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Business Strategy in Asia:A Casebook,3rd Edition

编辑推荐
大师经典
原味呈现!
(美)迈克尔
A.希特
(美)库林特·辛格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英文版·原书第9版)》【英文】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9版)》【中文】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中文】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汇集了23个案例,这些案例均选自亚洲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新加坡、印度和马来西亚等,涉及行业广泛、企业类型众多,从汽车制造到快餐、运输及电信,不管私营公司还是国有企业,国际化大公司还是本地小企业,都尽在其中。每个案例结构清晰、资料全面,并且有相应的核心理论作为支持,真实反映了在亚洲经营的公司所要面临的种种战略问题,对读者应用战略理论分析具体问题有很大帮助,是一本实用的战略管理理论辅导学习教材。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适用于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BA学生、EMBA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
作译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他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了BBA和MBA学位,从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辛格的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是,快速变革环境下的企业战略与竞争。在该领域中他又更加侧重于研究亚洲企业的战略联盟、竞争力及经营战略。其研究成果曾发表于《管理学会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组织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管理学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产业和公司变革》(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等。其中两篇分别被管理学会的企业政策与战略部分和管理科学协会的政策部门评为最佳论文。他还是Strategy for Success in Asia and Surviving the New Millennium:Lessons from the Asian Crisis的合著者之一。辛格如今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学会的一员,担任《战略管理杂志》的副主编。
尼汀.潘加卡
1993年从密歇根大学获得公司战略博士学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为BBA、MBA和EMBA课程讲授战略和国际化经营。他还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和芬兰的赫尔辛基经济学院任教。他的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和国际化经营,尤其侧重于跨国战略联盟和全球战略。潘加卡的研究成果曾发表于《战略管理杂志》、《管理研究杂志》(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世界经营杂志》(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国际营销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和《英国管理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他还任职于《战略管理杂志》和《世界经营杂志》的编辑评审委员会,是亚洲管理学会的副主席,还是《展翅高飞: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经营之道》(Flying High in a Competitive Industry)一书的合著者之一。他的教学材料与所撰案例被许多大学采用,包括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麦考瑞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因其卓越的教学而多次获奖。
洛伊佐斯.赫拉克莱厄斯
任职于华威大学战略与组织系,同时在格林坦普顿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授课。他从剑桥大学Judge管理研究所获得了博士学位。他著有Strategy and Organization:Realizing Strategic Management和Discourse,Interpretation,Organization,并与人合著了《展翅高飞: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经营之道》。赫拉克莱厄斯是《组织研究》(Organization Studies)杂志的高级编辑,并任职于《应用行为科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管理研究杂志》和《亚太管理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编委会。他的研究论文有45篇之多,曾发表于《管理学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麻省-斯隆管理评论》(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管理研究杂志》、《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杂志和《应用行为科学杂志》。美国管理学会1999年和2004年曾授予其最佳论文奖,2006年授予其卓越论文奖。他曾在许多大型企业为高级管理人员讲授诸如战略思考与规划、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组织文化诊断与管理以及战略变革实施等领域的课程。
张国萍
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高级统计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神经认知科学中心心理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管理学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CACG)秘书长、社会神经科学学会中国分会理事。《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匿名评审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高管激励、系统评价、认知神经与行为决策以及神经经济(治理)学等。作为主持人和子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教育部、国资委、发改委、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和国家科研项目七项,核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大型企业集团顾问咨询课题多项。参与的团队合作研究相关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和合作发表,译著三部,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两部,参编外文专著一部,撰写研究报告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合作论文和专著获得“第四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第五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团队教学成果“公司治理学”获评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教育部2009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成员。
