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Chain Reaction: How Today's Best Companies Manage Their Supply Chain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 原出版社: Kaplan Publishing

编辑推荐
“本书从供应链的‘进’到‘出’,从制造设备到商店的货架,都做了很好的解释。它通俗易懂,充满着各种有趣的案例和详尽的数据。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希望快速了解当今复杂的供应链网络,那么阅读这本书将是他的一大乐趣。”
——安迪·查塔,ARC咨询公司总裁兼CEO
“本书值得每个为了‘将合适的货物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运到合适的地点’而奔波的人来阅读。这本浅显易懂的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物流和运输的基础,并且闪耀着供应链革命的光辉。”
——菲丽西亚·斯特拉顿,《内向物流》编辑
“本书告诉你创造公司财富*主要的要素。它用智慧的眼光,通过分析许多案例,清晰直白、切中要害、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在这个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价值是如何流动的。”
——马修·梅,著有《优雅地解决:丰田革新之道》
“世界**的公司都在为如何让科技在它们的供应链中发挥杠杆作用而努力,以此来保持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企业在遇到新的挑战时是如何发掘自身供应链潜力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商务和供应链专业的必读书。”
——托尼·弗里夏,AMR 调查公司总裁兼CEO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一个真实的世界
第1章 梦幻仙境:世界新格局 2
第2章 规划生存:风险和适应 16
第3章 现实:教训和反应 28
第4章 创新和发明 35
第5章 五分钟计划:增强业务流程 45
第6章 自动化的发展 53
第7章 世界与我们同在:通信 61
第二部分 供应链的发展
第8章 供应链的历史 74
第9章 货物运输方式—公路、航空、海运和铁路 85
第10章 制造业的发展 ..104
第11章 与活动无关的地方:外包 115
第12章 零售业的发展 125
第13章 零售业和供应链 131
第14章 港口、货轮、枢纽站、铁路:联合运输 141
第15章 百万平方英尺的“巧克力”:仓储和配送中心 153
第三部分 供应链解析
译者序
我们所处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充满了许多革命性的改变。而供应链,作为20世纪的新兴产物,它的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应链的角色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保障后勤的“保姆”,而是成为了企业增值、盈利全新的增长点。.
21世纪公司之间的真正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只有具备最有效率的供应链的公司才能脱颖而出。这是作者在考察了诸如沃尔玛、戴尔、宜家、联邦快递、IBM、UPS和DHL等改变了美国人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公司的成功经验后,所得出的结论。这些企业的供应链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一定是目前在行业中最有效、最适合的。
很显然,如果我们只是对这些公司的供应链模式进行简单的模仿,是很难取得这些企业所创造出的成就的。作者也深知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者试图在对当今世界供应链格局的分析中,让读者的视野渐渐变得清晰。无论读者从事的是哪个行业的物流工作,都希望他们能从这本书中发现自己在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所以,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探讨了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商业运营模式的,以及自动化和通信新技术需要怎样的革新和商业策略。..
在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物流学和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些概念是如何被广大公司应用到物流、生产和零售之中的。另外,古老的仓库向今天的物流分拨中心的转变过程,本书也有详细的描述。而在这样的描述与分析中,相信读者也可以了解到这些转变背后的根本原因。
最后,作者定义了供应链是动态性和有机性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对企业如何架设一条最优秀的供应链来服务客户和提高公司业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此外,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物流业现状。相信我国物流从业人员阅读本书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和收获。这也是译者将本书推荐给广大中国读者的最大心愿。此外,本书可作为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案例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实用参考书。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由赵海峰、蔡三发、李林泽翻译,并由赵海峰对本书进行校对和修改。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瑞申、赵琳、张智芝等硕士研究生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本书中翻译疏忽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一个晴朗的秋日下午,我受邀于某亚洲船运公司前往纽约和新泽西港参观。港内的大部分船都是隶属于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几乎找不到悬挂有美国国旗的贸易货船。我参观纽约和新泽西港的时间正好是第一艘集装箱货船从这里驶向休斯敦50年之后,当年那次集装箱货船航行是由马尔科姆?麦克林(Malcolm McLean)指挥的,他就是现如今这个有名的大铁箱子—集装箱的发明人。现在,人们常把它叫做“箱子”或者“柜子”,这个东西就是世界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我们经过五层楼梯才走上这艘庞大货船,从它的长、宽、高来说都远远比当年的泰坦尼克邮轮要大。之后我们在船上进行早餐,这里的船员来自世界各地,当然他们也代表了如今世界供应链的新格局,这些船员都在国外出生,在国外成长,由国外的公司支付给他们薪水。
集装箱货船
我乘坐电梯穿过好几层甲板来到货轮的塔桥,在这里我远眺港口,一旁的搬运工正在把集装箱从货船卸到码头。像这样大小的货船一般船宽可以达到105英尺,这个宽度很关键,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宽度只有110英尺,只比货船宽一点。
我远眺港口,看到无数的集装箱堆放在码头,工作中的高空吊车,巨大的航站楼,停靠在码头边的货船,更远的地方可以看到新泽西高速公路和纽瓦克机场。这条高速公路两边有很多大型的货物塔吊。远处的纽瓦克机场,货运和民航飞机在不停地起飞降落。
借助望远镜,我可以辨别出远方联邦快递的货运飞机;看到了集装箱后面打印着长度数据信息;最远方,巨大的四层龙门吊车正在搬运集装箱,把它们放到该放的位置。其中有的集装箱是具备冷冻功能的,无论是把这些箱子搬运到货船还是卸到码头都需要特殊的照顾,因为人们可不想在经过四天的海上运输之后得到的是一堆解冻变质的大虾。
2003年,纽约和新泽西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万,也就是每天都处理超过1000个箱子,这个数字从有统计以来就一直在保持增长。每年,有超过1.3亿吨货物经过纽约和新泽西港,其中有丰田和宝马汽车、宜家家具,也有原材料和大量的废纸。
从物流学的角度来谈一下纽约和新泽西港,首先,物流就是货物传输和追踪的过程,2005年,物流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达到1.763万亿美元。纽约和新泽西港是美国第三大港,仅次于洛杉矶港和长滩港。这两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之和相当于纽约和新泽西港的3倍。但是,这三大美国港口的吞吐量总和也不及新加坡港或其他的亚洲港口。
港口 每年集装箱吞吐量① 每年货物总重量①
新加坡 大于2100万 大于3.47亿吨
香港 大于2100万 大于2.07亿吨
上海 大于1400万 大于3.16亿吨
洛杉矶 700万 无数据
(续)
港口 每年集装箱吞吐量① 每年货物总重量①
长滩 570万 大于6200万吨
纽约和新泽西 400万 大于1.32亿吨
① 2004年数据。
失落的视野
媒体评论
——安迪·查塔,ARC咨询公司总裁兼CEO
“本书值得每个为了‘将合适的货物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运到合适的地点’而奔波的人来阅读。这本浅显易懂的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物流和运输的基础,并且闪耀着供应链革命的光辉。”
——菲丽西亚·斯特拉顿,《内向物流》编辑
“本书告诉你创造公司财富最主要的要素。它用智慧的眼光,通过分析许多案例,清晰直白、切中要害、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在这个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价值是如何流动的。”..
——马修·梅,著有《优雅地解决:丰田革新之道》
“世界顶尖的公司都在为如何让科技在它们的供应链中发挥杠杆作用而努力,以此来保持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企业在遇到新的挑战时是如何发掘自身供应链潜力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商务和供应链专业的必读书。”..
——托尼·弗里夏,AMR 调查公司总裁兼CEO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