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以货币、信用理论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系下金融的整体运行为主线,以金融市场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为核心,分5个部分全面介绍货币、信用的基本理论,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的特征及运行,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与金融调控以及开放条件下的金融运行等。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人员选用。
本书特色
1.系统精练。本教材立足于金融学的基础性,强调对金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内容体系的提炼概括,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2.与时俱进,突出可读性。本教材尽可能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通过补充阅读、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金融实践介绍给学生,增加了可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教材注重用一般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尤其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各章的内容中,增加了学生对金融风险的感性认识和深入理解。
4.适应面广。本教材结构完整,体系严谨,难易程度适中。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来介绍,适合于不同的读者群。
5.方便教学和自学。在提纲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本教材力求突破现有同类教材的框架。为便于教学和自学,各章开篇之前,设计了“学习目标”,以进行必要的导学;各章结束后的实训模块以补充阅读的方式展开,以突出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均提炼了“本章小结”、“学习建议”、“核心概念”和“课后思考与练习”,以便学生抓住要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自主性学习。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学习金融基础知识的参考书。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金融学概述
1.1金融概述
1.2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3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学习建议
核心概念
课后思考与练习
相关链接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2.1货币的产生及发展
2.2货币的职能
2.3货币制度构成及其演变
本章小结
学习建议
核心概念
课后思考与练习
补充阅读
前言
本教材以货币、信用理论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系下金融的整体运行为主线,以金融市场构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为核心,全面介绍货币、信用的基本理论,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特征及运行,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与金融调控,以及开放条件下的金融运行等内容。在系统阐述金融学基本原理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并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书在整体篇章结构上,力求体现以下特色:
一是系统精练。本教材立足于金融学的基础性,强调对金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内容体系的精炼概括,做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二是与时俱进,突出可读性。本教材尽可能反映国内外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通过补充阅读等形式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金融实践介绍给学生,增加了可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教材注重用一般理论分析现实金融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尤其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各章的内容中,增加了学生对金融风险的感性认识和深入理解。
四是适应面广。本教材结构完整,体系严谨,难易程度适中。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来介绍,适用于广大经济、管理类专业,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也可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学习金融基础知识的参考书。
五是方便教学和自学。在提纲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本教材力求突破已有同类教材的框架。为便于教学和自学,各章开篇之前,设计了“学习目标”,以进行必要的导学;各章结束后的实训模块以补充阅读的方式展开,以突出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均提炼了“本章小结”、“学习建议”、“核心概念”和“课后思考与练习”,以便学生抓住要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自主性学习。
全书共16章,由董金玲负责拟定大纲并主持编写。各章编写分工如下:董金玲编写第1、2章,刘凡齐编写第3章,陈彦华编写第4章,董金玲编写第5章,刘宁宁编写第6、7章,董金玲编写第8章,周仕通编写第9章,陈彦华、周仕通编写第10章,陈彦华编写第11、12章,张晶编写第13章,刘祥成编写第14、15章,孙颖编写第16章。全书由董金玲定稿,并对某些章节进行了修改和补充,陈彦华、刘宁宁协助定稿,孙颖、刘宁宁承担了教材后期的校对及格式编排工作。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教材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吸收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在此向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尽管我们力图根据金融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地方性综合大学金融教育的实际来编写这本教材,使其内容丰富、易于理解,但囿于时间、资料、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