在2003年,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就把那些复杂的金融产品表述成金融衍生品,它们犹如“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在信贷紧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年,正好在雷曼兄弟公司垮台给金融业带来海啸的前夕,网络经济学家巴拉巴希(AlbertLászló Barabási)还警告说经济中存在发生级联故障(cascading failures)的可能。5甚至各国央行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金融系统似乎并不如看起来那么稳健。2007年1月,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指出:“我们正在关注全球金融市场中那些未必稳定的因素……我们并不完全知道风险存在的位置。”还有些人提出的警告更具体,其中包括作家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和经济学家努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然而,在以逐利为特征的繁荣年代里,他们的声音被湮没,甚至遭到嘲笑。6
和以前的危机一样,这次信贷紧缩的起因也引发了很多分析和争论。最先遭到批评的当然是银行家自己,他们的薪酬丰厚,甚至还有更高额的奖金,在风险面前,一旦下错赌注,就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其他责任人包括:未能跟上金融产品创新步伐的监管者、获得了次级贷款却无力偿还的美国房屋所有者、似乎经常(置特里谢的话于不顾)否认该问题严重性的各国央行以及率先设计出那些有瑕疵的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金融史上,有如此众多的人竟然在自己所面临的风险方面受到误导而未意识到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其原因在于,构成经济理论基础的基本假设出了错。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数学模型,而且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实际心理模型也完全错了。
这个问题远不止计算金融风险那么简单。经济体系的主要问题不在于难以预测,而在于纵然有强大的生产率和创造力,但经济运行状态似乎不健康。经济是不公平的、不稳定的、不可持续的,但经济理论同样无法处理这些问题。
经济是不公平的。经济理论研究的应该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但现实却是富者愈富。2009年,某对冲基金经理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而有10亿多人每天的收入不足1美元。7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让人莫名其妙。
经济是不稳定的。理论认为,“看不见的手”应该使资产价格保持稳定。但实际上,包括石油、黄金和硬通货在内的资产却容易产生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在2007年年底,石油价格飙升超过了140美元/桶,随即狂跌到不足40美元/桶。这一切发生在短短数月时间里。石油常被认为是经济的血液,但我们人体的血液供应受到更好的监管。有一段时间,经济似乎得了心脏病。
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理论认为,经济可以永远增长,不会遇到任何限制。但现实是,因为过于拥堵、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因素,我们不断碰上硬性约束。环保主义者指出,增长无止境是癌细胞的哲学。
总的来看,这些问题在重要性上远远超过了类似于信贷紧缩的事件。比起银行欠政府或股东的债务,全球经济在环境上积累的债务或富国对穷国欠下的债务更受关注。其实,只要这场危机能推动我们去反思我们的金钱观,那么这场危机就可能让我们因祸得福。
正如经济理论未能克服经济中的诸多缺点,它也未能合理解释经济的良好品性,经济有很多好品性,其中包括动态性和生产性。强调经济稳定性的模型不是特别善于捕捉市场的创造力,正如任何研究摇滚史的艺术家或学生都知道,这两大品性很难齐头并进。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坚持一种显然不适宜实现经济目标的经济理论呢?
糟糕的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