目录
译者序
作译者简介
前言
课前准备1
案例1 新加坡电信:战略挑战6
案例2 亚洲航空业18
案例3 亚航:现在人人都能飞30
案例4 IPC公司41
案例5 时计钟表的公司战略52
案例6 班轮运输业66
案例7 中国啤酒产业(A):外国竞争者的终结74
案例8 中国啤酒产业(B):乐观重现82
案例9 傲胜收购布鲁克斯东:当全球梦想遭遇当地市场现实88
案例10 汇丰银行的国际化战略104
案例11 德加拉集团(A):全球发展107
案例12 德加拉集团(B):德加拉公司进军中国113
案例13 合发公司:从身陷危机到收购阿斯特拉121
案例14 塔塔汽车(A):收购大宇商用车公司131
案例15 塔塔汽车(B):整合大宇商用车公司141
译者序
为此,国内各大MBA培养院校案例中心相继成立,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案例刊物出版发行,都从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MBA管理教学案例资源的共享。另外,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作为第一个获国家批准成立的公司治理专业学会,标志着公司治理已经作为成熟学科在中国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国际科学研究与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展规划之一,即以促进重要的公司治理与战略科研领域发展为基础,总结中国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模式,撰写中国典型行业和类别(国有大型集团、上市公司、家族企业、中小企业等)代表性治理与管理案例,翻译系列海外MBA教学案例手册。例如,译著《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管理》、《精益医院》等讲述了“百年梅奥”等口口相传的医疗组织的精典治理与运营案例。此次受到邀请主译的《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一书,是涉及跨国公司战略管理领域的亚洲案例手册。
“战略管理”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早应用案例教学的课程之一。战略管理涉及管理要素的整合,其教学注重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运用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通过案例讨论中的观点交锋,与传统课程讲授相比,案例教学更能有效地演练和提升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译著中的案例涉及电信业、航空业、个人计算机和IT业、餐饮零售业、船运业、酒业、金融业、汽车业、物流业、消费和电子业等多个典型行业,案例样本公司来自新加坡、中国、日本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关注的战略主题包括战略定位与价值观、全球化与跨国战略、区域战略、多元化与并购战略、战略策略调整、盈利模式、组织架构、危机策略、财务战略、战略适应性和社会责任等诸多领域。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翻译团队由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等相关研究人员组成。具体分工如下:初译成员包括孙甜甜(前言、课前准备)、王伟(第1、5、10、13章)、巫辉(第3、4章)、赵家军(第2、6章)、陈晓骞(第7、8、9章)、刘迎春(第11、12章)、苏景野(第14、15、23章)、胡伟(第16、17、18、22章)、赵文玉(第19、20、21章);校译成员包括李慧玲(第9章)、孙甜甜(第2、7、8章)、魏巍(第7、8、9章)、王维刚(第6、18章)、段春生(第5章)、王泽瑶(第10、15章)、范亚晶(课前准备及第1、4章)、张静斐(第5、13章)、宋好(第18、19、20、21章)、王伟(第3章)。任雪(第3章)、徐建(第10、14、15章)、王振宇(第23章)、李翼(第12章)、徐赛(第11、16章)、王凯(第17、22章)、李玮(第22章)、陈冠宇(第6章)等通读和修校了相关章节。本人组织和参加了全部阶段的翻译工作,着重细致地校译了第1、2、4、7、8、9、13、14、19、20、21章,并统校全书。
译著得到本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司治理中高管层决策神经机制与治理评价研究”(711722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研究”子课题“我国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治理风险研究”(71132001)、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高管层治理评价与优化研究”(07JA630073)、南开大学科研基金(J02031),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156)的资助。
案例的研读与深入认知需以相关理论积累为前提,仅仅从观察到经验的表层分析会削弱案例学习的价值。一般案例研讨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通过辨析,得出基于假设的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有限理性甚至是挑战性的结论,才有可能产生借鉴意义或创新启发。本译著可作为战略管理教材的案例手册及参考书辅助使用。
因时间和能力限制,译稿难免存在疏忽和文误,欢迎对管理与公司治理案例的撰写、翻译、教学和应用有共同意愿的专家学者及实践管理者来信交流(nkcorgov@yahoo.com.cn)。
张国萍
2011年10月于南开园
前言
在亚洲,对企业战略的研究尤其需要将之放在特定的经营背景来进行。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许多亚洲经济体的经营环境与多数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制度环境、文化氛围、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政府的作用等。第二,许多亚洲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环境变化之剧烈程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第三,关于亚洲企业的案例要么质量不高,要么过于陈旧,这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企业战略教学。当然,第三种情况自《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第1版出版以来已有所改观,但我们仍然认为有必要结合更新的材料才能使我们提供的案例可以反映在亚洲经营企业所面临的复杂性与挑战。
