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Great Unraveling: Losing Our Way in the New Century
- 原出版社: W. W. Norton & Company
- 作者: (美)保罗.克鲁格曼
- 译者: 张碧琼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55130
- 上架时间:2009-11-27
- 出版日期:2008 年11月
- 开本:16
- 页码:28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超级畅销书 > 经济现象/金融环境 > 次贷/金融/经济危机

编辑推荐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最受争议的畅销作品...
内容简介
作译者
最受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
1978年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使他一夜成名。
1991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惊人的预言家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使他名声如日中天。
经济学的急先锋
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
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
目录
致谢
序言
导言 变革的势力
第一篇 美国的泡沫问题
第1章 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投资者的种陋习
冰川纪来临
庞氏骗局
道琼斯,哦,道琼斯
金钱的算术
创造和破坏
比萨饼法则
道琼斯的损害
第2章 国外风起云涌
亚洲出了什么问题?
德国为何失去竞争力?
难道我们不像日本?
我们只能盲目蛮干
第3章 格林斯潘风格
译者序
克鲁格曼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其一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经济蓬勃发展之际,发表了论文《亚洲奇迹的神话》,认为“亚洲奇迹”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幻灭”。当时,这番评论被认为是危言耸听,但不久之后,亚洲经济金融危机就爆发了。克鲁格曼成功地预言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奠定了他作为“新一代经济大师”的地位。其二是他与奥伯斯法尔德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这本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国际经济学教科书,曾被译为日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波兰语等在世界各国发行,其第4版和第5版已被译为中文,数次印刷,在中国有广大的读者群。
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经济活动的地域特征和金融危机方面所做的贡献。克鲁格曼的夺标,仍然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学派的胜利,也延续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偏爱美国经济学家的“传统”。
本书主要由克鲁格曼3年中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组成,它刚一问世,就成为了风靡美国的畅销书。作者通过一系列精彩犀利的短文,揭秘美国迷途因果,预言了美国的新危机。可以说,本书是成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重要元素。
为了准确演释作者原创,并与读者分享这份惊喜,作为译者,我不能不读懂这本新书,也不得不仔细认知作者的境界和睿智,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揭秘美国迷途因果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克鲁格曼对美国当时的经济问题的评论和对布什政府政策失误的批评,囊括了从安然事件、布什减税政策到伊拉克战争、加州能源危机、经济全球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虽然克鲁格曼在书中称,最初《纽约时报》请他撰写专栏时,只是希望他写一些有关新经济的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章,但“随着事情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政治”。克鲁格曼有党派倾向和态度鲜明的个性,他大谈布什政府的政策缺陷,指责格林斯潘既越权干涉又推诿责任的做派。正是这样一本敢言的书,受到了广大美国读者的欢迎,连续数周被《纽约时报》列入畅销书排行榜。
2.通俗的经济学读本
克鲁格曼在书中说:“我的文章中有一部分被我称之为‘希腊字母式’的经济文章,是为专业性杂志撰写的深奥难懂的论文。但同时,我也为更为广泛的读者群撰写全球化经济方面的文章。”本书收录的专栏文章正是为普通读者奉献的通俗经济学读本。克鲁格曼以其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为基础,以丰富的信息、直言的勇气和犀利的笔调为广大普通读者勾画了一幅他眼中真实的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政策全景。即使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读者也可以顺畅地读懂这本书,可以在克鲁格曼深入浅出的文字中,了解什么是庞氏骗局、“达不溜”双底、全球化的意义等。虽然本书不是“希腊字母式”的经济学著作,但我相信每一位经济学者都会认同这其实也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经济学读本,同时也会认同最浅出之作往往是最好的这一观点。..
