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老国企52年风雨历程的书
这是一本反映新国企领导锐意改革的书
突出重围,改革,势在必行
基业长青,创新,坚持不懈
内容简介
作译者
2000年写作的《国外企业如何防治大企业病》由《人民日报》于2001年2月23日以《内部参阅》方式上报中央领导:2000年写作的《给民营经济以足够的空间》,在北京市经济学界引起热烈讨论;2001年5月9日被CNN美国在线以自由经济学家和评论家身份进行报道。
2001年3月和2006年9月-10月两次应邀赴意大利都灵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培训会议;2004年11月-12月受中国企业联合会委派赴日本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培训会议。
作者在新浪网、神州网开设“井中人观天下”博客:在新华网开设“老爱卿的博客”。
目录
第一节 跨越60年的画卷.............................................002
第二节 “这个工程只能给首钢”.......................................................005
第三节 “这里更像是一支军队”.......................................................021
第二章 在低谷徘徊的岁月.........................027
第一节 曾经拥有的好时光...................................................................028
第二节 安于现状就是逆水行舟...........................................................032
第三节 谁都不愿眼巴巴地等死...........................................................036
第三章 实现突破靠领军人才.......................041
第一节 “魔鬼”来了.................................................042
第二节 最大的一条鲶鱼.....................................................049
第三节 敢严,自己屁股就得干净.......................................................055
第四章 保持现状就是倒退.........................063
第一节 视慢为敌,疾错如仇...............................................................064
第二节 做强吊装主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070
第三节 合作共赢,打败同行不是目的................................................075
第四节 做强吊装、做大运输、做稳检修,形成抗风险能力.............078
第五章 激活第一资源.............................081
第一节 给能干事的以舞台,让不干事的下台....................................082
第二节 忠诚胜于能力,有用才是人才................................................087
序言
2009年11月份,首建机运公司领导找到我,希望帮助梳理一下过去几年公司发展的历程。当时我说,要想真实地反映该公司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提升的实践,就得由首钢人自己来干。因为首钢人有亲身的感受,有相通的文化,有共同的追求,由长年奔波于首钢生产一线的首钢内部研究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会比较合适。
这本书浓缩了首建机运公司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实践,升华了企业文化,看后给我三点启示。
一是要解放人的创造激情。纵观他们每一次突破和前进,无不伴随着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让一切创业创新的激情竞相迸发,就会不断将梦想变成现实。
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绩效导向。他们把人的建设和塑造与绩效管理相互融合,让企业文化在岗位上体现,在流程上沉淀,在细节上反映,形成一种习惯,这是企业最强有力的软实力。
三是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为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以核心价值理念铸造发展之魂、以科学管理巩固发展之本、以品牌经营扬起发展之帆、以良好形象增添发展之力,特色文化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首建机运公司由一个主要为内部生产服务的工厂发展成为驰骋市场、充满生机的企业,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是未来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他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作用。衷心希望首建机运公司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按照“构建新机运,建设大机运”的目标,创造新辉煌,再辟
新天地。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2010 年4月20 日
很久以来,我有个心愿,就是找个机会和吊装界的朋友们见个面、问声好、道声谢,并留下一张“全家福”相片;或在适当的场合,为吊装界的朋友们说上两句、赞美两句、鼓励两句,并向全社会展示吊装人的情怀。没想到,这个埋藏在我心里许久、我身边工作的同事都不曾发现的心愿,却在短短时间内被首建机运公司的戴利先生给逐一促成了。
