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Microeconomics (4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Addison Wesley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佩罗夫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讲授微观经济学。本书不同于其他微观经济学教材,首先在整个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论述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扩展应用之外,还融合了各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实例;其次本书更关注那些新发展起来的、分析现实市场非常有用的经济理论,比如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理论以及合约理论等;*后本书在阐释如何利用微观经济理论来解决问题和进行政策分析时,运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全书共分七部分。作者从传统的供给与需求入手,然后再从消费者理论与企业理论两方面详细展开。随后在第四部分开始就市场结构展开,着重讨论完全竞争市场。再把之拓展到第五部分的不完全竞争。第六部分则接着分析要素市场。最后一部分则把先前所有的分析框架从完全信息拓展到不确定性及不完全信息。.
本书作者佩罗夫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讲授微观经济学。本书不同于其他微观经济学教材,首先在整个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论述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扩展应用之外,还融合了各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实例;其次本书更关注那些新发展起来的、分析现实市场非常有用的经济理论,比如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理论以及合约理论等;最后本书在阐释如何利用微观经济理论来解决问题和进行政策分析时,运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译者
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导论
1.1 微观经济学:稀缺资源的配置
1.2 模型
1.3 微观经济模型的应用
小结
第一部分 供给和需求
第2章 供给和需求
2.1 需求
2.2 供给
2.3 市场均衡
2.4 对均衡的冲击
2.5 政府干预的后果
2.6 供求模型应用的时机
小结
思考题
练习题
译者序
本书根据佩罗夫教授的《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版第4版翻译而来,在经济学引进版教材大行其道的今天,各种版本的教材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增加读者选择时的“苦恼”呢?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翻译,特别是仔细阅读了全书后,我们发现,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这本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首先,与其他教材不同,作者从一开始就不打算通过臆想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来展开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而是煞费苦心地利用经验分析中所估计出来的供求曲线来说明问题。多数教材“敷衍了事”的做法固然不会对分析结果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本书尤其强调了现代经济学这一“经验或实证”的特性,这对于试图学习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生来说大有裨益。
其次,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各章的知识点和重要理论,作者精心编写了一些“应用案例”来展开分析,而“例题详解”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独具匠心的案例和例题对那些想系统、扎实地掌握经济理论的学生来说很有帮助,每章之后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跨章分析”展示了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给人以启发,遗憾的是数量太少,过于稀缺,掩卷之后总让人意犹未尽。..
另外,本书对微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也非常关注,用大量的篇幅(差不多有一半)来介绍这些内容,比如,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理论以及合约理论等,在作者极为擅长的产业组织理论方面,也加以重墨。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分析的不足,对于认识“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格外有效。
还有必要提及的是,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广大师生对佩罗夫教授并不陌生,国内学者对本书作者的了解多是从他的另一本流行教材——《现代产业组织》(与丹尼斯·卡尔顿合著)——开始的,这本书是国内经济学界较早引进的西方产业经济学流行教科书之一,在当时被国内多所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所采用,成为国内学者了解西方产业经济学,特别是了解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重要参考。
本书的初译分工如下:前言、目录、术语表,以及第1~10章由谷宏伟完成,第11~20章由章爱民完成,郝媛媛翻译了部分章节的习题以及书后的数学附录和习题答案。最后由谷宏伟在初译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统一的校对。我们一些学院(国际商学院和商务外语学院)的学生是本书部分章节的首批读者,他们为本书的翻译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还要特别感谢华章的几位编辑:宁姗、章集香和张竞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得到他们的支持、理解和包容,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也使本书增色不少。
由于两位主要的译者在翻译这本书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受时间和能力的双重约束,本书的翻译必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指正。...
谷宏伟
2009年6月1日于大连
前言
本书阐述了个人、决策者和企业如何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这个实用工具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家可以从中学到:
·个人可以依靠微观经济理论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或者是否签订一份让价格盯住政府的通货膨胀测定指标的合约等问题;
·决策者(和投票人)可以利用微观经济学,在税收、规制及其他政府措施出台前就对其效果和影响进行预测;
·律师和法官可以利用微观经济学来审理有关反托拉斯、歧视和经济合同等方面的案件;
·企业可以利用微观经济原理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选择战略、决定是从市场上购买还是自己内部生产,以及制定能为员工提供最优激励的雇佣合同等。
我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的经济系任教,也在伯克利分校的农业和资源经济学系,以及沃顿商学院讲授过微观经济学,所有这些经历让我坚信: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不同于其他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本书除了提供一些扩展应用之外,还融合了各种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并非臆想的实例。其次,本书更关注那些新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比如,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理论以及合约理论等),这些理论在分析现实市场的时候是非常管用的。最后,本书在阐释如何利用微观经济理论来解决问题和进行政策分析时,运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
摒弃臆想的经济学
为了向学生证明经济学具有实际用途而并非纸上谈兵这个道理,本书通过现实世界的实例而不是虚拟的臆想来诠释理论,把这些真实的经济故事融入到一些经济理论的正式阐述中,在独具特色的应用案例部分加以讨论,并在政策情景的讨论环节进行分析。
融入现实世界的实例
为了介绍那些基本的微观经济理论,本书在叙述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来自现实世界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有关加拿大的加工猪肉和美国的玫瑰花估计的供求曲线来学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模型:利用普通消费者在啤酒和葡萄酒之间的选择而估计出的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消费者的选择行为:通过美国家具制造商的实例来研究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大家还可以看到垄断理论在一种专利药品肉毒杆菌素(Botox)上的实际应用,也可以使用寡头垄断理论来分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和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在芝加哥一洛杉矶航线上的对抗以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可乐类饮料行业里的竞争。
应用案例
为了证实微观经济理论用途广泛,本教材还采取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应用案例。其中一个案例利用真实数据推导出了半导体的等产量线;有的案例探讨了消费者从电视节目中所获愉悦的衡量标准,以及相比圣诞节礼物赠送者的花费而言,接受者对该礼物的评价如何,也有些应用案例分析了提供更多信息的拍卖行如何得到比eBay上的卖主还要高的拍卖价格,还有辛普森案的报道对电视广告的影响等问题;有一个案例甚至调查了购买飞行安全险有没有意义的问题。
政策情景分析
除此之外,本书还采用经济模型对公共政策变动的可能结果进行了探讨。大家从中可以学会如何对税收、补贴、进入障碍、最低/最高限价、配额和关税、区域划分、污染控制以及许可证法等政策进行情景分析。本教材分析了税收对几乎所有类型的市场的影响。
本书还认为,经济理论在政策分析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为了论证关注现实的制度安排很重要这一点,我们采用了三个不同的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法如何对市场和制度产生影响。同样,本教材也证实了在竞争性市场中有害的最低工资法在某些非竞争性的市场上可能就是可取的。
现代理论
本书的前半部分(第1~10章)考察了竞争性市场,并说明了竞争具有多种可取的特性,后半部分(第11~20章)重点研究的是不完全竞争性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上,企业拥有市场势力,它和消费者都只掌握了有限的信息,并对未来无法确定,同时还存在着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