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为《网络工程技术丛书》之一,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网络工程设计概述、网络工程设计基础、网络需求分析、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机房设计、企业网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测试验收与维护管理等。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书源自作者多年的教学及网络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应该能够理解用系统集成的思想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理解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模型,具有设计并实现小、中、大型LAN和企业网的能力,并掌握网络维护与测试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技能。
内容简介
目录
丛书前言
前言(第2版)
第1章 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1.1 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
1.2 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
1.3 网络工程系统集成步骤
1.4 网络系统的四层模型
1.5 网络系统集成的文档管理
1.6 网络工程招投标
1.7 网络工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8 网络工案例教学
第2章 网络工程设计基础
2.1 网络的组成
2.2 因特网网络结构
2.3 二层交换机
2.4 路由器
2.5 高层交换机
2.6 访问服务器
2.7 联网物理介质
前言
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说是从研读Andrew S.Tanenbaum所著的《计算机网络》(第1版)起步的。30年多来,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走出了科学家的象牙塔,走向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计算机网络课程从只由少数专家研究变成了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研究生课堂走向了本科生、大专生的课堂;学习该课程的专业从通信和计算机专业扩展到了信息技术(IT)相关的许多专业;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目的不再仅限于研究,而是为了获取职业技能,甚至是获取现代社会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条件从纸上谈兵转变为能够在因特网上或实验室中进行实地实验;优秀的网络教材不断推出,教学方法也从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结构的自下而上变成了因特网的五层结构的自顶向下……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认为计算机网络教学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各个专业的各个教学层次都用同一种(类)教材,都在学习同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这种现状是否会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内容存在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实需要了呢?我们可以反思一下:通过短短的60学时,要求学生既要搞清复杂的网络原理,又要学会网络编程;既要能够配置、操作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器,又能够设计、实施网络系统;既要通晓网络安全原理,又要掌握网络管理的技能,这种美好的愿望是否具有可行性呢?事实说明,这种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造成学生囫囵吞枣:网络原理没有深入搞清,网络编程只会皮毛,网络应用一知半解,网络技能略知一二……
事实上,不同的专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专业要求对网络进行一般性了解,而有些专业则要求深入掌握网络的各个方面知识;有些专业要求掌握网络软件编程技能,而有些专业则要求设计实现各种规模的网络系统。
上述教学实践都在提示我们应当对计算机网络包括的知识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归纳分类,再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公认较难学好的课程,其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复杂性强等特点在现阶段愈发凸现出来。究其原因,首先是计算机网络本身就是通信与计算机交叉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和深入的知识结构与基础。其次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发展速度极快,因此相关知识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很快。通过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不懈努力基本上能够应对。第三是网络实验教学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高校在教学思路、教材选择、实验设备配备等方面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多年来,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并与多所国内著名高校讲授网络课程的老师及网络产业界的精英们探讨后,我们将原来的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拓展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群,该课程群包括如下六门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管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主要讲授因特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重要协议。课程内容包括:因特网结构、常用应用层协议、套接字、可靠数据传送原理、TCP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方法、路由器、路由选择算法和IP协议、分组交换机、共享多址技术和以太网。上述内容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和基本的内容,适合所有IT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
“互联网应用与维护”是一门以实际动手为主的课程,主要讲授因特网上的各种常用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维护和使用。课程内容包括配置与使用DNS、Web、FTP、Telnet、DHCP、Oracle、媒体、打印等服务器,管理用户账户、备份文件和数据、监视服务器性能及使用一些重要的网络应用软件。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能力,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适合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学习。
“网络应用编程”课程主要讲授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的编程开发方法,重点学习基于Web编程方法(.NET或Java)和基于套接字软件编程方法。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能变得极为重要,学生不能仅限于学习C语言、数据结构、C++和数据库,还需要一门学习如何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本课程适合计算机、软件、网络等专业的学生学习。
“网络安全”课程主要介绍网络攻击和防护的基本原理与手段。课程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机密性、鉴别、完整性和可用性,密码学概述,防火墙原理,常用网络攻击方法,访问控制,审计,防范黑客程序和相关技术发展动向。这门课程适合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学习。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主要介绍基于系统集成的思想设计小型、中型和大型网络系统的方法。课程内容包括系统集成模型、制作网络设计文档、分析网络需求、选用网络基本构件、设计逻辑网络、规划IP地址、设计物理网络、网络测试与排错等。本课程适合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学习。
“网络管理”课程主要讲授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于因特网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课程内容包括SNMP的管理模型、因特网管理的基本概念(命名树、SMI、MIB)、抽象语法记法ASN.1、SNMPv1-SMI、SNMPv2-SMI、SNMPv1、SNMPv2、远程监视MIB、SNMPv3和其他进展。本课程主要适合网络工程等专业学生学习。
关于这套丛书
从2002年起,解放军理工大学根据上述思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实践的结果表明,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建立及网络知识分类施教的做法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前期学习的基础理论得到了巩固。
为了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教育转型,创新网络教学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标,满足高校网络教学的需求,解放军理工大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这套系列教材,系统地介绍解放军理工大学在网络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共同推进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该丛书由我国计算机网络界前辈、德高望重的谢希仁教授领衔,由一批活跃在计算机网络研究和教学前沿的中青年网络专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来编写教材。
目前,本丛书计划包括以下教材:
1)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由Kurose和Ross两位教授撰写的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4版)》(本科教学版),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
书摘
【教学指导】
本章对用系统集成方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过程进行定义和讨论;应深刻理解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模型,自觉用该模型指导网络工程设计的各个过程;应了解网络工程系统集成的步骤,理解网络工程的一般过程;应重视网络系统的层次模型对网络工程的指导作用;同时要了解网络工程文档及其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应能够使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管理。
1.1 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
以分组交换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因特网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甚至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代名词。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热潮。因此,如何设计、建造和测试基于TCP/IP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就成为网络工程的任务。根据网络应用需求的不同,设计实现的网络应当能够适应规模、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网络工程必须能够应对这些挑战,解决好网络的设计、实施和维护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作为一门学科,网络工程必须总结并研究与网络设计、实施和维护有关的概念和客观规律,从而根据这些概念和规律来设计、建造满足用户需求的计算机网络。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为达到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工程是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人类服务的专门技术。
本书对网络工程的定义是:
定义1: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思想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
作者其它作品
实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
- ¥26.00
- ¥20.80
-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