3.前瞻性的经济分析
早在20世纪末,克鲁格曼就因其成功地预言了亚洲经济的崩溃而名声大噪,而本书中他的许多预言也业已变为现实。如在2001年美国加州出现了电力危机,引发了各方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而克鲁格曼却认为危机只是假象,是“垄断势力和市场操纵的威胁”的作用,一年后,安然的丑闻被揭发了出来。
目前还在蔓延的华尔街风暴的起因,我们也能在本书相应短文中找到前瞻性分析。例如《“猪入蟒腹”之态》、《退休金寓言》中,他分析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出现严重问题,认为它“正无情地缓慢地走向它的劫数”,“使这个社会保障制度破产”;还有在《美国蔑视国际法》中,对美国不遵守贸易协定的霸道作风所带来的严重恶果的分析等,许多预言都正在或将要显现出来。这些分析不仅对于美国,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都具有警示作用。
4.敢言的经济学家
出于对布什政府的气愤,也出于一名经济学家的职业道德感,克鲁格曼一针见血地戳穿布什政府政策的各种谎言和失误。这在大多数媒体人云亦云的现今社会尤为可贵。
他指责布什政府的财政预算不过是骗人的数字游戏;其诸多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他背后的大集团谋求利益,但又以为中底层人士谋福利为借口;总是以反恐怖主义为名,利用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而穷兵黩武……
许多读者佩服克鲁格曼的无畏精神,爱读他清新、泼辣的文字。有人说,读其文就如在沙漠中见到绿洲;有人说他是不可或缺的专栏作家,是充满谎言的政界里的真实声音;有人欣慰地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人”;有人甚至称誉他为“当代左拉”。
5.幽默的经济语言
他的畅销教科书《国际经济学》中的文字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本书则更多了一分幽默。
在《安然丑闻背后》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开篇就给我们讲了个笑话,“一个农场主听到他的鸡舍里有可疑的嘈杂声,他便大声喊道:‘是谁在那儿?’那个贼回答说:‘这儿除了我们的鸡以外没有任何人。’农场主感觉没事,就回去睡觉了。”当我们继续往后看到“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曾问过能源公司它们是否在操纵着市场,可它们的回答是:‘谁,你是在说我们吗?’——这样就不了了之了。”我想每一个读者看到此处都会忍俊不禁。
本书中类似这样的幽默表达到处可见,这为揭秘严肃的经济政策问题增添了一抹亮色。
序言
媒体评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克鲁格曼最发人深思、令人信服的作品。
——商业周刊
充满活力,清楚易懂,措辞诙谐,见多识广,是保罗·克鲁格曼的风格。每一个关心美国未来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他对美国现状的评论。
——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jr)
保罗·克鲁格曼这部充满智慧的著作,可以在事态还未太迟之前唤起民众。
——普利策奖得主 大卫·利弗霖·路易斯(David Levering Lewis)
克鲁格曼以冷静的眼光、锋利的笔杆,见证经济起伏的脉搏,褒贬是非。这位“识者”的文章能够添增一个现代公民对经济活动乃至大势所趋的了解。
——著名经济学家 熊秉元
书摘
非理性投资者的7种陋习
《财富》1997年12月29日
我同其他人一样欣赏有关金融市场的理论。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刚刚获得了诺贝尔奖,该理论被认为可以为复杂的金融工具定价起到辅助作用,对此,我并不怀疑。然而,除非你5个月以来一直呆在寺庙里,否则,你肯定已经注意到了最近市场的异常表现。直到7月份,东南亚的经济“奇迹”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投资者欢欣鼓舞地将数十亿的资金投到当地股市中。然而,到了10月份,依然还是这些投资者,却全力地把资金抽逃出来。毕竟,谁都可以看出东南亚的经济管理有多么腐化堕落、无法挽救。而9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时,每个成员都对中国香港采取的经济政策表示了赞赏,正是这些政策使香港在国际大环境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免遭其不良影响,并保持着繁荣发展的态势。但1个月后,不仅中国香港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巴西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并被带入了低谷。
市场的问题到底应归咎于什么呢?我最近参加了一个货币投资经理的会议,有机会聆听了来自市场的声音,或者至少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的声音。他们合计能控制上千亿美元资金,因此,当他们发言肘,我仔细聆听,主要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人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来。他们肯定很聪明,因为如果他们不聪明,他们怎么会这么富有。下述即为我所了解到的:正是借助于以下7种陋习,形成了主导世界的完全无效的市场。
