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Network Maintenance and Troubleshooting Guide: Field Tested Solutions for Everyday Problems (2nd Edition)
- 原出版社: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 作者: (美)Neal Allen
- 译者: 陈征 李阳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13816
- 上架时间:2011-5-20
- 出版日期:2010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41
- 版次:2-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 > Web Server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译者序
本书作者Neal Allen是全球著名的计算机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Fluke Networks公司的一名高级主管工程师,他将近20年的网络安装、维护和故障诊断的实际经验提炼出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将网络的基础知识浓缩成本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OSI 7层网络模型,自底向上分别介绍了介质(包括铜缆和光纤介质)、介质访问控制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中各种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然后,从出现问题之前的预防阶段和出现问题之后的故障诊断阶段进行了讲述;最后,详细讲述了介质和网络的故障诊断的问题来源、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具体实例。在整本书中,作者的着眼点都在于现今网络中占主导地位的TCP/IP协议集,并从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现身说法,揭开了网络故障诊断的神秘面纱。更别具特色的是,作者以Fluke Networks工程师的身份对该公司的各项产品的优缺点和范围都有独特的评价。此外,本书独特的“本章复习题”及其答案对于正鏖战网络认证的人而言也是不无裨益的。
本书根据其内容应属于网络的入门级书籍,但因为作者是从实际出发来讲述这些基础知识的,所以比枯燥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更为生动有趣,比一般性的培训教材更为实用。因此,本书可作为网络初学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培训教材的补充读物,更是网络技术员、网络工程师的必备读物。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提升技能、开阔眼界的功效。
参加本书翻译的人员有:陈征、李阳、傅鑫、戴锋、许瑛琪、张景友、易小丽、陈婷、管学岗、王新彦、金惠敏、张海峰、徐晔、张德福、张士华、张锁玲、杜明宗、高玉琢、王涛、申川、孙玲、李振国、高德杰、宫飞、侯经国、刘淑妮、张春林、金鑫、赵宏伟、张宏顺、尹周、王开年、贾震、陆晓萍、金国良、俞群。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译者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译 者
2010年5月
前言
举个例子:我曾幸运地帮助支持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部署网络的网络工程师非常了解架构、设计和设备配置,但却似乎很奇怪地不知道一些基础知识。下面的事件让我开始怀疑这是一种普遍的情况。
几个比赛地点出现了异常高等级的MAC层错误。走到其中一处比赛地点的场地上时,我观察到围绕场地的网络电缆被小心地安置在墙和栅栏上,以保护其不被踩踏。我们进入本地配线室并查看由网络基础设施设备所报告的错误。我留下那名网络工程师检查路由器和其他设备的配置,查找问题的线索。
我沿着电缆,在场地上漫步。我发现在至少有一半的电缆路径上,网络电缆都放置在大量蔓延的208伏电力线的上面,这些电力线也沿着墙和栅栏通往需要它们的地方。在绕着场地漫步时,我移动了网络电缆,尽我所能地使之远离电力线,但又不至于使其存在被损坏的风险。当我结束散步并返回时,那名工程师说当我们到达那里时错误等级相当糟糕,但在他进行故障诊断时却有点慢慢减弱了。我说明了交流电或其他噪声源是可能的错误根源,以及我所做的事情。
令我大为吃惊的是,我不得不解释每种报告的错误的特性以及错误是如何表明电力线是可能的问题起因的。后来我开始认识到,即使有些时候我所遇到的人所具有的关于许多网络主题的知识要远超过我,但他们仍然有可能只知道很少或者完全不知道本书所给出的基础知识。或者同样有可能的是,他们在很早之前学过这些知识,但后来却已经忘记了。
根据出现的次序,编写本书是为了以下3个目的:
·基本的网络技能培训教科书。
·小型网络的新的网络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分类”指南。
·网络专家的参考书。
这本书是入门级的教材,也就是说要“简单化”。“简单化”的概念几乎在每次实行时都会遇到挑战。在编写本书时,最难的工作是决定将什么内容精简成几句通常过于简单化的陈述,或者完全去掉。尽管如此,许多读者即使在阅读已经保留为“简单版本”的内容时仍然会遇到复杂度的挑战。从反馈来看,多次阅读段落内容是最终掌握大部分甚至全部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尽管如此,一定要注意,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去保证准确性,但令人沮丧的事实是,所有印刷物都毫无疑问地存在着疏忽的错误、重要的遗漏和被取代的事实。对你们的挑战就是学得足够精通,能够辨别出它们。
知道从哪里获取有关网络主题的准确信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本书中的许多细节都提供了参考书目来作为进一步阅读的出发点,因为一下子就找到它们是很困难的。
边界
与OSI第1~3层的故障诊断有关的大部分信息本质上都是通用的。但当越过某些边界之后,就需要在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定义之后才能继续进行讨论。例如,应用的故障诊断要求详细描述了准确的应用、安装、配置和使用模式之后,才能够开始进行故障诊断的讨论。对从PC到相同广播域上的服务器的数据流的故障诊断就不需要这样。对由路由器分隔的PC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的故障诊断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细节,这取决于是否启用了高级功能(比如访问控制列表[ACL],防火墙或负载均衡)。
同样,一旦离开数据是如何经过路由选择网络的,并开始有关应该如何配置路由器的讨论,就必须提供对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涉及的供应商路由器型号和版本等信息的详细描述,然后才能有效地讨论配置或配置的故障诊断。
本书中的主题往往在这些边界处结束。这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必须首先定义问题),而且还因为一旦到达这些边界,现有的供应商培训课程和供应商或业界认证就能够更有效地涵盖这些主题。缺少大量有关802.11无线的细节或许是被省略内容中最值得注意的例子,但是目前也有非常好的无线认证课程。
介质标准开发
这是一个政治敏感的话题,因为布线标准开发的整个问题所受到的政治驱动与技术驱动同等重要,但它仍然值得一提。对布线标准的一般演化的分析表明,下列说法可能是正确的:
·对新兴电缆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更多地是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而不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向前推进的,因为TIA工作组的会议更为频繁。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新的网络实现通常会推动布线标准的一些变化。
·其他国家标准似乎利用了在TIA和ISO标准主体的结果中找到的信息,然后在特定领域中应用了更多的研究,或者进行修改的适合于本地国内的电气规范和要求。
因为这种非科学的决定,所以本书中的布线参考将主要使用TIA布线标准参考。此外,Fluke Networks更密切地参与TIA标准和工作组文档,而且很容易找到主题专家。
媒体评论
—Javier Garcia, CCNA
“通过引用Arnold Glascow的话,我能够最好地概括这本书:‘成功很简单。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Heriberto Rebollo,网络分析师
“新版的指南带来了难以搜集的理论,并应用在具有实际重要性的问题上。”
—Dennis C. Frezzo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