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轻轻松松读懂年报.
牛熊转换之际——排雷避险、全身而退..
泥沙俱下之时——挖掘价值、股市淘金...
内容简介
作译者
《上海证券报》的十年中,他近距离目睹了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群体沧海桑田的变化,并用他的笔记录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基于多年来对上市公司发
目录
推荐序二 联合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第2版前言 鱼龙混杂淘宝时
第1版前言 股票也是商品
宏观篇
第1章 探马来报——年报业绩早知道
第2章 庖丁解牛——年报正文概述
第3章 遗珠之憾——年报摘要概述
第4章 质量鉴定书——解读审计报告
股东篇
第5章 闸门开启之后——限售时间表
第6章 比比谁的“后台”硬——实际控制人
董事会报告篇
第7章 避免人祸的发生——公司治理
第8章 有财大家发——股权激励
第9章 猜猜蛋糕怎么分——分红预案
第10章 百分之十五是个槛——所得税
重要事项篇
第11章 为何身不由己——交叉持股
第12章 亲兄弟如何明算账——关联交易
前言
鱼龙混杂淘宝时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是京城古籍善本的超级发烧友,虽然囊中难称阔绰,但多年孜孜以求,手中精品已然充栋,不少版本更是价值不菲。这位仁兄并非只识货不问价之人,购书主渠道,不是琉璃厂那些标价令人咋舌的书店。此人最大的爱好,是穿梭于潘家园那样的跳蚤市场,千挑万选,斩获严重物美价廉的好书。.
这种在鱼龙混杂之所慧眼淘宝的方法与能力,非常值得投资者学习。特别在当下,股市暴跌泥沙俱下之时,这样的“选股”思路更值得借鉴,也更具操作性。
对于一位注重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痛苦之一,就是面对高质高价、价质相符,甚至质高价更高的局面。泥沙俱下,才是下手之时;鸡犬升天,则是退避三舍之刻。这种“唯恐天下不乱”,渴望乱中渔利的心态,是成熟投资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心理架构。
当然,淘宝的关键在于眼光,而眼光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与长期的实践,否则,货色琳琅,也会买椟还珠。研读年报,就是投资者在股市中淘宝的基本功,是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的长期实践内容。
(一)
那么具备一定研读年报的能力,对股票投资有什么益处呢?
首先,了解公司。我们买的是股票,而股票后面是公司,这家公司在生产哪些产品,提供什么服务,产品的毛利率如何,公司的管理能力怎么样,运作是否规范,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与竞争对手相比又有什么不足。凡此种种,都需要从年报中获取,或者说,年报是上述信息之集大成者。有这些了解作为基础,才可能结合更广泛的信息,形成判断。每一个投资者都期望找到物美价廉的股票,而“物美”又是重中之重。研读年报,其实就是通过了解公司,不断规范我们的审美标准,修订我们的审美取向,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其次,规避风险。阅读年报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吹毛求疵的过程,就是不断排除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否定、寻找答案的过程。只有那些没有明显瑕疵、没有明显疑点,经过严格筛选的公司,才可能纳入自己的股票池。很多时候,阅读年报的意义并不在于挖掘价值,而是规避风险。对多数投资者而言,通过阅读年报,即使没有找到大牛股,也要力求排雷避险。
最后,预测公司的未来。预测未来总是困难的,但却是这个市场中每一位投资者都在做的事情,只不过依据不同,方法各异。对于相信公司内在素质将最终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投资者来说,年报以及其他的定期报告,是预测公司未来的最基本出发点。
(二)
写完本书第1版,是2008年1月底,当时的A股市场已经开始回调,2008年年底,在本书开始补充与修订时,大盘已惨不忍睹。如此暴跌,出乎大多数人意料。
牛熊转换的背景下,一位读者这样问我:看年报真的有用吗?大盘暴跌时,似乎无股幸免。我想,这位读者的疑问,也是很多投资者共同的心声。
坦率地讲,看年报不是判断大盘走势的关键依据。决定大盘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各领域的表现、投资者的心理作用等。年报作为单个公司经营情况的事后总结,难以承担起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重任。当然,对各公司年报数据汇总后的分析,可以成为预判宏观经济的一个参考,但其时效性与代表性仍然有很大局限。
坦率地讲,看年报也不是判断个股短期走势的关键依据。决定个股短期走势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大盘波动、机构大户的进出以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包括年报在内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一年只有四次,无论从信息的涉及面,还是信息的发布频率看,都无法成为判断个股短期走势的有力参照。
坦率地讲,仅看年报无法帮助你在牛熊转换时全身而退,但肯定能帮助你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为下一次成功奠定基础。
总之,研读年报是成功投资的必要条件(技术派投资者可能不这么看),而不是充要条件,虽然这个必要条件的重要性值得一再强调。
事实上,在股市中根本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秘诀,一个投资者的成功,来自于长期不懈的努力、学习与实践,舍此别无它途。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故步自封,以为修炼得道;更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转而成为全盘否定后的虚无主义者。
(三)
序言
巴菲特的“三板斧”
有记者问过巴菲特,选股有什么诀窍?.