1.只关注短期利益
在该会议上,有一部分人试图探讨有关长期问题,即关于美国企业未来5年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收益增长问题。但这类问题很快因为学术性太强而被搁置到了一旁。但请注意:任何一个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即使是一个短线投资者,也应该关注长期的情况。本年度的股票价格取决于本年度的盈利情况以及人们对明年价格的预期。而明年的价格又将取决于明年的盈利情况以及明年人们对后年价格的预期……那么,考虑今天的价格时,就应该把对未来利润的预期考虑在内。实际投资者应该知晓这一原则。
2.贪婪成性
很多人一直在谈论他们在大调整之前如何预期一个最终价格的形成以及他们如何计划把市场价格在高位再支撑一段时间的体会。这些做法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你真的相信股价是被高估了,你又怎么自信能够正确判断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跌的时间?企图得到那些不可能的额夕卜收益的人可能会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
3.轻信愚言
一些货币投资经理声称亚洲市场已经超卖,投资者应该在市场开始转变后再买进,就如另一些人宣称美国市场被高估了,可他们总是要等到市场开始走弱时再卖出。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如果对你而言;市场的转变非常明显,那对其他人而言不也是很明显的吗?不言而喻的是,他们似乎都相信这一策略是安全的。因为他们认为总会有其他人极为愚钝,要等到真的太晚时才能注意到转变的开始。
4.羊群效应
你曾经可能认为投资团体有兴趣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比方说有人认为美国濒于严重的通胀,或者日本已经为一个高速的经济复苏做好了准备,又或者欧洲货币联盟将会失败,而这些观点对传统的观点形成强有力的挑战。但事实并非如此:少数胆怯的持有不同观点者常常会被大多数人奚落。显然,投资团体希望强化传统观点而不是对传统观点提出挑战。
5.过分教条
当我听到投资团体谴责日本公司不具竞争力、管理不善和无力关注决定性因素时,我十分震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所有日本公司都是这样的。能够仅以80日元对1美元进行出口的人必须至少有点“变魔术”的本事。数年以来,大量资深作家的书籍和文章不正是把日本的管理方法作为研究的经典对象吗?事实上,它们从未真的那么出色,但它们的水平也肯定比现在的口碑要好。
6.追随潮流
我参加该会议本希望听到一些关于“新经济范式”的讨论,这一范式断言科技和全球化意味着所有旧的规则都已经被否定了;此前6年来没有通胀的增长将会无限期的持续下去;我们正处在一个为期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的开端等等。当然,这样的教条基本上没有意义,但不管怎么说,我可以很快地确定这种范示究竟是什么,就像《魔法奇兵》中所说的,“那是5分钟之前的事了。”所有的规则都被再一次修改了。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处在技术性恢复的轨道上,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可怕的全球通货紧缩的新时代的边缘,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此完全无能为力。因此,这又是一个新的新经济。
7.运作他人资金
就像我说的,如果与会的那些人非常聪明的话,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呢?我猜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是雇员,而不是资金所有者;他们仅仅是在试图为自己赚钱,或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长远的计划。从长远的角度看,除非生命终结,你不可能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另外,一个人运作他人的资金时要把握独立超脱的界限是十分困难的。当其他所有人都犯了错误时,你犯错误并不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你可能会损失一份奖金,但不太可能丢掉你的工作。然而,如果其他所有人都是正确的,只有你犯错,那就会……因此,每一个人都关注同一短期数字,试图追随潮流,相信那些无聊的现行经济理论。
聆听这些人对钱的高谈阔论,我感到非常紧张。毕竟,这些人有能力将资金汇集到一个国家的市场上,然后,也可以突然地将资金抽回,创造一个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的潮涨潮落的兴衰周期。我认为他们不会对美国这么做,我相信格林斯潘,但对这一点我也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