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ition)
- 原出版社: Addison Wesley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分析了厂商行为,检验了各个市场结构中厂商行为的不同,以及讨论了对于垄断行为和与可识别的垄断权力相关的问题。全书完整地介绍寡头垄断理论体系,并用博弈论等理论知识分析了寡头垄断行为,还讨论了许多反垄断案例。特别是通过对石油、汽车、航空、计算机和食品产业等案例的分析,学生们不仅可以对产业组织的理论及实践加深理解,还会认识到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学习和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性。.
本书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使用,在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地方都采用具体化而非抽象化的形式来讲解,便于学生领会。..
本书以结构—行为—绩效方法与芝加哥学派方法的介绍开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从经典到现代的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并且还讨论了企业兼并、政府管制等产业组织理论的前沿实用课题。
本书引入了包括博弈论在内的大量现代经济学理论工具,但却没有加入复杂的微积分计算,用大量的图表与统计数据将复杂的理论体系直观化,便于读者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本书还引入了许多行业的现实案例,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相关行业竞争的历史。
本书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背景知识拓展用参考书。...
作译者
除了在科尔盖特大学讲授各种课程外,沃德曼教授还曾先后三次在伦敦带领成绩优异的学生从事为期一学期的经济学研究。他从事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已经超过30年。..
伊丽莎白 J. 詹森(Elizabeth J. Jensen),汉密尔顿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自1983年以来在汉密尔顿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担任经济学院主任,她在2002年荣获汉密尔顿学院的杰出教育奖。詹森教授在斯沃斯莫尔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马萨诸塞技术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到汉密尔顿学院之前,她在经济咨询委员会工作。
自从来到汉密尔顿学院,詹森教授一直从事产业组织教学,她常深情地回忆起在斯沃斯莫尔学院第一次学习产业组织课程的情景,正是这门课使她决定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导言 1
1.1 学习产业组织的两种方法 2
1.1.1 结构-行为-绩效法 2
1.1.2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 4
1.2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5
1.3 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5
1.4 政府和产业组织 5
1.4.1 反托拉斯法的内容 6
1.4.2 强制执行程序 8
1.5 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组织 8
1.6 本书的总体方法 9
小结 9
关键词 9
讨论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厂商和生产成本 12
译者序
与目前引进的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沃德曼和詹森两位教授的这本《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结构设计紧凑。作者从分析厂商行为理论开始,分析了完全竞争和垄断。随后讨论不同市场的市场结构问题,接着讨论垄断行为和与可识别的垄断权力相关的问题。二是运用了简单的博弈论方法分析寡头垄断行为。将博弈论作为一个基础分析框架,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不同的寡头垄断模型之间的动态关系。三是作者将大量现实案例与理论介绍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产业组织是一门充满精典研究案例的学科。作为年轻的经济学学者,我们非常钦佩作者能在本书中系统安排了许多案例,这对于学生体会理论和经济现实发展将会大有裨益。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会更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获得大量的厂商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知识,如反垄断、管制、解除管制和国际贸易等内容。作为译者,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受益匪浅。..
在此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继续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
李宝伟 武立东 张云于南开园
2009年3月6日
前言
—达·芬奇
我们写这本书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学习产业组织。由于产业组织领域在最近25年变化很大,我们在科尔盖特大学和汉密尔顿学院教授的产业组织课程也有很大发展,这本书反映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许多新东西。产业组织学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依赖于经验主义,而是更依赖反映基本规律的理论模型。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这本书把博弈论当做分析厂商和产业行为的基本方法。由于产业组织学科已经开始从重视经验转向重视理论发展,我们也很担心这个领域曾经建立的有价值的经验传统被遗失。基于这一担忧,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把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和一系列经验案例结合起来讲授,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好。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写成一部内容详尽丰富的教材,包括最新的理论、实例以及丰富的吸引学生的经验案例。在第3版中我们还加入了新的应用实例并且安排在各个章节中。我们也继续提供这个领域内不断完善的观点,鼓励学生们对不同理论解释进行对比。我们相信这本书能实现这些目标。