巴菲特说,第一,去学会计,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第二是阅读技能,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第三是耐心等待,一个人一生中真正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大量买入。
听了这个“三板斧”的回答,你满意吗?
可能有点失望,本指望巴菲特能口吐莲花,露一点独门绝技,没成想,却是无甚出奇。
但不要小看这个无甚出奇的回答,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巴菲特的“三板斧”中,有两招都与年报相关(财务报表是年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巴菲特对读年报的重视与推崇。
巴菲特如此强调年报的重要性,并不意外。因为年报是了解、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核心依据,而读年报是炒股的基本功,特别对于那些有志于价值投资的股民来说,更是如此。
同样的年报,同样的内容,高手就能去伪存真,就能入木三分,就能透过数字看出背后的玄机。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只是浮光掠影,过眼不过心。
那么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可以在年报中淘金呢?
我想先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财务知识、证券知识、公司运作知识等。然后是多看,只有大量阅读年报,我们对很多关键点的感知才能够变得细腻、敏感。最后是找到一本好的教材,作为梳理思路、答疑解惑、开启智慧的指南,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而《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就是这样一本好教材。
在我看来,本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理解本质。这一点,在书中的会计报表篇、财务指标篇,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坊间大多数相关书籍,仅仅是在摘抄教科书上的定义,罗列财务分析的公式,以至于投资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真正到了应用时,却发现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但本书却着重于会计报表的内涵、财务分析的本质。以利润表为例,不少投资者也许对利润表中的会计科目不陌生,但对利润表的本质内涵—“利润=收入-费用”,却不甚了了。本书花大量笔墨讲解了收入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而这一点,对于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实至关重要。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这本书可以说做到了三结合。首先是结合了2007年年报的特点,特别是注重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新的年报格式在2007年年报中的应用。其次是结合了目前中国股市的特点,比如说股权激励、交叉持股这些目前中国股市中的新生事物,书中有专门章节进行讲解。最后是结合了具体案例,将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相衔接。
三是通俗易懂。年报内容较为专业与枯燥,而本书却能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相信即使是对年报较为陌生的投资者也能够无障碍阅读。
所谓百战归来再读书,希望投资者在历经了两年的大牛市后,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过往,扎扎实实地读几本书。当然,不是读那些所谓秘籍、绝招之类的野狐禅,而是读那些真正能够帮助投资者炼内功,长元气的书籍。我相信,《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就是其中的一本。
张昕帆
中信建投副总经理
中央电视台《理财教室》特邀讲师
媒体评论
因此,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投资者占有信息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不少投资者来说,与其孜孜不倦于听消息,道听途说所谓的内幕、题材,还不如扎扎实实地求问于年报,求问于公开信息。
——程峰
联合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那些痴迷于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不妨读一读这本讲述年报的佳作,也许它会改变你的想法,那些想涉足基础分析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投资者,可以将本书作为引路人,那些有过数年实战经验,却在基础分析领域存有很多困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得到启发与醒悟。
——冉兰
资深证券分析师,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特约嘉宾
不少投资者视读年报为畏途,但读完本书之后,相信多数投资者都会从阅读年报中得到很多乐趣、启发与感悟,从而使自己的投资水平真正跃上新的台阶。..
——吴洪平
湘财证券高级分析师
好的老师不会仅满足于告诉你问题的答案,而是更在意传递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马兴湖
民族证券高级分析师
好书,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就本人来说是个业余投资人员,但都能看懂,虽然第一次看不太明白,但看第二次突然开窍!感觉如上所说,写得容易明白,重点突出!!!(当当网友)
作者的财务经验挺丰富的,把年报点读得挺透彻的,而且简单明了,一点也不枯燥。(当当网友)
总体而言确实带给我太多的知识要点和领悟,很多知识点都是以前未曾接触和学习的,非常感谢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一本书,让我对财务报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起点,才知道自己以前是那么肤浅。(卓越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