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适用于研究人机界面、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的工作者,包括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大学本科高级学生等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广大从事软件开发、产品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和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具参考书。
内容简介
作译者
\t\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机界面的定义
第二节 人机界面学的起源
第三节 人机界面的发展
第四节 人机界面学的研究内容
第五节 人机界面的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20世纪最伟大的10种人机界面装置
第二部分 相关学科及知识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感觉信号的检测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记忆和学习
第五节 人的特性
第六节 认知心理学中的人机比较
第三章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机工程与人机界面
第三节 显示界面设计
前言
对于人机界面,人们一般理解为计算机人机界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以及“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UbiCom)”的发展,人机界面不再局限于计算机软件方面,而是走向了更深远的领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书作者在完成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中,深感迫切需要一本全面介绍人机界面设计的书籍,以满足新学科的发展需要。本书将人机界面分为硬件人机界面与软件人机界面,从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艺术出发,结合实例探讨了硬件界面设计与软件界面设计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人机界面的最新发展与成果,其中包括作者们长期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的成果,从而将设计方法、理论与设计实例结合起来。
全书共分6部分,14章。第1部分为概述(共1章),介绍了人机界面的定义、起源、发展、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第2部分为相关学科及知识(共4章),介绍了人机界面设计中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机界面的艺术设计、色彩设计等。第3部分为硬件人机界面(共1章),介绍了硬件人机界面的设计风格、信息时代的硬件人机界面设计、人文关怀、典型的硬件人机界面设计以及设计思潮等。第4部分为软件人机界面(共5章),介绍了软件人机界面概述与分析、软件人机界面的形式与标准、软件人机界面设计、Internet网页界面设计、图标设计等。第5部分为人机界面设计评价(共1章),介绍了人机界面设计评价的意义、评价指标、硬件人机界面设计评价和软件人机界面设计评价与可用性测试。第6部分为新交互技术及展望(共2章),介绍了多通道用户界面、下一代人机界面展望及附录。
作者在完成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庄越挺教授的关心,在此表示感谢。另外,胡风培博士在资料获取方面提供了方便,在此也表示谢意。
本书的完成要特别感谢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赵江洪教授、何人可教授、张军博士、詹涵菁博士的热情鼓励和指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也向所有被引用资料的作者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及不妥之处,热忱欢迎专家、学者批
评指正。
罗仕鉴
2002年6月于求是园
2002年6月于浙江大学
序言
人机界面技术是21世纪信息技术需要进军的重要领域。美国将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中的基础研究内容分为4项:软件、人机界面、网络和高性能计算。美国国防的关键技术计划不仅把入机交互界面列为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还专门增加了与软件技 术并列的人机系统界面这项内容。日本也提出了FPIEND21计划(Futur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其目标就是要开发21世纪的计算机界面。同样,我国973、S—863、十五计划均将人机交互列入为主要内容。
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飞速发展,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互联网将人与机械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网站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彩页概念,而是一个集美学、心理学、应用科学为一体的人机界面。基于互联网的人机界面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机界面专家重点研究开发的对象。
新一代的人机界面将是“以人为中心的计算”。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艺术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到计算机、工业设计、新媒体、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界面形式也将发生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本书探讨了硬件人机界面与软件人机界面的设计方法、理论与设计实例,并对这一新的交叉学科发展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路。
2002年6月于浙江大学