尽管企业战略理论体系已经成熟,对大部分企业都适用,但环境的变化也不断影响着该理论的教学与实践。出于此原因,《亚洲案例研究杂志》(Asian Case Research Journal)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创刊,以促进亚洲案例研究的撰写与推广。许多《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所录案例的早期版本都曾发表于该杂志,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的检验。
在亚洲地区教授及研究企业战略,关于本地企业如何开展经营的案例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更新并出版案例集本身就极具挑战性,而在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亚洲从事这项工作尤其如此。我们相信这本案例集定能有助于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和理解企业战略,也能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
本案例集汇集了在亚洲进行经营的企业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内容之广泛,可以在整个学期的战略管理课程中使用。为了能够反映亚洲地区的多样性,也为了反映企业战略领域所面临问题的广泛性,《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所载案例力求覆盖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等国家),横跨各个行业(包括汽车、计算机和运输等行业),涉及不同的产业周期阶段(包括成熟的食品行业,也包括新兴的服务行业),讨论不同的企业类型(包括私人创办的小企业,也包括政府支持的全球巨头)。
我们并不打算刻意赞美亚洲或夸大亚洲企业的成功,因而在《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这也使得《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更为完整。当然,案例中涉及的企业要么在亚洲创办,要么在他处创办而在亚洲经营,书中所描述的也是这些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它们都在为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成功而努力奋斗。另外,我们并没有刻意求“新”,而是本着最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原则,保留了一少部分发生得相对较早的案例。总之,在《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中所呈现的诸多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地思考从而透彻地掌握企业战略知识。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所载案例已被应用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课程。由于《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故事,描述了在企业急剧变化的亚洲环境中开展经营所面临的各种艰难选择与行动,从而也能够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战略实施者提供关于如何在该地区取得成功的颇有助益的见解。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能够得以完成,我们要感谢许多人。Cengage Learning的Paul Tan和Pauline Lim在《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尤其是Paul,正是在他的提议下才有了《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的创作。我们的研究助理Debasish Basak、Shivdat Tripathy、Anand Agarwal、Shilpa Marodia、Abhinav Singh、Angeliki Papachroni和Eric Yang帮助我们收集数据,并提供了其他方面的协助。我们也要对我们的诸位同事表示感谢,他们提供了颇有见地的想法,甚至与我们合作完成了某些案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尤其要感谢我们各自的夫人Usha、Ashwini和Fiona,没有她们的理解与支持,《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亚洲案例)(原书第3版)》是不可能面世的。
书摘
2009年年初,英博宣布,以66.7亿美元的价格向朝日啤酒出售青岛啤酒19.9%的股份,只保留7%的少量股份。据公司称,此举是为了偿还前期并购带来的债务。
按收入计算,前市场领导者青岛啤酒仍在中国市场位列第二,拥有12.8%的市场份额(见图8.1)。该公司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51个啤酒厂。为了撼动雪花啤酒的市场统治地位,青岛啤酒投资16亿元人民币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告支出与2007年相比上升20.5%。在2008年半年的时间里,青岛啤酒宣称利润上升了42%。同时,青岛啤酒也是中国领先的啤酒出口商。截至2008年,青岛啤酒行销全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8.4啤酒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即使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了啤酒业的下滑,但在更长的一段时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趋势将持续,考虑到不断增强的消费能力,这一趋势将促进对啤酒品种多样化以及高端优质产品的需求。优质啤酒的全球销量在2000-2006年增长了150%,大约有375亿升。2006~2013年预计全球将增长74.4%,中国将增长128.6%,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啤酒市场。根据2008年的数据,尽管优质啤酒产生的利润只占全部利润的10%,但预计这一数据将明显升高。
尽管预计在中国仍会取得积极的增长,但是啤酒业的盈利能力和售价依然面l临挑战。据瑞士信贷分析,中国啤酒市场的总销量为390亿升,毛利只有6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每升啤酒赚取1.5美分。啤酒商预计还面临着包装和大麦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2008年全球大麦价格比2007年上升了13%)。同时,中国市场相对分散,在这里零售商拥有很大的议价力。
分析家提到,“酒精类饮料产业缺少有机增长的机会,高额的分销成本和品牌塑造成本形成了巨大的进入壁垒,因此并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野心勃勃的并购者努力地展示其能从收购的公司中挤出利润,特别是如果它们为收购付出了高价的时候,市场的整合也在迅速持续着。不过市场仍然很分散。”
全球啤酒商如何控制飞升的成本?如何处理日益多样的品牌组合?什么才是它们在竞争中取胜所必需的能力?为利用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和新兴的优质啤酒市场,它们需采取何种策略?
……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逆向投资策略[图书]
-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
- 税务游戏的经营规则:做懂..
- 经营者的财务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