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尝试性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金融理论与实务进行了融合。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在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对大部分章节的内容、结构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与充实。本书在内容方面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业务和案例的分析;既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也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已被1 4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
本书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金融、电子商务和财会电算化专业。
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件、案例演示、教学大纲、参考资料、练习与答案、测试题等。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版前言
课程介绍
第1章 绪论/ 1
1.1 网络金融的崛起/ 2
1.1.1 网络经济的兴起/ 2
1.1.2 金融电子化的历程/ 3
1.1.3 网络金融的崛起/ 6
1.1.4 金融全球化促进网络金融发展/ 9
1.2 网络金融的概念/ 11
1.2.1 网络金融概念/ 11
1.2.2 网络金融的标准与条件/ 16
1.2.3 网络金融的功能/ 18
1.3 网络金融的模式/ 20
1.3.1 网络金融模式/ 20
1.3.2 网络金融的前景展望/ 24
第2章 电子货币理论/ 26
2.1 电子货币的特征/ 26
2.1.1 电子货币的产生/ 26
2.1.2 电子货币的定义/ 28
前言
网络经济、网络金融的出现,给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实务的整合、创新将彻底打破传统的经济结构、经营理念,新的理论将取代已经过时的传统理论,对传统学科和传统专业的整合将涌现出一批新学科、新专业。
《网络金融》教材的建设是金融业务电子化和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的必然选择。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对服务、效率等要求越来越高,除要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外,还要靠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一方面,金融服务的种类、投资衍生品种越来越多,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金融和财会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金融电子化、财会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如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电子商务的支付、网上金融、网上保险和网上证券等。在金融领域每天、每月都有新的业务产生和新的技术应用。这些都对金融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应如此动态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教育和教学改革,制定新的《网络金融》教材建设方案是关系到金融类学院及相关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网络金融》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网络金融》课程是浙江省高校精品课程之一,2005年《网络金融》教材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浙江省高校重点教材。《网络金融》教材由张劲松老师主编,刘海和郑秋霞老师参与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我们尝试性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金融理论与实务进行了融合。《网络金融》教材由八大模块组成,各模块相对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第1章绪论由新时代的信息革命、网络经济、金融业务电子化三节组成;第2章电子货币理论由电子货币的概述、电子货币对传统经济的影响、电子货币的管理、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四节组成;第3章网络金融业务由网上银行业务、网上证券业务和网上保险业务三节组成;第4章网上银行的模式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四节组成;第5章电子支付由电子支付系统概述、电子支付工具、电子支付网络与密码系统和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四节组成;第6章网络金融经营管理由网络金融业务安全管理、呼叫中心系统管理、网络金融产品营销战略(郑秋霞编写)和金融企业知识管理四节组成;第7章网络金融监管由网络金融风险管理和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两节组成;*第8章网络数据安全(刘海编写)由网络信息安全概述、防火墙技术、数字加密机制、身份认证技术分析和金融认证中心的设计五节组成。
目前,网络金融理论与实务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对一些理论与实务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整合和编排,也许有些自己不成熟的构想和设计,其中大部分案例是国内外实践中已取得的成果。我们在《网络金融》教材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例如,网络金融课程体系的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方案、网络金融业务的监管与安全等。
“网络金融”课程已在我院金融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两届学生中使用,同时也被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4所大学176名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成为高教园区高校共认(各高校认可,承认其学分的合法性)课程之一。该书在内容方面既有理论探讨,又有业务和案例的介绍;既介绍了外国的先进经验,也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模式进行了探讨,其中带有“*”的部分有一定难度,可供感兴趣的读者选修。《网络金融》课件、习题集、模拟实习演示和参考资料等资源可以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园网上下载。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教授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周建松教授的指导、鼓励和支持,得到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材建设基金专项资助,对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书籍、报刊和相关网站的信息与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课程介绍
主编教师简介
张劲松,男,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发表专业论文36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研究方向为金融电子化建设;主讲课程“网络经济学”、“网络金融”、“电子支付与结算”、“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等;为浙江财经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授课。
课程简介
1. 课程定位与作用
“网络金融”课程的定位是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金融专业的专业课,是信息化时代金融专业创新课程,也是一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课程,该课程的作用如下。
(1)“网络金融”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金融业务的业务员和管理者
当前,金融服务的种类、投资衍生品种越来越多,随着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金融和财会业务趋于复杂化。金融电子化、财会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网上交易、电子结算、对账、支付等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在金融领域,每天、每个月都有新的业务产生和新的技术应用。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有必要制订新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金融课程建设方案。
(2)“网络金融”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金融从业人员新的经营理念、方式、战略和手段
网络金融将以其拥有的广泛信息资源和独特的运作方式,为金融业带来革命性变革。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网上消费、网上理财、网上储蓄、网上信贷、网上结算、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竞争的热点,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战略和经营手段将发生巨大变革。
(3)“网络金融”课程建设有利于催生出新的理论以及新课程、新学科或新专业
网络经济和网上银行的出现,给传统的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新的理论将催生出一批新课程、新学科或新专业。
书摘
负债,而没有信用创造的发生。因此,电子货币的引入并没有扩展信用的效果,仅仅是缩小了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对中央银行,特别是政府来说,这会使铸币税收入减少。然而,这只是公众手中持有更少的现金和更多的电子货币问题,货币政策将依然是有效的。
在电子货币发生信用创造的情况下,会对货币政策提出很多挑战。如果电子货币发行商通过发放新的贷款增加了电子货币的供给,创造了新的货币余额,是在中央银行管辖权之外创造的货币,存在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此外,如果离岸发行商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发放电子货币贷款,中央银行控制利率水平的能力可能进一步被削弱。但是电子货币发行商的电子货币与通货等值兑换的承诺对离岸发行商的行为可以做出限制。所以,即使离岸公司发行电子货币,也不会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失效。
只要发行商所发行的电子货币和本地通货保持等值兑换,货币政策仍是有效的。例如,如果中央银行增加利率,假如一家商业银行没有随着提高利率,那么在清算时将不得不在拆借市场借入更高利率的贷款,最终这家商业银行也会增加利率以便减少高利率贷款的损失,同样的压力也将影响离岸发行商的行为。由于电子货币兑换成现金或存款的需求存在,为了避免出现资金流动危机,发行商就会降低他们发行电子货币的利率。因为他们不能像中央银行那样创造信用,所以他们对利率调整可能比商业银行更敏感。因此,货币政策对离岸电子货币发行商同样有效。
作者其它作品
网络金融
- ¥34.00
- ¥68.00
同类热销商品
如何高效学习
- ¥35.00
- ¥24.15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 责任病毒:如何分派任务和..
- 认知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