2008年1月份,我收到戴利先生的邀请函,让我参加首建机运公司主办的“中国吊装人新年答谢会”。一看到这个会议名称,我就非常兴奋:好一个机运,我只是有这个愿望,他们却开始做了。那次活动,一百三四十人齐聚北京友谊宾馆,大家互致问候,相互交流,有说不完的话。每当我想念吊装界朋友们的时候,我就找出那张“全家福”来看看。
这件事刚刚过去两年,今年的二月份,我又被邀请参加首建机运公司召集的“中国冶金建设协会吊装专业委员会暨吊装人沙龙筹备会议”。会议期间,戴利先生悄悄地告诉我:“过一段时间,有一本书要出来,到时候您给写个序,替我们吊装人喊两嗓子吧。”我心想,好一个戴利,又跑到我前面了。
所以,我拿到《为了基业长青》这本书的讨论稿以后,想了许久许久。谈不上作序,就我接触到的中国吊装行业的一些情况和对机运公司近几年的了解谈点感想吧。
第一,近年来,首建机运公司,因首钢而实力强,因吊装而影响广,因戴利而善创新,经历了风风雨雨,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业内同行的共同评价。这些变化不光表现在他们吊装业绩突出,客户领导满意,重合同守信誉,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他们热情、豪爽、诚实、大度,既做企业又做人,有很强的人格魅力,更体现在他们“公开、共赢、豁达、激情”的企业文化。与机运公司合作,你会感到很温暖,很踏实,很幸运,你更会有一种无比强烈的激情,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他们。机运公司的创新意识和不断追求新的高峰的境界,不仅催生了机运的变化,使机运公司走上了“机”业长青之路,而且也给全国吊装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家都做好了,也等于是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机械管理与租赁分会献上了一份厚礼;有了这股劲,我这个会长当得也特别提气。
第二,在建筑行业中,过去人们习惯于把搞机械的叫做配角,视机务战线为“二线”。随着我国高、大、难工程建设项目的增长,大量施工新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载体得以实现的,机械化施工水平成为我国建筑业技术进步水平的重要指标。从首建机运公司的发展,我们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机械施工是工程建设的主角!这是我们广大机务战线人员引以为自豪的。
第三,随着我国建筑业改革的深化,吊装市场已不再是人们常讲的“招手来,挥手去”的单纯设备出租的市场格局,而已经演变成为高智商、高投入、高技术、高速度、高风险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一般的人、一般的胆识、一般的企业“ 玩”不了吊车,也正因如此,吊装人的辛苦,吊装人的付出,吊装人的奉献,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然而,多少年来,吊装人就是以这种执著的追求和特有的情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而出力、流汗,是一支值得尊敬的产业大军。
第四,我要感谢首钢,感谢首建,感谢机运公司,感谢戴利先生,也感谢主编和他的写作团队。因为这本书披露了大量的、详实的、耐人寻味的企业经营之道、管理理念和先进经验,这些都是企业最核心的东西,能够全方位、大视角、长短镜头齐用地向外界展示,本身就说明首建机运公司始终抱有一颗“ 感恩”的心,以及把企业做得更长久的坚定信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了基业长青》更像是一部企业经营管理的“ 经典案例集”。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当老板的,都可以从中汲取点什么,得到点什么,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生都将有所帮助。
顺便说明一句,大家都知道,美国人柯林斯(Jim Col lins)写过一部名著, 叫《基业长青》。这部书对我们中国人影响很大。首建机运公司为了永葆青春活力, 将本书命名为《为了基业长青》, 这本身就说明, 机运公司始终怀揣着一种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梦。企业,就应该有一种做成百年老店的梦想。
我衷心祝愿首建机运公司永远“机”业长青。
书摘
由于焰火网幕是将传统纯手工制作的烟花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结合,要让静态中的烟花动起来,立体化、动态化,具有视频的表现力、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因而,对中国传统烟花是一次大革命。一幅8万余发烟花网幕画,可展示时间也就60s,每一发烟花的起爆、燃烧时间,必须按照创意设计的要求在控制的时间起爆、燃尽。差之毫厘,巨幅画作燃放效果就会出现瑕疵,功亏一篑。在不到一个月的制作中,设计人员的每一次改动,机运人都要同时改动施工图,有时刚刚做完的东西,因为图纸改动就要重新制作。机运团队每次都是反复推敲,然而,施工方案却要朝定夕改很多次。
安全是第一要务。三幅网幕间隔130cm左右,挂在同一个钢槽内,依次燃放。为保证每一发烟花精确定位,机运人把网幕钢丝网整齐划一,构成横纵线坐标系,保证数据差精确到毫米。烟花属于易燃物,为保证几吨烟花在仓库存放时的安全,机运在仓库周围及重点位置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为使近30万发烟花全部执行设定起爆秩序,机运60项目部研发人员向“熊猫”提出,改良传统焰火燃放引线结构,由单引变双引。烟花之间先由单引线连接,然后根据网幕焰火的创意要求,将位置不同但起爆时间相同的烟花,编排为一组,加铺第二根引线。如此一来,即使一根线有故障,也不会影响烟花按时点燃、引爆成画。机运团队的建议被总装设计院和熊猫烟花集团采纳,达到了安全燃放的最佳效果。
作者其它作品
为了基业长青
- ¥28.00
- ¥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