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版链接《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第3版)(精品课)》赵英军
内容简介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第1章 经济学研究对象和问题
第2章 无干扰的市场供求
第3章 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供给与需求
第4章 对需求的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5章 对供给的深入分析: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6章 厂商理论:对市场竞争的分析
第7章 厂商理论:对内部关系的分析
第8章 不完全信息和经济激励
第9章 生产要素理论
第10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11章 福利经济学
第12章 市场的边界与政府微观政策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1章 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3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前言
本书是浙江工商大学重点建设的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配套习题集,也可以单独作为习题集来使用。自2006年出版后,经过几年使用,陆续发现了一些错误。此次因为原配套教材修订,所以对《习题集》也同时进行了修改。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习题集参考文献,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与相关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4~6学分)一学年的教学。此次修改具体人员,仍同原书。具体编写人员:赵英军(微观部分第1章、宏观部分第10章),陈利平(微观部分第2章、第3章),朱慧(微观部分第4章、第8章),徐为列(微观部分第5章、第6章),王永齐(微观部分第7章、宏观部分第7章),程艳(微观部分第9章、第10章),姜波(微观部分第11章、第12章),兰萍(宏观部分第1章、第2章),周小梅(宏观部分第3章、第4章),陈欣欣(宏观部分第5章、第6章),单祥英(宏观部分第8章、第9章)。
不当和疏漏之处,敬请同行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赵英军
zhaoyj@mail.zjgsu.edu.cn
于浙江工商大学
书摘
宏观经济学是对人类经济活动认识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后形成的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发表.此后,经济学的研究在最基础层面上被分为两个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关注哪些问题呢?是不是到了]936年之后才出现这些问题呢?
其实从经济学说演进的历史来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在18世纪50年代就已经进入经济学家研究的视野。但是,促成宏观经济学建立的最终时机则是大萧条的发生。20世纪30年代席卷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全面暴露了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由个体自发联系形成的经济运行可能导致的恶果:产出水平严重下降、失业人员剧增、银行体系运转不灵……以当时的美国为例:在危机高峰的1933年,美国农场、工厂等的总产出仅仅相当于1929年的70%,失业率高达25%。如何对经济现实做出解释并找到解决良策已经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凯恩斯另辟新径,在传统理论之外提出了新的解释和政策建议。
在凯恩斯之前,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把商业周期的出现看成是自然现象,所以面对大萧条也感觉茫然。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①市场经济中高失业率和生产能力闲置可能会长期存在;②政府可以通过选择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特别是在短期,政府更应该这么做。所以看重短期也就成了后来研究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视角,凯恩斯的名言之一就是“在长期,我们都死了”。当然,随着后续问题的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学已经开始同时关注短期和长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