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一五”应用型规划教材系列之一。全书由5部分共12章组成。第1部分为财政理论(第1-3章),分别阐述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2部分为财政支出(第4、5章),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第3部分为财政收入(第6-8章),首先分析了财政收入的基本原理,并简要介绍了国家非税收收入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税收原理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第4部分为财政管理(第9-11章),分别介绍了政府债务及其负担与风险的管理、政府预算与国库制度,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等专题。第5部分为财政政策(第12章),阐述了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财政平衡,以及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等专题。
财政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科生教学使用。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部分财政理论
第1章导论/2
1.1财政学是经济学的特殊分支/2
1.2财政学研究的理论基础/5
1.3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
第2章财政的产生与财政职能/21
2.1财政的产生与发展/21
2.2财政的定义与本质/25
2.3财政理论的形成与演变/27
2.4财政职能/33
第3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公共生产/40
3.1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40
3.2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45
3.3公共定价/49
第2部分财政支出
第4章财政支出概述/54
4.1财政支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54
4.2财政支出的分类/57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需要的我国财政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日渐丰盈。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们在吸收与借鉴国内外财政学研究领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要求,以及近年来我们在教材改革与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编写本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以下特点:①在框架体系上既兼顾国内一般财政学教材“财政原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基本结构与顺序,又试图有所创新与突破。如,把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财政作为逻辑起点;将政府债务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列入财政管理部分加以阐述;将国有资产管理并入非税性财政收入进行分析等。②在编写内容上,力图贴近市场经济与中国现实,广泛吸收国内外财政理论发展与财政制度及政策创新的最新成果,以求能够较好地反映当代财政学的一般原理、制度与政策。在理论上有一定深度和前瞻性,在制度、政策上兼顾一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兼顾宏观与微观,在资料素材上力求反映社会现实与最新发展。③在适用对象与编写重点上,力求兼顾通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除了考虑知识点的覆盖面与系统性以外,全书重点突出了政府公共管理支出的分析和税收相关知识的阐述,目的是使本教材能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本书由朱福兴担任主编,上官敬芝和马元三担任副主编。在朱福兴提出编写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后,编写组经过多轮研讨确定基本写作思路、写作风格后分头工作。具体分工为:第1、2、5、9章由朱福兴和李莉负责编撰;第4章由上官敬芝负责编撰;第3、12章由刘宁宁负责编撰;第6、11章由孙颖负责编撰;第7、8章由宗隽和孙颖负责编撰;第10章由马元三和刘宁宁负责编撰。最后由朱福兴负责统稿和总纂。
本书的编写参阅和引用了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方面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在书中做了注解或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详列,在此致以真诚感谢。本书得到中国矿业大学王超教授、徐州工程学院孙勤教授、陈澎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高伟编辑、佟欣书编辑及其他同仁,是他们的热情支持与协助,使本书得以顺利付梓出版。
财政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对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探讨将是无止境的。因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和错漏在所难免。在此真诚盼望专家和使用本教材的同行、同学不吝赐教。
朱福兴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