市场上也有很多同类教材,《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第3版是写给本科生的,但并不适用于新入学学生作为初级教材使用,本书的主要对象是至少完成了一学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因为真正理解本书所有素材的数学技巧水平与理解一本标准的微观经济学教材所需的数学技巧相同。我们还避免过多地使用微积分,注解除外;我们尽可能使用具体的数据实例而不是用更多概括和抽象的数学公式来得出结论。多年来我们发现学生们能以很快的速度领会一个数据实例。
《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第3版,可以作为本科生的经济学或者商业课程的基础教材,也可以用做研究生的产业组织或者商业公共政策课程的简单背景知识阅读材料。
我们想突出本书的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我们从分析厂商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和垄断开始,接着我们讨论不同市场的市场结构问题,随后我们讨论垄断行为以及与可识别的垄断权力相关的问题。
第7章开始分析寡头垄断行为,这一章整体讲述博弈论的要点。第7章后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方法分析后面的寡头垄断行为。把博弈论作为一个基础分析框架,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不同的寡头垄断模型之间的共同关系。在没有建立这一框架时,学生们经常告诉我们不同的寡头垄断行为模型是杂乱的、易混淆的。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讨论了许多案例,包括各种各样的反垄断案例。产业组织是一门充满好的故事和案例研究信息的学科。在整本书中,我们提供了许多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我们希望大量具体的案例能够使本书更容易阅读,并且能使多数学生感兴趣。虽然书中知识浅显易懂,但是本书会提供给学生们必要的理论知识,使他们获得大量的有关厂商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知识,如反垄断、管制、解除管制和国际贸易等。
产业组织的学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我们把本书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1. 产业组织的基础
在第1章我们讲述了这门学科的简单历史,并且解释了产业组织两种研究方法的区别:结构—行为—绩效(SCP)方法和芝加哥学派方法。本章也介绍了美国的反垄断政策。第2章介绍了厂商理论,包括厂商的边界的讨论和厂商成本。第3章回顾了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完全竞争和垄断,并且讨论了美国应对垄断的《反垄断法》。第4章介绍美国的市场结构、市场的进入和退出以及兼并,包括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应对兼并的反垄断政策。第5章讨论了与垄断相关的三个重要模型。第6章我们回顾了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主要论断,并且谈到了过去50年产业组织学者建立的实证规则,以及对这种规则的解释。
2. 现代产业组织: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第7~12章是核心章节,主要以博弈论的观点讨论行为。我们努力使晦涩的博弈论模型变得更容易让本科生理解。我们在第10章专门研究共谋案例,在第12章研究组织进入市场的非营利策略,如提高对手的成本和产品增值等问题研究。第11章和第12章的附录仔细研究了更高级的博弈论模型。
3. 商业现实
第13章开始介绍产品差异和广告,第14章研究了市场结构和技术进步比率之间的关系。第14章还详细地介绍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对美国专利体系的一些看法。第15章和第16章分别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价格歧视和垂直兼并。我们在附录里包含了更进一步的讨论,如非线性需求曲线下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以及在不存在垂直兼并时的投入替代问题。最后第17章提供了公共效用的传统理论和解除管制领域的近期成果,包括美国的管制和解除管制的历史研究,暗示了是竞争而非管制是达到经济效率的最好方式。
第3版的变化
我们对于《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第1版和第2版的反馈感到十分的欣喜,并且我们也为有机会做出一些改进而感到高兴。我们在同事、学生的反馈和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在第3版中做了几点变化。
主要的变化体现在:第一,我们把反垄断材料从原来的第18章和第19章安排到适当的理论章节中。原来的第16章已经被安排到第6章,以便在书中更早探讨传统SCP方法,并且更顺畅地转向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讨论。原来的第17章应用工具,已经完全被删除,但是它的一些讨论已经包含在微软案例中。另外,限制定价和超出额外能力的章节已经完全用别的形式分类。第2版第5章和第7章的案例已经重新安排在一个关于垄断行为的新章节中,新版的第5章增加了一个关于网络经济学的新章节。
其次,我们在每章中以新的案例、新的小节和每章末讨论题的形式添加了相当数量的资料。主要话题都具有应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包含数据。
序言
国内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在最近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得益于我们对外文教材和资料的引入和吸收。《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本。在最近的二十多年中,产业组织领域中有了很大发展,不同学者在众多方面达成一致共识,形成了所谓的新产业组织学。之所以形成新产业组织学这样的发展,关键在于博弈论的应用。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理解寡头垄断的理论框架,试图设计一个越来越接近现实的寡头垄断博弈模型。
与此同时,作者仍然保持了产业组织理论一向重视的经验传统,吸收了大量现实案例,并将这些案例紧密地与博弈理论分析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和现实资料,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产业组织领域问题的理解。..
李宝伟副教授等主持翻译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这几位教师都处于南开大学教学第一线,给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他们都非常重视理论讲授与经济现实的结合。所以这本书作者将理论分析与案例充分融合的能力,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能力。这本书涉及大量企业竞争案例和各种与反垄断相关的法律法案,几位译者能将这些复杂内容翻译得准确和简练,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
几位青年学者刻苦努力的精神,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和赞赏,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就取决于青年学者现在的努力。...
刘骏民
于南开大学
200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