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Visual BASIC.NET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Visual BASIC语言和.NET框架。本书合理地安排了这两大知识点的内容。全书共13章,通过12个完整且实用的程序,详细讲述了Visual BASIC.NET这一革命性的编程工具所涉及的基本编程技术,传递了使用.NET框架进行程序设计的思想。
本书是针对目前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需要而编写的,每个章节的理论均以实例开始展开对Visual BASIC和.NET知识体系的介绍,突出实例教程的特色。本书中的实例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并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其难度由浅入深、深浅适度,在讲解过程中突出实用,减少枯燥难懂的理论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C++或Java课程的后续教材,并可以作为相关课程的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1.1 .NET框架
1.2 VS.NET集成开发环境
1.2.1 起始页
1.2.2 IDE
1.2.3 代码编辑器
1.3 VS.NET帮助
1.3.1 在IDE中浏览文档
1.3.2 在“文档资源管理器”中浏览文档
本章小结
练习
第2章 VB.NET编程概览
2.1 “Hello World!”程序的运行效果
2.2 类和对象
2.2.1 类和对象的概念
2.2.2 属性、方法和事件
2.2.3 窗体和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
2.3 窗体
2.4 编写“Hello World!”程序
2.4.1 创建新的项目
前言
VB.NET的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VB语言和.NET框架。本书合理地安排了这两大知识点的内容。全书共13章,通过12个完整且实用的程序,详细讲述了VB.NET这一革命性的编程工具所涉及到的基本编程技术,传递了使用.NET框架进行程序设计的思想。这12个程序生动有趣,且完全独立。学生在学习完这些程序后,完全能够独立制作出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程序。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NET框架和Visual Studio.NET(以下简称VS.NET)的基础知识;第2章的“Hello World!”程序讲述了基于.NET框架的Windows应用程序项目开发的基本步骤;第3、4章是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和一个典型的成绩排序程序,通过它们详细介绍了VB.NET中编程的语法基础知识;第5章是一个关于日期和时间操作的数字时钟的程序;第6章介绍了一个实用的计算器程序,这一章利用前几章所学的知识,巧妙地开发了一个大家平时最常用的工具“计算器”,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自己也能开发这样看似复杂的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7章的图片浏览器程序,介绍了VB.NET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方法;第8章到第11章分别介绍了一个记事本程序、画笔程序、函数发生器和一个媒体播放器程序,其中重点讲解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这几个实例把.NET程序设计的思想推向了一个高潮;第12章介绍了一个使用ADO.NET访问数据库的成绩处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程序;第13章以Web程序的设计方法改写了“猜数游戏”程序,详细介绍了VB.NET最令人兴奋的创建并使用Web应用的方法。
本书是针对目前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需要而编写的。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教育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彻底打破传统的模块教学的思路,将“任务驱动的机制”落在实处,每个章节的理论均以实例开始展开对VB和.NET知识体系的介绍,突出实例教程的特色。其中实例的实现方法完全采用.NET框架及类库,抛弃了VB.NET为了兼容VB 6.0而提供的一些方法,突出 .NET框架的优势和特色,同时这种实现方法也保证了读者所学知识的含金量。本书中的实例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并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其难度由浅入深、深浅适度,在讲解过程中突出实用,减少枯燥难懂的理论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本书既可以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C++或Java课程的后续教材。
本书的三位作者有多年的BASIC和VB教学经验和软件开发经验,在编写过程中不但考虑到要适应教师讲解、学生学习,而且充分考虑到其在市场软件开发中的实用性。全书由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孟宗洁老师担任主编,并对全书进行了审稿和统稿,蔡杰、吴强同志任副主编,并参与审稿工作。本书的编写得到了高职高专计算机编审委员会组长俞光昀老师和刘普迎老师的悉心点拨和技术上的帮助,天津的王宝和老师对本书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魏勇德、郑茜、朱春艳等同志在审稿、统稿过程中也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读者使用本书并对本书的内容提出批评和修改建议,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偏差和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作者电子邮件地址:zj_meng@163.com。
编 者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