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段红兵
-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47890
- 上架时间:2009-4-30
- 出版日期:2008 年8月
- 开本:16
- 页码:20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法律 > 法律考试 > 法学教材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文法类 > 法律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编写。全书共分四篇:劳动立法简史、劳动法基础知识、劳动合同法、劳动保护。注重准确反映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意和实践适用性,重在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意识。本书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紧紧围绕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大学生工作的需要,在内容上力求简明扼要,注重实用,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掌握。..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学生,可作为社会在职人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供其他读者自学使用。...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篇劳动法立法简史
第1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1.1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1.1.1劳动法产生的背景
1.1.2产生与发展
1.2中国的劳动立法
第2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2.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1.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1.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2.1.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2.2劳动法的作用
2.2.1劳动法对生产力的作用
2.2.2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2.2.3劳动法对保障人权的作用
2.2.4劳动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篇劳动法基础知识
前言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日趋复杂,为了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劳动者的正当劳动权益,熟悉和了解劳动法的知识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未来成长、发展的必备知识。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法律意识和运用劳动法知识维护权益的能力,我院组织法学系长期讲授劳动法的骨干教师编写了这本能够满足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维护劳动权益需要的《劳动法通论》教材。
品读书稿,显见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本教材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紧紧围绕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大学生工作的需要,在内容上力求简明扼要,注重实用,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掌握。
第二,重点突出、维权显著。结合大学生将来工作实际的要求,注重学生掌握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内容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的内容。..
“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是我们坚持多年的人才培养理念;文科学生学点自然科学知识,理工科学生加强文、经、管、法知识的学习也是我们多年积极倡导的。该教材正是落实这一观念与要求的产物。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对于所有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增强自身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以及将来得心应手地工作都将具有重要意义。我想通过《劳动法通论》的学习必将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劳动法通论》按照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编写。全书共分四篇:劳动立法简史、劳动法基础知识、劳动合同法、劳动保护。本书在编写时注重准确反映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意和实践适用性,重在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意识。
本套丛书由仉志余教授任总主编,本书由段红兵任主编,参加本书各章的编写人员及编写分工如下(以撰稿章节先后为序):
段红兵:第1章至第10章;
仉志余:第11章;
闫莉:第12至第16章;
本书最后由段红兵统稿定稿。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适逢我国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编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书籍,其中成果对本书的成文起了重要作用,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或者失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仉志余
2008年6月3日于太原...
序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文科教育与理工科教育相分离的状况改观不大。如理工科的学生不懂得经济及管理学基本常识,更不可能运用经济及管理学原理来提高工程绩效;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理工科处理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绩效等。如何将文科的“虚”和理工科的“实”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即不仅会“说”,而且会“做”,“说”、“做”结合。这是21世纪对大学生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更是我们编写该系列教材的初衷和目的。因此,为21世纪高等院校文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一套强化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系列教材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型的教学体系沿袭了几十年,进入21世纪后,在总结几十年办学得失并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2006年,教育部提出学理工的要学点文科知识,学文科的也要学点理工科知识,特别是2007年4月教育部又提出,在校大学生应该学习大学语文,这是注重和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一次飞跃。“21世纪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力具特色,有所创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几年来,我们组织了几所高校多个学科的多位教授、副教授组成课题组,通过研讨、修改、主讲等多个循环,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通论》《企业经济学通论》《市场营销学通论》《会计学通论》《管理学通论》《实用法学通论》《劳动法通论》《经济法通论》《合同法通论》《现代科学技术通论》《纳米科学技术概论》等系列讲义,并计划逐步正式出版本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力具下列特点:..
(1)紧缺性。就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供非专业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目前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均不能满足需要。
(2)创新性。供非专业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不同于专业使用的教材,我们在编写本系列教材时,既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又考虑非专业学生的实际,力主创新。在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到理工科学生的优势,巧妙运用模型、公式等;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通过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奥的概念与理论,使读者更易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
(3)实用性。本系列教材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问题入手,交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选择的内容、程序、技术、规范上下工夫,以求确保系列教材的实用价值。
(4)先进性。本系列教材的编写起点高,以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已达到的水平为起点,尽可能地广泛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对于有价值并且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成果,积极地消化、吸收并使其教材化。对于基本理论问题有新的概括和阐述;对于发展中的重要知识力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力争教材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阐述上深入浅出。
(5)科学性。本系列教材尊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企业经济学通论》以企业运作的过程为线索,根据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突出企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整个内容贴近企业经济活动实践,努力缩短知识能力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基本理念的形成,提高受教育者的企业经济素质。
“21世纪高等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涉及多门学科,编写难度大,其内容、方法、结构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作为系统研究复合型人才系列教程的教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事实上,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建设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都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各位主编的大力支持下,本系列教材得以陆续出版发行,才为我们争得全国专家同仁的斧正与合作提供了机会,为此深表谢意。
仉志余
2008年7月...
同类热销商品
民法学
- ¥79.00
- ¥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