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 原出版社: Harper Paperbacks

编辑推荐
动荡时代,决策者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内容简介
作译者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和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 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记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出版成二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19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目录
推荐序二
前言
第1章 管理基本要素1
针对通货膨胀的调整2
面向流动资金和财务实力的管理5
管理生产力6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13
生存成本与利润错觉18
第2章 面向明天的管理27
把资源向成果集中27
抛弃昨天29
管理增长31
管理创新和改变34
面向明天的经营战略45
给管理者的计分卡51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56
新现实57
生产分工:跨国一体化73
新的消费市场86
前言
有句古语说得好,“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从来没有哪个“乱世”比20世纪的末期更乱了。这正是我在15年前首次写作本书时所预见到的。但是自那以后,时世变得太乱了,因此也太动荡了,已经超出了当时任何一个人的预期。那时,柏林墙(Berlin Wall)还没有倒下,苏联看起来仍坚如磐石,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也仍然还是政治宣言而非经济现实。那时,哪怕是一个疯子也不会预言说墨西哥将抛弃他们坚持了150年的孤立主义,决定融入北边愤怒而又担心的“美国佬”的经济中。日本尽管已经是一个经济巨人了,但仍旧有着相当大的对美贸易逆差,而且日本制造的汽车也几乎还没有开始出口。尽管我们当时有不少人预见到了20年严重的政治腐败和轻率的对外举债之后前西班牙美洲领地的经济崩溃,但是谁也不可能预见到像阿根廷这样的经济醉汉会突然清醒,更不用说会预见到他们的经济能好转得如此迅速了。
毫无疑问,我们如今的世界政治、世界经济以及科技都还远远没有“平静下来”。真的,就像我在自己最近写的《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书中所阐释的,我们最多也就是刚刚在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中走过了一半的路程。所以,对如今企业、大学、医院、政府机构以及工会等各种组织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弄清楚该怎样在动荡时期进行管理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现在这本书或许比它第一次出版时更适时。
下面这句“引文”就是本书所宣扬的主题:
“不要耍小聪明,要尽职尽责。”
预言未来只能让你惹上麻烦。我们的任务是管理现在,努力地促成能够发生和应该发生的。在这本书里没有灵丹妙药,没有权宜之计。实际上,这本书探讨的是哪些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到。关键词是“必须”。高级管理者对宇宙的掌控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但是,高级管理者要对他们经管的组织的生存负责,要对组织履行使命的能力以及组织的结果负责。
尽管我们不能预言未来,我们却可以找出那些已经发生并且将会产生重大而又可预知的影响的重要发展。任何想要在动荡时期管理好组织的努力,都必须首先着手于最具可预知性的发展:人口统计特征。一个发达国家到2010年的劳动人口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如今都已经出生了。对这个国家来说,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肯定将是不可逆转的,那就是从体力劳动转向作为发达经济核心资源的知识工作、从体力劳动者转向作为核心劳动人口的知识工作者。今天和明天的高级管理者必须有效地管理的这支劳动大军,的确非常不同于今天的高级管理者在20~25年前开始各自职业生涯时的那支劳动大军。..
而经济也是如此。经济的重心不仅已经从机械性的行业转到了知识型的行业,而且已经彻底地从制造或买卖东西的行业转到了各种服务业。另外,经济还从全国经济转向了区域经济和跨国经济,货币和信息已经变得真正地跨国流动了。正像人人都知道的,我们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之中,其意义不亚于200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不亚于150年前为我们带来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因此,在动荡时期进行管理就意味着要勇敢地面对新的现实,意味着你在开始时就要想着“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形是怎样的?”而不是仍旧抱着几年前似乎有些道理的断言和假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里,规划变得很流行。但是就像我们通常习惯的那样,规划会假定高度的连续性。通常,规划从昨天的趋势入手,并把这些趋势投射到未来——或许会采用一个不同的“组合”,但却有着非常相似的要素和结构。这种做法将不会再奏效了。在一个动荡时期,最有可能发生的假定是可以改变结构的独特事件,而根据定义,独特事件是无法规划的。但是,它们往往是可以预见的。这需要面向明天的战略——这样的战略可以预见到最重大的变化可能发生在哪里、可能是什么,可以使一家企业、一所医院、学校或大学能够利用新的现实,能够把动荡转化为机会。
本书处理的是战略——有了这样的战略,我们才能利用快速的变化,才能把变化的威胁转化为机会,从而采取有效且有利的行动,为社会、经济和个人做出贡献。
一个动荡的时期是危险的时期,但它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诱使你否认现实。新的现实既不符合左翼的假定,也不符合右翼的假定。它们全然不是所谓的“人人都知道”的那样。它们甚至更加不同于人人都还信以为真的现实,不管有没有政治信念的影响。“现实”完全不同于左翼和右翼的“想象”。如今,最强烈、最危险的动荡起因于决策者的错觉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不管这些决策者是政府官员、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还是工会领袖。
但是对那些能够理解、承认和利用新现实的人来说,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大好机会的时期。最重要的是,它对领导者来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期。因此在本书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是各个企业中的决策者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必须抵制“人人都知道”的常规以及昨日确定性的诱惑,因为这些将会变成对明天有害的迷信。
本书将探讨新的现实。但是,本书关心的是行动而不是理解,是决策而不是分析。这不是一本“哲学意义上的”书,它也不是要探索“我们正在走向何处”。它注重的是务实,是为公有或私有管理领域中的决策者而写。这不是一本“入门指导”,相反它是要告诉高级管理者们该做什么。...
彼得·德鲁克
1993年5月3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
序言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来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们总是称他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华章的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媒体评论
动荡时代,管理层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组织的生存能力,确保组织结构的坚实和稳固,确保组织能承受突然的打击、适应突然的改变、充分利用新的机会。
——彼得·德鲁克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摘
在可以预知的时期,比如从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到欧佩克卡特尔(OPECcartel)的那25年,基本要素往推荐序一推荐序二(1)推荐序二(2)前言管理基本要素针对通货膨胀的调整面向流动资金和财务实力的管理管理生产力(1)管理生产力(2)管理生产力(3)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1)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2)生存成本与利润错觉(1)生存成本与利润错觉(2)生存成本?利润错觉(3)生存成本与利润错觉(4)2第二部分面向明天的管理基本要素属于今天的企业。但是,所有的组织都生存和运行在两个不同的时段:今天和明天。明天正在变成今天,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因此,管理者总是不得不同时管理今天(基本要素)和明天。在动荡时期,管理者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明天就是今天的延伸。正把资源向成果集中抛弃昨天管理增长(1)管理增长(2)管理创新和改变(1)管理创新和改变(2)管理创新和改变(3)管理创新和改变(4)管理创新和改变(5)面向明天的经营战略(1)面向明天的经营战略(2)面向明天的经营战略(3)给管理者的计分卡(1)给管理者的计分卡(2)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