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五大预算方法,详细解读
大量实务资料,快速应用
搞通预算出利润
内容简介
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预算常识和基础
第一章 职场预算常识 /3
第一节 企业预算的概念 /4
第二节 企业预算的发展过程 /4
第三节 预算的功能 /9
第四节 企业预算如何组织 /11
第五节 为什么非财务专业人员必须懂预算 /14
第二章 预算入门基本功 /15
第一节 企业经典预算方法 /15
第二节 经典预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16
第三节 动态环境下的预算方法 /19
第二篇 弹性预算
第三章 弹性预算的基本原理 /25
第一节 弹性预算的含义及使用范围 /25
第二节 弹性预算的评价 /37
第三节 基于弹性总成本(费用)预算的考核分析 /42
第四节 弹性预算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44
第四章 弹性预算案例 /49
前言
首先从预算的属性来看,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预算发展脉络中也充分体现了管理会计的学科特征。管理会计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毋庸置疑它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各学科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动态性决定了预算等管理会计内容发展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一把双刃剑,其一,它向预算发展注入了一种“原动力”,使预算能够不断吸收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适应各种影响因素的不同要求,从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二,科学前进的步伐是波浪式和螺旋式的,在各学科并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时,难免会使人们对预算的生存合理性产生怀疑。
其次,与其他的管理控制工具一样,预算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企业和各类组织内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也经受了由于这些因素发展变化而带来的各种挑战。正如现代科学理论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一样,人和物是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影响预算的各种因素可以归结为内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人的行为因素两项。预算是基于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而产生的,其发展和改进的历程,也深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经典预算方法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被最通常、最普遍采用的预算管理方法,也是最早的预算方法,主要包括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和定期预算三种,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在学科交叉渗透与内外部环境变换程度较低时,是可以满足企业预算控制需要的。但是如果上述两项因素的变动程度较高,就会暴露出许多内在的问题,而不能较好地实现预算控制的目标。
预算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应用,至今已有30年的历程了。而世纪交替之际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等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关于实行预算管理的制度,则将预算在企业和各种组织中的实践程度大大提升。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的都是经典预算方法,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很难发现成功的预算管理范例,而来自于实务界和理论界对预算的质疑甚至批评却不少。
应当说,正是为了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分层企业组织的出现、内部管理需求等因素,预算才得以催生。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的出现,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而预算管理在帮助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因素、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率方面,也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是由于企业组织结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加强科学管理、提升经营水平的要求,促使了预算管理的产生、发展与成熟。也正是预算管理在当时确实帮助人们达成了希望的目标,适应了环境变化的需要,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才有存在和继续提高的空间。但是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提高,又是基于一轮新的环境变化提出的要求而出现的。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限制性条件,以及企业及各类组织的内部机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这些“物”的内部限制性条件。
因此,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紧密结合动态环境的发展变化,广泛使用建立在经典预算方法基础之上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预算和战略预算等动态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方法,就成为企业预算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在对预算知识进行简单梳理之后,《动态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方法、案例和制度》对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预算和战略预算等预算管理理论进行了介绍,重点把这些预算方法的主要内涵、发展演进、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如何组织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为了使这些预算方法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我们还重点对这些预算方法运用的具体案例做了展示,并在此基础上列示了部分企业在这些预算方法使用中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表单。《动态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方法、案例和制度》可以作为企业改进预算管理实务的重要指导材料,也可以作为动态环境下预算管理理论研究的参考资料。
《动态环境下的预算管理:方法、案例和制度》由高严博士主编,郑石桥教授审定。具体章节的编写者为:第一篇预算常识和基础由高严编写,第二篇弹性预算由姚小龙编写,第三篇零基预算由杨阳编写,第四篇滚动预算由周琳、杨帆和朱泽众编写,第五篇作业预算由孙灵灵编写,第六篇战略预算由徐莹编写。
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者
2011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